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犯罪预防思想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建构了丰富的犯罪预防思想体系.南宋朱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现实,指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个人私欲和社会弊端,进而提出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朱熹犯罪预防思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朱熹诗学的理论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诗学思想有着表面上的矛盾性,且又与同时代人的观点大异其趣.朱熹把对诗学的思考放在了他的理学框架之内,使"文"道"范畴具有了"理气不二"的性质,既否定了文道相妨论的局限,又避免了互用论可能带来的理论误区,并且赋予文学以坚实的道德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哲学一向把人的生命存在与生命价值作为致思的焦点.朱熹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以理气为核心范畴,建立了自己的哲学话语体系,并以此为逻辑框架,形成了具有自然主义色彩的较为理性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具体体现为从伦理理性的角度观照生命的生命本质观、生死自然,生死俱善的生命过程观和内圣而开外王的生命价值观三个层...  相似文献   

4.
在朱熹之前,读书法已然广泛存在,但它们独立于儒学理论体系之外。将读书法引入儒学理论体系的任务是由朱熹完成的。朱熹倡导读书应是为了穷究义理,而不是为了科举或做文章,因而将读书变为格物一事;朱熹又将居敬、存心与读书绾合为一,读书于是又成为了涵养一事。通过这两种途径,朱熹成功地将读书法纳入到了儒学理论体系中来,对儒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心统性情”说是朱子心体用说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心性说的实质所在。“心统性情”说虽然来自张载,但真正将其变成系统学说的是朱子。朱子曾说过,程颐的“性即理也”,张载的“心统性情”,这两句话“颠扑不破”。朱子之所以高度评价这两句话,是由于前者从心体上说性(理),表现了理性主义特征;后者从心之体用关系说性情,表现其情感特征。这两点真正体现了朱子心说的主要特征,即情感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格物致知”这一命题在朱熹这里获得了全方位的诠释,朱熹不仅赋予了“格物”与“致知”新的内涵,而且正确解释、安排了二者的关系,揭示了“物”和“知”的内涵及其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格致”方法。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诠释,不仅超越了他的前辈,而且推动了“格物致知”这一命题在性质和旨趣上的转向,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反写法"是中国古典诗词写作技巧中的一种,它包括反说、反衬、反面落笔三种情况。究其实质,"反说"强调的是诗句本身内涵的反转,即在一定的语境下,诗句的实际意义与表面意义相反。"反衬"强调的是事物特征的反转,即利用客体特征与主体特征巨大的差异性,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反面落笔"强调的则是时空的反转,通过写看不见的对面情形,暗示出自己对对方的态度。这三点共同构成了古典诗词中"反写法"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莱布尼茨的"单子"、朱熹的"理"分别是各自哲学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莱布尼茨以自成体系的单子论阐述朱熹理学,妄图要论证理学与其单子论是一致的,开启了西方以理性精神研究儒家之先河.但"单子"与"理"还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周易参同契》在唐宋之前一直为道教外丹术士尊奉的"丹经之祖",唐宋间内丹术盛行,朱熹作《考异》对此书作了笺注,并阐释其中所蕴含的阴阳观.  相似文献   

10.
比较14名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作次极运动负荷后,进行体外反搏与不进行体外反搏(安静休息)时的血乳酸清除率、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及SOD/LPO、GSH—PX/LPO比值变化。认为,体外反搏能迅速消除运动后的血乳酸积聚,有明显的抗氧化损伤效果,在消除运动性质疲劳上有积极的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论证传统道德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朱熹首先设定与论证了形上之理(本体)。朱熹学说通过强化理性自觉原则,完善了传统道德的理论体系,树立了传统道德的绝对权威,但是,其绝对化倾向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道德的僵化和异化,使之失去了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作为朱熹学说的反动,王阳明心学力矫朱学之弊,通过“心即理”说和“良知”说,强化了意志自愿原则,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和意志自由,把外在天理内化为人的内心情感和良知自律,从而圆通地解决了朱学的理论缺陷。但是,王学自身也隐含着理论危险,这种倾向在王门后学那里变为现实。总之,从朱熹到王阳明,经历了从理性自觉原则向意志自愿原则的理论转换。  相似文献   

12.
在宋明理学发展中,朱熹较早提出了“心本体”的思想.但由于他理学体系的需要,这一思想没有被最后确定下来.后来,王阳明进一步发展朱熹的心学思想.具体而言,在心、理关系上,王阳明克服了朱熹“心与理为二”的矛盾,把主观和客观融合统一,用先天道德性的内容把心与理沟通,将朱熹的“性即理”引向“心即理”,实现了“心与理一”;在知行关系上,王阳明在朱熹知行相须互发说和重行说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在格物致知上,王阳明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说,而接受了朱熹的致知说,并提出了致良知说.朱熹的心学思想经过王阳明的阐发,从而完成了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我国敦煌变文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里程碑著作,探讨该书的释义贡献不仅可以明确该书的价值所在,对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与朱熹教育思想的形成都主要以传统儒学为根基,因而,他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去创新与总结,从而产生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比其二人教育哲学的异同去探索其思想光辉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士性<广志绎>一书中对我国古代山川形胜、险要缓急与明都燕地的军事形势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同时,他对我国北方边防与沿海御倭也提出了新的见解;书中还对我国南北各地尚武风气的异同和原因详加评述.他的这些论述,体现了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而且在军事地理思想方面也颇多建树.  相似文献   

16.
王仁紡《刊谬补缺切韵》第一种,即敦煌本王韵,世称"王一".因其残缺较甚,195个韵中只有53个韵小韵字没有残缺.本文通过歌韵和去声部分对"王一"残卷和"王三"反切进行比较,得出王一和王三大体相合.并对姜亮夫先生提出的"王一"反切用字与《广韵》合者十之九提出质疑,通过去声"王一"、《唐韵》和《广韵》的比较,可以看出《广韵》的反切用字并非与"王一"合者十之九,而与《唐韵》相合者甚多.  相似文献   

17.
白鹿洞书院在我国书院史上所占的地位非常突出。与此相联系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虽然仅有432个字,但其中的"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内容却集中体现了朱熹的德育思想和修身理念,它是此前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即便在当今社会也仍然不失它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梅戏作为我国戏苑中的一支,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通过回顾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历程,对黄梅戏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两个主要美学特征作初步的探索:其一是融有地方特色的唱、念、做、舞为一体;其二是表演有程式而非程式化,人物分行当而又超越行当.黄梅戏独特的美学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期望黄梅戏能够在戏曲家族中繁荣发展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王九思的散文被收入其个人著作《渼陂集》及《渼陂续集》之中.王九思散文创作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主要包括杂记、赠序、碑传、书信、随笔等,其中杂记、赠序、碑传类散文数量众多,记录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出行交游和心态情感,富有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代表着王九思散文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