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1月初,我随《北京人在纽约》(以下简称《北》剧)剧组赴纽约,参加了开机新闻发布会和初期的拍摄工作,于12月中旬回国,历时40余天。回国之后,不少人询问《北》剧在美拍摄情况,兼及一些其他问题,现将我所知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还对姜文在《北京人在纽约》中的告白记忆深刻:"如果你爱他,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对于90年代初期刚刚打开窗户的中国人而言,窗外的美国梦因这部电视剧而被点燃,姜文的告白和刘欢的呐喊,是那个时代很多人激荡的  相似文献   

3.
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如此,整个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国家。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发达的经济、科技和所谓的"自由价值观"和"美国梦",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4.
第五次轰动效应———《北京人在纽约》根据美籍华人曹桂林同名小说改编、制作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前 ,原著小说已先在广播电台、报纸上连播、连载 ,引起了广大读者、听众的强烈反响。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周播出的 5集 ,收视率达到 2 2 9% ,一步跨入 1 993年度电视排行榜第 2名 ;第二周播出的 6集 ,收视率已达 2 6 % ,呈上升趋势 ;最后 1 0集 ,收视率又达 2 8 3% ,稳居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榜首了。而在北京地区 ,收视率高达5 5 9%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④ 。1 992年 9月 ,北京的电视界爆出个头号“新闻” :一帮北京人要…  相似文献   

5.
纽约印刷工人的罢工使《纽约时报》、《约约每日新闻》停刊八十八天,《纽约邮报》停刊五十六天。(译者注:这三家报纸印刷工人于一九七八年八月十日开始罢工,抗议报业老板采用新印刷技术致使大量印刷工人失业。《纽约邮报》在十月五日复刊,其余两报在十一月六日复刊。根据新的合同,《纽约时报》和《纽约每日新闻》到合同的第五年、第六年为止,通过逐渐减少工人每年能够节省四百万美元。《纽约邮报》在工资上每年可节省近两百万元。)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新闻     
纽约每日新闻报 将发行免费晚报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从9月12日起,美国《纽约每日新闻》将发行一份面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的免费晚报。 这份名叫《每日新闻快报》的免费报纸将于每个工作日下午4时至7时在主要的交通站点向过往行人发放。该报将以短消息为主,同时刊登大量图片和广告,读者看完整张报纸只需40分钟至1个小时──这正好是许多回家的人花在路上的时间。 60集电视新闻专 题片《守望家园》 采访者启程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由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和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共同策划的《守望家园──三北生…  相似文献   

7.
“美国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美国是一个战场。”这是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一句台词。而眼下种类繁多、内容各异的选拔赛也同样是一个又一个凶险的战场。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相信许多人对大城市都有这样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有一篇文章谈到这种情绪,作者说:"对纽约的爱与恨成了一个不断交替变化着的情绪问题。这种情绪的变化常常发生在同一天。这个地方经常使人恼怒,有时也让人振奋。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取得不可或缺的经验的城市。住在这儿,人们可以放心,一定能持续地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尽管《北京人在纽约》轰动京城,可王姬漫步在大街上,却少有被追星族“围追堵截”的麻烦.因为生活中的阿春与荧屏中雍容华贵、风情万种的老板娘相去甚远.一个照面过去,谁都会把她当成一个匆匆来去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全体工作人员: 首先感谢你们出版了张扬同志的小说《第二次握手》,若不是打倒了“四人帮”,我不可能再会看到这样一本如此吸引人,感动人的小说,在此,也更应该感谢本书的作者,不屈的文艺战士张扬同志。我生活在异国他乡,祖国的朋友给我寄来了这本书,多么好啊!我想,象小说《班主任》,《我爱这一片绿叶》,《爱的权利》等小说都在纽约的华人报刊《北美日报》上刊登,我多么渴望这  相似文献   

11.
有关方面人士透露,陈道明、杜宪伉俪双双退出《北京人在纽约》剧组,在官面理由外别有隐情。陈道明与《北》剧一号男主角姜文虽同出中央戏剧学院师门,但戏路不大一样,因此配戏之时难免有不和谐之感,加之陈道明所饰二号主角戏本来就少,又与姜文出色而充分的表演相比,更使陈  相似文献   

12.
“游子文学”近来在文坛上真是一领风骚、佳作纷呈。年初,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以下简称“北”),悄然把游子文学的序曲引向高潮;著名作家柯岩的《他乡明月》(以下简称“他”),以其特有的明丽流畅的文笔透露了当代青年的海外经历;樊祥达毫无遮掩地让人一睹《上海人在东京》(以下简称“上”),那斑斑血泪的打工生活;周励女士则以震撼人心的自传体纪实小说,向人们讲述一个《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以下简称“曼”),……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社会调查(上下)/[美]甘博著/邢文军等译/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本书是美国学者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Peking,A Social Survey,1921年在纽约出  相似文献   

14.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04,(10):70-73
观点热拉尔·德罗克莫雷尔:风情明星照也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法国桦榭出版集团首席执行官热拉尔·德罗克莫雷尔:“法国有古老的文明——这种文明在北京还会显得稚嫩。其实,杂志中那些光亮的纸张和风情的明星照,也正展示一种文明生活方式。”新创美推出面向养狗族的时尚杂志《纽约狗》在美国,面向养狗族的时尚杂志《纽约狗》(NewYork Dog)应运而生。创刊号印刷两万册,将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同时销售,每两个月出刊一期。《扬子晚报》一报两投,滚动刊出新闻。全国首家城市外语广播开播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全国第一家都市外语广播——北京外语广播Radio 774,于9月17日正式开播。河南广播电视局创办《东方今报》《浙商》试刊  相似文献   

15.
黄素影,1919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原北京电影剥片厂优秀演员。建国前曾先后在上海救亡演剧宣传队、中国艺术剧社、中华剧艺社从事演剧活动,演出过《北京人》、《日出》、《雷雨》、《孔雀胆》等名剧。1949年调北影演员剧团。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十八岁走上表演之路,在《吕梁英雄》、《早春二月》、《小兵张嘎》等几十部影片中有过优秀表演。1984年,黄素影从北影退休。而后的她不但没有淡出荧屏,  相似文献   

16.
具有电影明星风采的蒂娜·布朗因成为拥有67年悠久历史的《纽约人》周刊新任主编而轰动了美国新闻出版界。风格独特的《纽约人》《纽约人》周刊是由H·罗斯在1925年创办的第一流美国文学杂志,它以漫画和探索性传奇研究著称,它也以为受过教育的中上层读者提供漫画、散文、短篇小说而闻名。它把新闻、娱乐、文学作品和政论文章融合一体,提供给它的读者。它的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班子所写的不拘情节的短篇小说成为文学界众所  相似文献   

17.
黄永进 《视听界》2009,(4):80-82
干金易得,好剧难求。电视剧的购买方、制作方莫不如此。 好剧是指历久弥新,在各种播出环境中都经得起考验的经典佳作。如《大宅门》、《红楼梦》、《西游记》、“亮剑》以及某些版本的金庸武侠剧、琼瑶言情剧等等;还有一类随行就市的流行剧种,菁芜杂陈,这类剧切中时弊,引领时尚,带有时代标识,迎合了特定时代特定环境背景下的观众群,比如首部直面“第三者”现象的《牵手》,反映城乡婚姻矛盾的《新结婚时代》以及《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大雪无痕》、《双面胶》等等。  相似文献   

18.
传媒链接     
纽约华文报纸竞争激烈 在纽约的地铁车厢中,你可以随时看到乘客在翻阅报纸,但如果你认为他们都在浏览《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全美民族文化大熔炉的心脏,纽约至少有300多份非英语类报纸,而近年来华人移民的日益增多,也让纽约华文报业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目前纽约每天出版的华文日报主要有4家,分别是《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和《侨报》,其他一些华文周报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奥斯卡·德拉伦塔说:"这座城市中,只有他(比尔·坎宁安)记录了纽约近40年乃至50年的完整视觉历史,全面反映纽约生活时尚。他被大家称为"街拍鼻祖"。上世纪60年代中期,纽约的街头时尚刚刚出现,比尔·坎宁安成为第一个记录"普通人不同寻常穿着"的人,之后他开始为《纽约时报》每周的摄影专栏《在街头》街拍时尚照片,直到今天。45年来,他的照片就是一本纽约市的街头浮世绘。"我想他真正找到了,即什么才是真正的纽约人。并且我相信他是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院长哈罗德·科达毫不吝惜地在一部关于比尔的纪录片中如此表达他心目中比尔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北京档案》自1984年10月创刊至今已出版200期.在这难忘的23个春秋里,《北京档案》植根于兰台这片沃土,历经锤炼、日趋成熟,不仅饱含了办刊人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更凝结着各级领导的重视、专家学者的指导、各级档案部门与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支持,以及社会读者与作者的认可.在此,我代表《北京档案》杂志社,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北京档案》成长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