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河 《成才之路》2011,(10):I0016-I0016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我”与“伐”“战”“戟”这些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  相似文献   

2.
2009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命题选材多是围绕自然与社会展开,关注“我”与社会生活、“我”与人生哲理、“我”与青春成长、“我”与思辨智慧、“我”与历史文化,在观察、体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在感悟时讲求发展、创新。可以说命题材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3.
“身与竹化”是苏轼艺术创作论的经典之笔。它回答并解决了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创作构思时感情的注入问题和在具体描绘形象时“我”的隐藏和跳出。而“我”的跳出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无我之境”极相似。所谓“无我”,是“我”从具体的形象中跳了出来,做到“我”与“物”溶为了一体。“身与竹化”,竹中有我在焉。故“无我之境”实乃“有我之境”也。  相似文献   

4.
我正年轻     
孩子们叫我“老爸”,孙辈们喊我“爷爷”,同龄人称我“老苏”,年轻人尊我“苏老”。然而,在浙江余姚老年大学,我却与“老”字无缘,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学生”——入学仅半年,正读一年级;七八十岁的师兄师姐比比皆是,最大的86岁。在这里,我攻诗词、学电脑,让古典与时尚相互交融,激情和快乐一起进发。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为我(与事)”和“给我(与事)”进行辨析,并试图从两者差别的背后,发掘其具体原因和制约规律:“为我”一般用于较正式的书面语,目的性较强,通常与事对象“我”是受益者:“给我”一般用于较活泼的口语,动作性倾向较强,可表达较强烈语气,与事对象“我”既可是受益者也可是受损者。  相似文献   

6.
父亲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双腿搁在一把椅子上。他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烟雾弥漫在我和他之间,我无法看清父亲的神态。父亲发现我在看他,丢了烟蒂,问:“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他脸上的疑惑更重了,“与我有关?”“的确有关。”父亲脸上掠过一丝惊异的神色,我顿了顿说:“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这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我记起来了,原来那“老农”是我小时候叫过的!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大约是…  相似文献   

7.
论巴赫金的“镜像”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赫金的“镜像”理论阐释了一种源于“我与他人关系”的“我与我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在“镜像”中,我无法认识整体的自我,镜像中的自我认识始终渗透着他人的虚假意识,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借助于他人的视角才能构成对自我的完整认识。我与我的“镜像”关系,在文艺作品中即转换为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在自传性作品中转换为作者与自传性主人公的关系。巴赫金的“镜像”理论超越了历史上相关的镜像(映像)理论,为文艺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中,作为读者,其实有两个“我”——“本我”和“境我”。“本我”是作品之外的那个“我”,是理智的,独立的,肩负着评述、批评的任务,它能说作品好与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它是受理智驱使的,抽象思维占优势。而“境我”,是阅读时读者融人文学情景中的那个我,是读者的元神,它游走于作品创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女孩子,自然喜欢跟妈妈交往了,可见了爸爸就像老鼠见了猫———溜边走。不过爸爸和一起学拼音的情景,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在上一年级时,我经常把“d”写成“b”,把“p”写成“q”……每天,妈妈一回家就教我练习读写拼音。一天晚上,妈妈正教我辨别“b”与“d”的读音与写法时,爸爸也来凑热闹。妈妈说:“你教吧,看看你会不会拼音!”爸爸说:“我不会,还是你教冬冬吧!”妈妈说:“都什么年代啦,还不会拼音,不会应该学呀!”“我学,我学,我现在就学!”爸爸苦着脸说。这时,妈妈又让我把声母写一遍。我把“zh”右边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志翘从益州顺江东下,来金陵执教,下车伊始,即将此书付我,令我作序。原因之一,他与我的君子之交已二十多年,我又曾是他的博士论的评阅人之一,料我推辞不得。之二,他把我引为同道,知道我有一丁点儿考证癖,对词汇史也曾有所涉猎——二十多年前,我在《“隶书”辨》中曾考证过“隶”、“徒”、“徒隶”、“陪隶”、“隶书”、“今”、“施”诸词;  相似文献   

11.
彭利 《今日教育》2006,(11):34-34
谈到享受,大家都会把它与“成功”、“快乐”、“幸福”等让人心情愉快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然而发生在绘画活动之前的一件事,却让我把“享受”与“挫折”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件小事情引起了我对“挫折”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阳光花园”。在“我”童年的时光里,就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花园——“我”心目中的“阳光花园”。在这个小花园里,“我”尽情地翻土,浇花,晒太阳,唱歌儿,也学习做人的道理。外婆每次送给“我”的不是鲜花,而是花种,她让“我”亲自感受生命成长的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喜悦。当暴风雨对小花园里的花朵无情地袭击时,“我”万分担心,然而外婆告诉“我”,那只是对花朵的洗礼,经过暴雨洗礼的花朵将比以前更美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哲学论域中的自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或“我”曾一再成为哲学沉思的对象,孔子曾提出“四毋”的要求,从认识论上看,“毋我”含有消除主观成见之意;就价值观而言,“毋我”则意味着超越小我,道家对于“我”,也以有而无之为立场,道家的这种无已说,惟有联系其自然原则,才能得到较为具体的理解,相对于儒家对礼乐明的礼赞,道家更多地表现出崇尚自然的趋向,佛教所说的“我”,包括“人我”与“法我”,前与人的存在相联系,指作为个体的“我”,后则涉及人之外的一般对象,与之相应,无我亦包含“人无我”与“法无我”二重含义,相对于佛教,休谟通常所谓的“自我”,不过是相继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作为实体的自我只是一种“虚构”,当自我被理解为“知觉的集合”时,它便推动了本体论上的实在性,从毋我、无我到质疑自我,对自我的消解和否定构成了其中共同的趋向,但作为具体的存在,自我既以意识与人格的综合统一为特点,又以感性生命为存在的前提;既有个体性规定,又包含着社会的内容;既经历了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又内含着时间中的绵延同一;在总体上表现为身与心、天与人、个体性与社会性、发展阶段与过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家的电脑上网后,我成了不折不扣的“小网虫”。每天做完作业,我把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电脑。我恨不得在电脑上建个“窝”,累了就上去睡会儿觉;再建个“厨房”,饿了,就用鼠标“炒”点吃的东西填饱肚子……这样的生活才叫“酷”!这不,刚做完作业,我就迫不及待地上了“网”。我在“金色童年”里玩益智游戏,在“七色光”网站里看“小小新闻”,在“乐友在线”里与网友们海阔天空地神聊……正巧爸爸从我身旁走过,见我那如醉如痴的样子,便笑着说:“小网虫,当心手被鼠标咬了,要是真被咬伤了,以后连写字都困难哟。”…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的长河中,“我”从不被人重视,因为“我”貌不惊人,是“短词小字”,但“我”在口语中使用频率却很高。见面时用“我”,分别时也用“我”,请人吃饭时还用“我”;形容有生命的东西用“我”,形容无生命的东西同样用“我”。总之“我”是被人们广泛运用在很多场合的一个词。  相似文献   

16.
我遇见了万事皆知的智慧,与他进行了一番对话。我:“什么是幸福?”智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信念,那就有不同的幸福。”我:“幸福在哪里?”智慧:“幸福在你的周围,在你的身边,只要你发现了它,你就会觉得幸福本在心中。”我:“可是,我没发现我的周围、我的身边有什么幸福呀。”智慧:“你去寻找吧。”我走了,离开此地。走呀,走呀,来到一块田地旁,遇见一位农夫。我问:“幸福在你心中是什么?”他放下扛在肩上的锄头,擦擦满脸晶莹的汗珠,憨笑一声道:“幸福就是有个好收成。”接着我又遇到了商人、教师……商人说:“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曹海永 《教书育人》2007,(12):33-34
婚后,饱受买衣服之窘迫的我(腰围二尺),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增肥。然而四年过去了,我的体态依然不见“充实”,“增肥”行动无效告终。是夜,我和妻子在回眸中开始“会诊”。“首先申明,吃的方面我可没亏待你!”妻子一脸的无辜。是啊,在妻子的精心料理下,我吃得挺不错的。“一定是挑食的陋习害了我。比如炝食我从不吃,肉类我很少吃。”“不错。”妻子对我的检讨很是满意,“你的睡眠与休息也不行,还有我怀疑你的消化有问题……”妻子的补充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8.
生存论意义上的“我”与语句世界中的“我”有所不同,前者指向有个性的,在特定际遇中的“我”;后者是被约化为普遍必然性知识的,无个性的“我”。西方哲学的古典形态将“自我”的本质认识为“普遍者”,无视真实的个人生命的存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动,则成为对普遍主义的“自我”解蔽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9.
我年轻时,有一次曾到山那边静静的树林里拜访一位圣人,当时,我与他正在谈论着美德的本质,一位盗贼疲惫不堪、脚步趔趄地沿山路走来。走近树林时,他在圣人脚下跪倒,哀求道:“啊,圣人,我要得到您的安慰!我的罪孽已成为我的重负了!”圣人回答:“我的罪孽,也成了我的重负了。”盗贼:“可我是个贼人,是个强盗。”圣人:“我也是个贼人,是个强盗。”盗贼:“我还是个杀人犯,很多人的血在我耳边鸣冤呢。”圣人:“我也是个杀人犯,我耳边也有很多人的血在鸣冤。”盗贼:“我犯下了数不清的罪行。”圣人:“我也犯下了数不清的罪行…  相似文献   

20.
Hello,各位朋友,我是词汇国里的“奇妙”,今天,接到国王的命令,去了解我在人世间的影响与用途。(画外音:在词汇国里,我是自卑的,总认为自己没用。我的哥哥“把握”、“自信”等在人间备受青睐,国王也看得起他们,而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