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学术界对侯方域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渊源、诗歌理论、诗歌创作等方面,表现为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不够深入,利用材料不够充分。今后的研究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应借鉴田野考察法、文化学、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借助文学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挖掘包括墓志铭、书信、碑刻等更为广阔的研究资料。在诗名和文名、比较研究、整体研究、影响研究、艺术技巧、风格特色这几个方面,侯氏诗歌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婚姻牵系着个人的快乐与忧伤,关系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通过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土家族婚姻问题的研究成果,力求反映土家族婚姻研究现状、特点与不足,旨在进一步推动土家族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以有利于土家族社会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成熟极早,其生产、生活方式在后来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农业重时,故在古代诗歌中,咏叹“春”、“秋”的作品历代不绝,数量多,内容也极为丰富。20世纪前期,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谈到过这个问题,但学者们较为自觉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20年来,大家对伤春悲秋的原因、伤春悲秋诗歌的情感特征、艺术表现手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一关于伤春悲秋原因的探讨中国人为什么会产生伤春悲秋的情绪?对此,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些观点主要包括:1、自然节候的反映。日本学者松浦友…  相似文献   

4.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中国大学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回溯与梳理发现:研究对象以重点名牌大学为主、以历史上的和解放前的大学为主、以大学群为主,地方性大学难以进入研究视野;研究方式以历史文献法、调查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为主,缺少微型叙事研究;研究视角以外在视角为主,以理念和功能研究为主,对学校本身的存在缺少“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赫德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他不仅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而且直接左右着晚清的内政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赫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从总体上看,其研究的空间与深度仍需进一步开拓。无论是史料的挖掘、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创新,还是研究内容和对象,都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师发展理念和培养形式。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涉及如何看待教师专业及教师专业性质的问题。目前比较典型的教师范式研究有熟练型、反思型、研究型、智慧型等。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当下作为权力话语的教师专业化理论并没有为教师发展提供一个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台湾地区有关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呈现出其独有的特色。其研究的发展情况与祖国大陆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8.
妇女史的研究是我国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妇女史的研究有很大进步,相对来说,国内对外国妇女史的研究要逊色一些,但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对古希腊妇女史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9.
国内的沈从文小说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起步后持续升温,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沈从文研究热。对沈从文小说中城市与乡村、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等二元对立模式的认同或消解,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沈从文小说研究的主要框架。在这一框架中,非理性、叙事模式、现代性、身份认同、民族想象、国家想象、精神分析、爱欲抒写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沈从文小说研究中的主要热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研究中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仍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突出表现在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地位的评价上。对国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和总结能为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诗,是研究中晚唐牛李党争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文献,诗歌虽然从自身的角度记载表现史事,但涉及到众多的人物与事件,尤其是党争激烈时,官场上、人事上倾轧的程度与复杂的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党争使他的政治命运受到很大的挫折,对他心态的变化更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国运衰微、民生疾苦的悲哀时代 ,却以一腔的赤诚 ,执著生活 ,入世现实。他把忧时叹己、赠别伤悼、相思苦恋的悲情 ,寓于血泪交织的诗篇 ,描绘凄咽欲绝的情感世界 ,展示哀感顽艳的心灵图画 ,鸣响着国势衰贫和个人罹难的哀音 ,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美。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乔知之,以文辞名世。他现存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颇具风貌,能自拔流俗。本文把乔知之现存的诗歌分为女性题材、边塞题材和咏物题材三类分别探讨,指出其上承汉魏乐府古诗,典丽雅正,富含寄托的特点,认为在当时的文坛环境下,乔知之响应了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初唐诗歌向盛唐诗歌过渡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晚唐杜牧继承并发展了绝句,一改以往绝句多写景抒情的传统,开始大量运用绝句议论思辨,如多用绝句咏史议论、用绝句写景寓理。杜牧对于绝句的变革,扩大和丰富了绝句的表现题材和艺术技法,对宋诗影响巨大,成为了宋型诗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杜牧的绝句变体也成为了唐宋诗学转型中的一个重要的关捩点。  相似文献   

15.
从初唐到晚唐,风格各异的著名诗人层出不穷,有的激愤,有的不羁,有的沉郁,有的明媚,有的晓畅,有的蕴藉,使得唐代这个诗歌的大观园姹紫嫣红,分外壮观。其中,在连年的政治斗争中被浪费生命和才华的李商隐最让人唏嘘。他是晚唐诗歌的最杰出代表,但他的诗歌又是这个帝国的末世哀音。  相似文献   

16.
在晚唐诗歌璀璨的星空中,李群玉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其湘楚文化滋养下的文化个性和抒情模式体现了对以屈、宋和庄子为代表的湘楚文化及其诗性思维方式的认同,其诗歌作品是对以迁谪和隐逸为主题的湘楚文化的反复吟咏和诗性思维方式的运用和再创造。从情感的共时向度上看,其诗歌与晚唐普遍的末世情感也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士大夫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坚阶层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者从士大夫与政治、士风,士大夫与文学艺术、思想文化,士大夫主体特征等方面对宋代士大夫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宋代士大夫研究仍有诸多需要开拓的领域,如对于士大夫阶层还没有形成宏观甚至中观把握,与同时期它国知识分子的比较研究尚缺乏,对宋代士大夫社会建设思想关注不够,与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融合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中唐以前。宫廷诗僧群体的主体是以玄奘为代表的高僧型诗僧,他们与帝王相互借重,诗文酬唱成了他们宣讲佛理的方便法门。他们的诗歌创作或追求“奇挺”、“藻锐”,或倡导通俗化,或凸显生命意识,对唐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中后期,随着佛教地位的下降和诗僧群体整体素质的下降,宫廷诗僧多以诗、书、画等外学立足。他们多痴迷诗艺,注重苦吟,使唐末五代成为贾岛式的“苦吟时代”。  相似文献   

19.
吕潜是我国明末清初遂宁籍著名文人,时人称其“诗书画三绝”。本文对其诗歌、书法、绘画三方面的创作进行了介绍,着重探析了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追求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在晚唐诗歌发展史上,许浑是最饱受争议的一位诗人,从唐宋学人对许浑的批评中可窥见一斑:褒扬中夹杂贬抑。许浑的诗,在获得极高评价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否定的声音。唐宋对许浑毁誉参半的评论,拉开了长达千年的许诗优劣之争。这反映了文学风气的转变,以及文学思想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