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同性恋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现象,系对与自己生理性别相同的同性(与自己性取向相同、与自己性取向不同)产生恋慕、爱情或性冲动、性行为的性取向或指向。有素质性同性恋、兼性同性恋、假性同性恋之分[1]。同性恋的成因迄今不明朗。本文对3例处于早期、模糊和不自觉的假性同性恋者采取联想放松、条件程序疗法等综合措施施行心理干预,跟踪随访一年,性取向意向矫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为我们展现一个以男性为主的英雄世界。梁山上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必然导致性取向的偏差———同性恋现象出现。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从《水浒传》人物对两性人物的不同态度来分析其性取向,并探究其性取向偏差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张爱玲最后总结之作的《小团圆》,小说中的女性生活范围扩大到海外。小说中的女性仍然表现出对金钱的重视,而对传宗接代问题却有所淡化,女性的堕胎成为常态。也许由于小说中的家道开始日趋衰落,《小团圆》也表现了男性对金钱的重视。在性观念上,女性的性关系之复杂及大胆程度已经可以和男性比肩;即便关系暴露,男性和女性仍能够和谐相处。此外,小说还出现了女性同性恋的描述。这意味着在张爱玲最后的创作中,女性已经逐步走出阴森森的家庭伦理和严酷的封建礼教,正在形成与男性更为平等的两性关系地位。  相似文献   

4.
选取若干男同性恋题材与包含男同性恋情节的华语电影,分析影片主创对同性恋的态度,表达倾向(个体或社会),以及对同性恋成因的看法.参考相关纪录片,扩展研究视野,丰富相关认知.截至目前,关于同性恋(包括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及其他性取向)成因问题包含三种观点,即先天说、后天说、性别与性取向不确定说,未形成定论与共识.人们对同性恋...  相似文献   

5.
"性取向",又称"性偏好"或"性指向"或"性倾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通常是另一个人。性取向的分类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其中同性恋取向备受社会关注,由同性恋所衍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问题日趋增多。本文将从国内以往不同社会群体同性恋取向调查研究中,对同性恋取向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白蛇》是旅美作家严歌苓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以三个不同的版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两个女性在文革期间不平常的情感故事。"男性"的徐群珊利用某种权力勾引了处于困境中的舞蹈演员孙丽坤,最终徐的身份暴露导致孙丽坤的精神失常,徐群珊还原为"女性",在医院里陪伴着孙,完成了由"异"性恋转向同性恋的过程。所以,《白蛇》也一直被视为一部同性恋题材的小说。然而,如果仅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母女关系、女性形体、俄狄浦斯情结等角度解读《洛莉塔》小说文本,揭示《洛莉塔》中的母女关系以及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文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强化了作为两性区分特征的"男子气概"与"女性气质"的概念。采用性别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探究贾宝玉的性别危机——男子气概与女性气质的动荡融合,以审视宝玉所面临的性别抉择危机,揭示小说文本对男性凌驾于女性之上的传统等级制度的二元对立进行强化的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毕飞宇的小说《玉米》中的王连方,揭示出文本深处暗示的另一主题:中国男性在权力结构和父权意识形态的双重挤压下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男性的生存危机和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和权力结构对女性的戕害,共同构成小说《玉米》的人性压抑总主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性别——女性"视角进行文本书写已经成为今日女性文学创作的一种主流书写手段。严歌苓于超文本叙事层之上采用作者本人的"性别"视角,恰吻合了埃莱娜西苏对"阴性书写"所下的定义,在《白蛇》中,此类性别书写的文本表征为徐群姗形象上所体现出的变装、酷儿色彩。本文从性别、书写、同性恋的角度入手,探究《白蛇》中性别作为主要书写元素的表意实践,以此来窥探"文革"题材小说的一种新式写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以《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等经典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陈染小说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强烈的女性意识是陈染文本最大的特色.陈染以女性的切身体验作为其创作源泉,在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的压抑下,努力发掘女性叙事的隙缝,把传统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进行颠覆性书写;站在女性立场的角度上时刻揭示出女性人物的强烈女性意识,表现出女性明显的自恋倾向.无以名状的心灵孤独是她们的一种生存体验,是保持个性、保持独立精神的武器,陈染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试图不断地冒险、逃离,逃离意识更多的是指灵魂的逃离.陈染文本对女性生命体验的深刻、细腻的书写揭示了女性乃至人性的本质及生命内涵,为我们灵魂的飞翔指明了方向,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  相似文献   

12.
《使女的故事》采用独特的语言和叙述方式,揭示出一个极端政权对女性实施从身体到心灵的控制。主人公通过讲述女性自己的故事,不断审视叙述在创建历史记录中的作用和意义,质疑父权制度下历史与历史的构建方式,抵抗和颠覆男性话语。大量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使文本充满了元小说的特质,小说文本成为一种纯粹的叙述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玉米》系列中女性权力意识的虚妄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对毕飞宇的《玉米》系列进行重新解读,以文本之内到文本之外的三重证言,揭示其女性权力意识的虚妄性,即女性权力意识的存在性虚妄、女性权力意识的本质虚妄、女性权力意识主体虚妄或虚妄的预设性条件。虚妄的实质在于男性意识中心下的男性话语强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弗吉尼亚·沃尔夫小说《奥兰多》"双性同体"现象以及苏珊·桑塔格小说《恩主》的"坎普"风格的源起、发展的回顾,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揭示小说人物在性别方面所体现出的互文现象,揭示作为后现代文学批评关键词的"互文性"对于创作主体建构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珊·桑塔格在戏剧《床上的爱丽斯》中融入了理查德·瓦格纳的戏剧《帕西法尔》和刘易斯.卡罗尔的小说《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两个文本,以误读①的方式对男性文学传统展开了对话,揭示了女性精神长期被男性世界所囚禁的事实,并由这一事实对女性命运进行了独特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霸王别姬》是张爱玲较早时期的一篇小说,作品中以巧妙的叙事角度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虞姬形象,呈现出与历史叙事文本及男性作家笔下不同的女性内省意识。本文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试图揭示出张爱玲笔下虞姬形象所独具的性别身份和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三个方面,即主人公、文本结构和小说语言,对文本内容与形式进行解读与分析,揭示出作品主人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不确定性:小说的结构形成了“大型对话”;作品的语言明显具有“双声性”特点,这些方面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复调特征.“复调性”给作品带来了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同性恋的态度比较宽容、理解,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男作家对男性同性恋现象的书写。五四时期,女作家对女性同性恋的表现成为五四文学的一道特殊景观。作家多以对同性恋的描写作为批判社会的立足点,其中也包含了一种对自然人性的公开表达。当代陈染、林白们对女性同性恋现象的表现带有女权主义意昧。男作家王小波的《似水柔情》则从社会学角度对中国同性恋作了理性探寻。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同性恋小说大致经历了由古典的编织传奇故事的写法到描述伤心的精神流浪旅程再到"新感官"书写的三个阶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晚明男风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白话同性恋小说。中国古代同性恋本是一种歪曲的性取向,加之晚明社会纵欲风气影响,同性恋小说与性欲关系非同一般。但仔细斟酌,小说中不但有"情"存在,而且有近现代意义上的同性恋情。  相似文献   

20.
女性成长小说在近年来备受关注,所选取的两篇小说——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和王安忆的《富萍》是自发表以来很有影响的女性成长小说,通过对文本所揭示的意义的分析,可以窥见不同女性作家对女性成长关注角度的不同和对成长经验体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