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内容上看,石舒清的小说通过勾勤宁南山区回乡老人形象系列,于静思默察中深味生之艰辛、体悟生之尊严、苦寻生之奥秘;从艺术上看,作者以纯文人的眼光和纯文学的品位观察和记述乡土故事,对生活、自然、人生、艺术的体悟与把握充满灵气,风格宁静深邃,雅而不俗。  相似文献   

2.
从物我浑融、心空、浑然天成几个方面来阐述传统意境的内涵,由于万物由道生,由于"忘己"、"心空",人体悟到自然之道,从而物我浑融,然后,将这样体悟到的自然之道灌入艺术,浑然天成,产生了传统的意境美,这就是传统意境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西方知识论哲学美学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通常体现为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浑融通达与气韵贯通,其精神旨归与终极关怀是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之境界。从宇宙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具有静观终极存在的宇宙意识;从生命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追求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从艺术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标举直觉顿悟的审美意境。体悟领会禅宗美学的智慧精神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艺术"作为一种审美之源与精神寄托,并非技能、技巧而是创造,是包含思想内涵与方法手段的指称,是满足个人情趣与个性爱好的精神元素。从本质意义上看,艺术就是人的精神创造性的体现。突破现有生  相似文献   

5.
漫画是一种具有现代艺术形式的画种,造型夸张到变形,表情达意追求含蓄之美。情感的虚与形象的实相生,主题的藏与生活的露互济,构成了漫画艺术的含蓄美。从艺术技巧上看,漫画创造含蓄美,主要运用夸张、比喻、比拟、曲折、双关、象征、借代等手法,通过“曲径通幽”实现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6月下旬,以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为首的"齐鲁之行、访碑游学"艺术考察队,对山东境内的主要碑刻书法和相关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考察研究。他们登泰山,看《经石峪金刚经》,品泰山历史文化;看岱庙,访《张迁碑》《衡方碑》,体会汉碑之雄强;走曲阜,观《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张猛龙碑》,体悟汉魏书法石刻之博大精深;到济南,看山东博物馆,赏大明湖之美景;去济宁,品博物馆汉碑,看汉墓石刻,观水牛山摩崖;赴邹城,看博物馆,观四山摩崖刻经。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以连载的形式呈现艺术考察队在访碑游学过程中的见闻与思考,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7.
漫画是一种具有现代艺术形式的画种,造型夸张到变形,表情达意追求含蓄之美。情感的虚与形象的实相生,主题的藏与生活的露互济,构成了漫画艺术的含蓄美。从艺术技巧上看,漫画创造含蓄美,主要运用夸张、比喻、比拟、曲折、双关、象征、借代等手法,通过“曲径通幽”实现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8.
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从现实景象、虚拟与创构意境、虚实结合之境等角度,理解与体悟以景写情、景中蕴情、以情串景、以景衬情等艺术表达技巧,是探求诗歌情景交融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完美的艺术形式,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对于涵养人的品格,提升人的修养有重要作用,因此文言文审美教育应受到重视.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归纳为三点:(1)叙事文章,体悟语言、结构、人物之美;(2)说理文章,体悟思想哲理之美;(3)抒情文章,体悟真情之美.  相似文献   

10.
清初词坛名家纳兰性德以他抒情感伤为主题的词作而引起后人关注,与之相媲美,其吟咏边塞之词从主题内容到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创作边塞词数量之多可谓超越前人,而其中透露的一代历史兴衰之感更渗透了他客观历史价值及主观生命价值的独特体悟。本文即对他的边塞词从创作内容与内在思想上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儒、道生死哲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生贵生、生死必然和生死气化是儒、道两家生死哲学的共同观点。但在生死态度上,儒家重在乐生哀死,道家重在苦生乐死;在生死价值上,儒家重在伦理,道家重在自然;在生死超越上,儒家重在创造三不朽,道家重在体悟玄虚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虚实相生关系,可以拓开十分广阔的创造空间——从物理空间到审美心理空间,并能提高艺术表现力与丰富艺术审美内涵。究其美学上的本质意向,可归纳为三点:其一,在艺术构思与表现形式上的“以少总多”,此为表层的;其二,在艺术境界的追求上,取向于以有限而蕴无限,此为深层的;其三,在造境上留有虚灵之域,以供接受者参与、体悟,此为外延性的。虚实相生从宇宙观到生命意识,再到传统文化精神,都有着血脉相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品读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乐府民歌《木兰诗》,你会不由得被文中深厚的爱国情感所感染。二者同为文学史上的经典爱国名篇,同为战争题材的不朽之作,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可谓异曲同工。深人体悟,二者在艺术手法上有其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汤胜 《学语文》2010,(3):9-9
如果从新课程理念的高度观照体悟式学习的意义,则首先表现在体悟教学把学生的个性生活与课堂教学文本结合。做到了知识学习和情感体验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学习不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学生个体人生体验、生命感悟、人格建构的历程。另外从课程资源上看,体悟教学直接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经验整合成重要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一种很好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欣赏一篇优秀的小说,往往如登山,作者沿路设计了无数美妙的景致,令读者一路登来一路喜悦,不断享受发现之美.因此,欣赏小说的结构艺术,应该如看山一般,从三处入眼,从而看遍绝佳景致.这"三看"便是:一看情节安排之妙,二看线索贯穿之妙,三看伏笔设置之妙.笔者以<陈奂生上城>为例,从"三看"角度入手,谈谈如何欣赏小说的结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的《鸟啼》采用了象征手法,即托物言志,借讴歌"向死而生"的鸟来讴歌"向死而生"的生命.只有感知所托之物,才能体悟所言之志.窦建丽老师将《鸟啼》教学目标设定为"体会不同情境下鸟啼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深意""学习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是切合教学实际的.据此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可见:由聆听鸟啼到想象色彩,由想象色彩到思考生命;由理解语句到体悟象征写法;最后是读写结合"试着把你的生命感悟通过象征的手法写出来".前者指向第一个教学目标;后者指向第二个教学目标.从教学过程设计看,前者详而后者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前一个目标解决了,后一个目标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7.
儒、道两家都重视“不言之教”。通过分析儒、道两家的典籍不难发现:从教学内容看,“不言之教”强调“道”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从教学方法看,“不言之教”强调“体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不言之教”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一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急功近利的教学现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阴阳刚柔"、"万物化生"借阴阳的生态转换与生命的生成节律来说明宇宙的发生及万物的起源,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智慧和生存智慧."阴阳刚柔"、"万物化生"不仅是艺术生成及诗意性存在的内在依据,而且是中国艺术生命精神产生的动因.它确立了中国艺术以体现人的生命体验为中心的价值基础和以表现生命的诗意,弘扬人的生命精神为最高原则的审美境界."阴阳刚柔"与"万物化生"的智慧作为生命思想的所指.必然使中国文艺具有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生命色彩与诗性智慧,这就确立了中国文艺以人的生命体验为中心的价值基础和以表现生命的诗意和形而上的境界为动因的独特的生命艺术范式.中国艺术创生的动因源自阴阳二气的变化、转换而与人的生命活动的交融,而对审美主体而言,艺术创生的发生则基于生命精神的寄托,审美主体借艺术之载体的运行而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提升审美境界.从这种意义上看,艺术审美一定程度上也是表现这种平衡性的审美.其中动态的审美心态与虚静的审美心态实际上是阴阳之气、刚柔之性的融合变化,并在人的心灵中的不同反映,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真正的艺术杰作必须在协调好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19.
聋生由于存在听觉障碍,视觉补偿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在聋校语文课堂重视知识可视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学中让聋生在游戏、体态、绘画等情境中以玩、看、画等形式进行识字,极大地提升了聋生对于所学字词的接受能力;以看图说、演、想、写等形式进行说写训练,有效的提高了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聋生通过想象阅读,感受美、体悟情,较好地培养了聋生的阅读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符号美学应用于语文阅读,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野。它主要从三方面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启示:“艺术是符号形式”,艺术之美存在于符号的整体结构之中,启迪语文阅读注重对文本“形式美”的把握;艺术符号之能指与所指并非一一对应,启迪语文阅读注意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艺术符号旨在对“人类情感”的揭示,启迪语文阅读指归于对生命意识的体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