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互联网世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功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某事物或活动进行“评述”与“估价”。互联网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评价,就是根据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要求,通过信息反馈和对信息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力进行评判的一种活动。对互联网世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因此,高校在开展“两课”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两课”紧密相结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大学生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加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敏锐性,紧跟世界进步潮流,迎接面向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形成了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互动模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模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监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模式、转变监督机制,全力打造“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育人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把铸牢人生观、理想观、道德观、军人观这“四观”,作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育人的核心工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提高了育人成效。一、坚持以铸牢“四观”为核心,科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院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的根本问题。一是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探索育人思路。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呈现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国内改革开放和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者感到这样一个困惑,就是在思想政治的领域,对许多青少年的教育往往收不到明显的效果,往往发生事与愿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当然与前段弱化、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气候有关,但是也不能忽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做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体会,就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已深度融入全球各领域,并让教育行业焕发新活力;而科学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性意义,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疫情影响下,“互联网+”科学教育在资源共享、教学维度、活动效率等方面体现了巨大优势,获得全国中小学校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目前“互联网+”科学教育依然存在着资源质量亟待提升、教学手段升级滞后、工作模式缺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云上科学营”为典型案例,提出整合优质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双线”融合丰富活动形式、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智能化发展等措施,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为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对此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对策:转变教育理念,推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构建;打造数据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推动在线学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加强教师培养,融入“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注重协同合作,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APP技术,将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制作成O2O课程和微课等新形态,实现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高校、社会和学生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因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如何在各种思想混杂的互联网环境下有效地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很多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正负面效应入手,简要论述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作为一种概念、一种思维和一种应用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二维性.对此,必须就“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网络宽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服装、食品、住房和旅游等在虚拟网络平台上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思想教育工作也需要加以改革。文章主要以“互联网+”为背景,分析了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互联网+”的环境,探索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互联网+”给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网络思政在逐步丰富思想政治育人维度、积极传递思想政治育人温度、全面提升思想政治育人力度的同时,也存在主客体情感交流开始消解、网络思政有效性趋向模糊、网络环境复杂性不断干扰等问题。为了全力做好“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13.
杨芳  周世兴 《教育探索》2004,(11):87-8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三进”的关键性环节,重点解决“进学生头脑”这一核心问题,不断提高“两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坚持“两课”教育教学创新,营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校园氛围,从而整体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14.
谢纳泽 《广西教育》2009,(21):49-50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必须长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针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出构建“立体教育”网络。以“八个一”活动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坚持"以生为本",将"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互联网+"创新2.0下教育大转型的应有之意。"互联网+"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而且其复杂的信息内容、开放性的信息平台双面性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我们在充分认识"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还要认清"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开辟"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法律基础”教学必须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教学必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这是法学教育解析正义这个不可或缺的使命所要求的。因此,在“法律基础”教学中要注意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以法律意识的培养为根本的法律教学联接法律与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运用网络平台的先锋群体,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崭新阵地。采用实地调研法,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得出应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这一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校园内部网络平台、提高网络平台内容的吸引力、全力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提高政工人员的网络信息素养等措施,旨在助力高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重大育人任务。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经验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静态的文本世界这三个世界之中,作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其意识形态工作较之发达国家更具有紧迫性与赶超性,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要求推进体验式教育,在经验世界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抢占网络阵地,在网络世界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强化问题意识,在文本世界中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民数量爆炸式的增长,网络世界中“键盘侠”群体愈发庞大。由于青少年个体理性认识不够、主观上自主性较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引导不足以及网络道德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使得青少年成为“键盘侠”这一群体的主体。青少年“键盘侠”的出现使得传统思想政治课教育价值受到冲击、网络社会舆论环境遭到一定破坏,对国家法律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加大对青少年价值观引导、强化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和深化青少年理性认知来减少青少年“键盘侠”数量,从而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作为直接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大“两课”教师应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