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0年以来,在《楚天都市报》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品种“记者手记”,所发数量不多,但很快就有了一定的影响。汉口读者焦抒仁就以《希望多些“记者手记”》为题,提出“我们希望能经常看到记者的手记,让我们共读,共享!” 是什么原因使得读者对它一往情深呢?我认为,其力量,就在于它以“心灵的对话”,引起了广泛的深沉的共鸣。 现就此作些分析。 (一) “笔者读着这一篇篇记者手记,其实是在读着一个个鲜有人知而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是读者来信中的一段文字。它反映了许多读者内心中的一种需求。 是的,记者,本身是一个比较特…  相似文献   

2.
一位普通的基层新闻记者,将目光长期投注在贫困的家庭和遭遇不幸的人身上。他用自己的泪水、困惑、苦恼和感动,诠释着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和良心。本期"新闻茶座"讲述《一位基层记者的心灵手记》。  相似文献   

3.
4.
[事件回放] 5月20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了该报记者调查武汉市洪山区某村主任违规摆宴遭到围殴一事.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省记协)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强烈谴责殴打记者、妨碍记者正常采访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张洋 《新闻记者》2023,(4):14-25
记者手记是与报道原文相伴而生的副文本,作为承载作者意图的平行叙事空间,面向公众展演新闻生产的透明性。手记的展演包含三个维度:首先是过程透明性,即运用叙述话语再现新闻生产过程,通过特定的情节模式塑造新闻业的文化权威;其次是主体透明性,凸显被新闻职业规范掩盖的记者主体性,包括记者的道德判断、情感体验和主观想象等;最后是评价透明性,将报道置于同行竞争与合作的框架中,试图在语境中锚定报道的社会意义和职业意义。透明性展演的脚本植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新闻社群价值观的土壤中,具有明确的道德倾向和实践指向,通过常规化的叙事将新闻业的“意义之网”编织地更加绵密坚实。  相似文献   

6.
冒牌记搞“舆论监督”是新闻,正牌记搞“舆论监督”是不是新闻?1月17日,3名男子因涉嫌敲诈被湖北十堰市检察院批捕。自2003年以来,3人打着“记”的招牌,专作“批评报道”,并以此要挟舆论监督对象出钱作“正面宣传”,先后敲诈了20多家单位。(2月1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另据报道,至去年年底,山西省已依法取缔非法期刊记站21家.  相似文献   

7.
陈娜 《新闻世界》2010,(10):40-41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国内都市报报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2009年初,《楚天都市报》开设"楚天时评"专版,受到读者的喜爱。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楚天都市报》的时评特性,主要有表现问题的时新性、反映问题的针对性、评论思维的批判性、观点表达的贴近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时评的评论精神体现在张扬时代精神、贴近群众生活、构建言论广场、宣泄不良情绪、弘扬社会正气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马邵娟 《记者摇篮》2005,(1):39-39,41
《大连晚报》连载的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带着“偷拍”机——记者亲历录》长篇文学,生动记录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记者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暗访的足迹,再现了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职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读后使我颇受感动。为了把握事实的准确性和维护正义的尊严,揭露和鞭笞腐败与邪恶.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深入“虎穴”进行偷拍暗访。  相似文献   

9.
身为记者,谁都想写出独家好新闻并获新闻大奖,但是真正做到着实不易。事实上好新闻常常就在身边,关键记者没有“慧眼”。下面,我们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谈谈发现好新闻的点滴体会,以及如何“磨”亮发现的“眼光”。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办报入市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传媒如何追求个性发展,注重品牌打造,进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值得探索的新课题。为此,本刊特开辟《传媒品牌打造》专栏,介绍媒体的创新实践,希望能使同行从中受到一些启迪。 《楚天金报》自2001年11月18日创刊以来,坚持新闻创新、特色立报,不断探索市民报寻求差异化生存发展的办报新路。金报取得初步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本期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侧面阐释该报注重品牌打造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作为栏目的开篇。同时欢迎传媒同行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11.
张剑 《新闻前哨》2003,(11):51-52
2002年,我在报社编辑部工作6年后,来到襄樊分社工作,成为驻站记者中的一名新兵。对于一个写惯了“经济分析”、“市场观察”,跑惯了政府部门、企业和市场的青年记者来讲,一下子面对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起初的确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一年多来,我逐渐适应了记者站的工作,迈出了  相似文献   

12.
姜英爽 《新闻实践》2008,(11):20-24
记者以朋友的身份,聊天的形式贴近他的身边,自然的发问,而不是用冰冷的摄像器材时刻提醒他是在做公众采访,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我的采访对象的许多出人意料的的绝妙回答,也往往诞生在这样的对话里。  相似文献   

13.
程冰冰 《新闻世界》2012,(7):232-23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信息正快速在人们之间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因此日益激烈,同城媒体越来越难做出"独家新闻",同题新闻的出现不可避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同城媒体的报道如何在同题新闻中脱颖而出日益成为重要议题。本文试以《武汉晚报》与《楚天都市报》这两家纸媒在面对"12·1"爆炸案这一同城共享性新闻所作报道为例,分析各自优劣,同时尝试找出同题新闻报道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2005,(8):21-21
《今传媒》2005年第4期发表陈春的文章《应重视假记者“采访”到的“真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
《新闻前哨》2001,(7):12-15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蒋祝平、副书记王生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缪合林分别对楚天都市报作出批示,勉励他们把《楚天都市报》塑造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蒋书记的批示:“楚天都市报‘品牌塑造’成绩斐然,且为省争了光彩,给报社经济作了重大贡献。务要珍惜、巩固和提高。省里应予大力支持,使其办得更好。”王副书记批示:“《楚天都市报》在改革的推动下,办报水平不断提高,发行范围不断扩展,发行数量不断增加,读者遍及城乡,办报成绩显著。要发扬成绩,发挥优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进一步注重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创全国第一流的办报水平。”缪部长批示要求楚天都市报“以更新的改革精神、更稳健的步伐,实现更实质性的超越,努力争取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 省委领导的批示,给楚天都市报全体员工以很大的鼓舞。他们决心再接再厉,为把《楚天都市报》办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而奋斗,以不辜负领导的关心和希望、广大读者对《楚天都市报》的信任和支持。下面刊登的就是他们在总结前段在“品牌塑造”方面的理念和运作形成的文章,希望能够对新闻界同仁有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7.
澎潮 《新闻前哨》2014,(8):70-71
新闻业绩考评,尽管是一项“雨后送伞、事后诸葛亮”的工作,但怎样“反弹琵琶”用好这个“指挥棒”,其中确实大有门道.湖北日报编委会不断完善新闻业绩考评制度,运用多种新闻批评阵地,促进报纸质量提高.采编大楼一楼大厅的评报栏上,“天天评报天天进步”八个大字,每天从早到晚向来来往往的同事、来宾等,彰显着“打造一流传媒集团、追求一流办报水平”的精神品格.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任中宣部部长期间,多次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调研,对《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等坚持每天评报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郭震海 《今传媒》2004,(3):48-49
说真的,我一直在怀疑着自己的职业,许多时候常常因为自己是记者而感到苦恼。  相似文献   

19.
“记者座谈”与《记者座谈》专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凤  常松 《新闻世界》2009,(11):71-72
“记者座谈”是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上海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自己的组织。“记者座谈”的出现,以及他们所办的《记者座谈》专栏,是当时中国新闻行业职业化进程向前迈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刚 《青年记者》2005,(5):45-45
在很多情况下,记不报一条新闻,比报这条新闻,要作更多的思考,承受更大的压力,以更强的良知和职业责任感作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