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宏秀 《文教资料》2009,(6):101-102
德里达解构的核心内容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本文通过对德里达解构中对真理与意义这一哲学基本命题的探讨与思索,揭示德里达反对的只是绝对的真理观,他的特殊文本解读提出了对真理与意义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论德里达对结构主义的解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里达把一切具有等级结构和以结构为中心的哲学理论体系叫做“逻各斯中心论”。德里达认为,“逻各斯中心主义”是“在场形而上学”和“语音中心论”的结合体,通过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打乱了逻各斯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传统,从而颠覆了形而上学的根基,改变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使我们以一个全新的思维角度来审视一切。  相似文献   

3.
在《论文字学》一书中,德里达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原文字。原文字是踪迹的运动,差异的运动,是延异,它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本原。针对这一踪迹运动作简单明了的解说,进而指出德里达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德里达运用这一概念解构了西方语言学的语音中心主义和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艺批评家乔纳森一卡勒的论述中,德里达是一位哲学家,“一位哲学本的读”,并对这些本进行解释。他不仅批判性地阅读了卢梭、索绪尔、弗洛伊德、柏拉图、黑格尔、胡塞尔等人的本,还对自己同时代的几位结构主义思想家列维一斯特劳斯、罗兰一巴特、福柯、拉康的本进行过评论。“他特别关注本是怎样对与之相关的哲学构成了内在的批评和消解”,提出了一种双重阅读模式,认为“构成本的各个部分并不能组成一个综合体系,而只能不断的相互换位”。从这种意义上说,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是体现在他对本的阅读策略上的。  相似文献   

5.
6.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实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实际变化构成了它的现实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构成了它的思想来源实践思维方式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构成了它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幽灵》是德里达对马克思遗产当代解读的重要文本体现。德里达对马克思遗产的当代解读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马克思遗产作为"幽灵学"的对象,作为已经过去的遗产,是一种文本性的资源,它是一种"不在场的幽灵的在场";二是德里达注重揭示马克思主义文本中所存在的异质性因素,以此来论证马克思幽灵的复数形式,反对对马克思的幽灵做一元化的解读,主张多元化地解读;三是德里达还反对先验、大一统的马克思主义,反对元叙事和宏大叙事,主张无底板的差异化主体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受到国内外理论界的密切关注,“解构”一词已成为文学批评领域的基本术语。但是对于解构理论性质的认识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解构理论与东方犹太思想有深刻联系,对现代社会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9.
焦循从文本性与历史性两个维度诠释“以意逆志”。他通过文本性解释辨、析相关字词,关注到“意”“词”“辞”等字的语义内涵及解释方法上的语言学路径。同时,也关注到“知人论世”在文本性解释中起到的历史性解释作用。在焦循这里,两种解释都以经典本身为基准,“经典文本本位”获得了诠释中的本体论基础,并区别于代表着诠释主体意志的“己之意”。这种思维对当代中国经典诠释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批判哲学,无疑是向形而上学顶峰发动了一次最后冲击,既是西方古典哲学也是近代启蒙主义的最高表现,不仅在思维方式上而且在方法论和世界观上都开启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对理性进行消极限制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及其所主导的主体性转向,对于当代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具有诸多方面的理论意义:它所弘扬的批判精神早已成为当代中国学人的基本素质,它的主体构境思想为中国主体性哲学的重构启发了新思路,它的人学诉求将一个无解的人学难题和生存真义引向了永恒。  相似文献   

11.
卢梭认为,立法者承担着塑造政治生活方式和塑造人民的职能,其行动原理是公意。不过,卢梭在其政治理论中引入独立的立法者,却产生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确保人民和立法者关系的统一。立法者不是人民本身,如何确保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正是人民自己想要的法律或者确保立法者制定的法律就是人民自己制定的法律,卢梭并没有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的立法实践从实质上初步解决了卢梭的立法者难题,既能保证人民成为真正的立法者,又能保证人民制定的法律符合公意。  相似文献   

12.
“解构”对于哲学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解构”意味着批判、否定、颠覆、开放、动态,意指对结构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在场主义的批判、否定。若把它放到哲学中去研究:从中国哲学到西方哲学,从德里达到后现代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可以发现都有着丰富的解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的对爱之为爱的追问都奠基于一种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之中:存在者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是爱由爱恋转化为爱欲。海德格尔想要恢复作为源出和谐状态的爱念。而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他根据踪迹思想对海德格尔的爱之为爱的概念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文化书写的爱情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具体的性别权力结构中书写出大量的现实爱情故事。她们对两性爱情的自觉的主体性书写,构成对传统爱情神话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人其文相映成趣,构成了现代女性文学史上一道艳丽的风景,无论世人褒贬如何,她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学现象。首先,她的小说艺术性超越了以往所有女性作家,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以怪诞艳异苍凉为审美基调,开辟了女性写作的新天地;其次,她以女性自身特有的敏锐与感悟,脱离了种种主流意识形态加于女性书写的限制,顽强独立地用女性视角剖析女性精神世界,挖掘出女性心灵阴暗造成的女性悲剧,从而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张爱玲的出现,一方面是对五四以来现代女性书写的一次全面突破与完美终结,同时又开启了女性写作新世纪的大门,成为后世女性书写的又一典范.  相似文献   

16.
17.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是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的新呼吁和新要求,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自身要求."文本学"与"出场学"的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上的一场方法论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创新,旨在不以任何新的哲学理论形态(本体论)而是以哲学新范式、新方法"重新理解马克思".这场革命是与当代哲学的理论形态进化相平行,又是与时代的历史进程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设新形态的"学术化形态"和"现实化形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实现了划时代的哲学革命,把哲学研究的对象转向了现实的人类生活,而对现实的人类历史生活的研究,始终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紧密联系的视角上展开的。然而,人们普遍关注的是马克思哲学的宏观视角,相对忽视了其微观视角。因而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微观视角,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真正向前迈进具有某种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最重要的特点和意义在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提出和回答党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哲学的开创性成果。“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建哲学的根本问题,“三个始终代表”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必由之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党就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两大历史课题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年来,有些人把它作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甚至作为一种生态哲学。实际上,从“天人合一”的本义看,“天人合一”探讨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不是一种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