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燎原学校是一所专门招收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早期支持服务和早期教育干预,可以更好地帮助残疾孩子克服障碍或减轻残疾造成的不良后果,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和矫正,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从2001年开始,在"早期干预、补偿缺陷、挖掘潜能、借势发展"的总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开始了对学龄前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并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把早期教育的重点放在幼儿身体机能的康复训练上。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殊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盲人学校从只招收单纯视力残疾儿童,发展到了盲兼有重听、盲兼有可生活自理的肢体残疾、盲兼有轻度或中度智力残疾的儿童(多重残疾视障儿童)走进了盲校。尽管学校采取了增加助教等措施,但仍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策略的实质就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调控的预先谋划过程.教学对象不同,决定了体育教学策略的不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和残疾,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有别于正常儿童少年.为了残疾学生的有效学习,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策略应符合残疾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农村人口中家庭残缺、残疾、智力障碍或者经济收入极端低下的特殊群体,可以说他们是弱势中的弱势。本文所探讨的弱势群体儿童暂且限于出身于弱势群体家庭,但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的儿童。弱势群体儿童集中的学校一般地处偏僻农村,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十分落后。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地帮扶弱势群体儿童,必须改造农村弱势群体儿童集中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时我国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充分发挥特殊学校的骨干作用,以大量的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发展格局。。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因此,它对特殊学生的双向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陷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6.
“盲、聋、培智学生群体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是指对在听力、视力、语言、智力、肢体等方面有缺陷者,通过身体练习,以增强体格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帮助缺陷康复、培养个体意志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所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殊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盲人学校从只招收单纯视力残疾儿童,发展到了盲兼有重听、盲兼有可生活自理的肢体残疾、盲兼有轻度或中度智力残疾的儿童(多重残疾视障儿童)走进了盲校.尽管学校采取了增加助教等措施,但仍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一种是供普通地身体健康的学生就读的学校,另一种是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就读的学校。身体有残疾(比如有听障问题)的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无法跟上课程进度、与同学们无法沟通等。但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已经逐渐有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是一种进步,但近年来又出现"回流"现象。  相似文献   

9.
农村残疾留守儿童面临着生活困难、教育缺失、不被重视等困境,应设立乡康复中心,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关注残疾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完善随班就读机制,进行生活救助,重视家庭教育等,建立乡、村、学校一体化的农村特殊教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潘虹 《教育导刊》2010,(6):37-38
弱能儿童是指有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语言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和多重残疾等身心发展有缺陷的儿童.学龄前弱能儿童随班就读,在融洽、自然的环境下,帮助弱能儿童逐渐恢复自信,学会被同伴接纳的技巧和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也有利于正常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帮助弱者.  相似文献   

11.
如何面对因身体缺陷而陷入自卑之中的儿童?这个看似偶然的案例中,却包含了许多必然性。诚然,如果要让自卑的“残疾儿童”走出阴影,获得自信,教师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心理残疾”,最终和儿童一起突破障碍,获得超越。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听力、智力、视力等方面有一种或多重残疾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信息渠道的不畅,使他们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外界安全信息,从而造成了他们安全知识的匮乏、善恶是非辨别能力的欠缺和自护自救能力的严重不足。基于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13.
特殊教育学校墙壁文化的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注重残疾孩子的缺陷补偿,要独具特色,要注意培养和张扬学生个性。只有当特殊教育学校的墙壁文化设计遵循这些原则,设计得体、运用得当,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墙壁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才能对残疾学生起到正面的、积极的熏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福建教育》2007,(4):64-64
鲤城区开智学校是泉州市唯一一家专为智力残疾少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特殊学校,现设有9个教学班和1个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班(中比合作项目),学生100多人,教职员工30名.其中省级骨干教师7名。  相似文献   

15.
从"学校环境与注意缺陷儿童"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揭示了与注意缺陷儿童关系密切的学校环境主要是:教师的知觉、班容量、教师的干预策略、儿童与教师的个性特征以及教师是否具有特殊教育实践等.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学前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压力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193名学前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和自闭症等5类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了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残疾类别儿童家长心理压力具有差异,其中智力残疾、脑瘫和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显著高于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儿童的家长;应对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责,其中脑瘫儿童家长的自责压力最大;自责、退避和幻想是影响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压力最主要的因素。建议从出台救助政策、完善社会服务支持、积极开展家长工作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由于聋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听力残疾的儿童和青少年,所以聋教育除了要完成普通教育的目的、任务之外,还要完成其特殊任务,即补偿聋童的生理和心理缺陷,形成和发展聋童的语言,培养其社会生活能力和生产劳动技能等。  相似文献   

18.
多重障碍是指入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失调情况。他们是特殊教育领域中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体之一。与单一残疾儿童相比。这一群体最显著的特征是:残疾情况复杂、残疾程度普遍较重、残疾种类不同造成个体差异巨大。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多重障碍儿童的研究和干预已经引起我国特殊教育界的重视。全国各地盲校招收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有不少是属于多重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有效教育和康复的问题已经被众多学校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9.
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技能培训,可使残疾学生做到自我服务,补偿其身心缺陷,促进残疾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条件,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中国梦。笔者就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如何加强残疾学生技能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学习障碍是指理解、口语或书面语的应用等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加工能力的失调,表现为听、思维、说、阅读、写作、拼写或数字计算等能力的不健全。它包括感觉失调、脑损伤、最轻度功能失调、诵读困难和发展失语症等情况。但不包括学习问题主要由视觉、听觉或运动残疾、弱智、情感紊乱或不利的环境化或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的那些学习困难的儿童。思维缺陷是学习障碍儿童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