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反思基于沟通中国与欧洲不同思维方式的一个学术生命的信仰基础。借助思考两位伟大的导师——圣保罗和孔夫子的生命及其智慧,探索了两个不同文明的根源。文章反思了他们如何准备其生命的终点,也就是一种他们的使命似乎未能最终实现,自己也无从预料会留下长远遗产的境遇。文章并进一步比较了两位先哲核心理念之异同,作者认为,正是这些核心理念激发了他们各自富于社会责任和进步的学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本刊自1992年开展“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及其有关问题的争鸣”以来,已两年有余。同行们都以争鸣促进学术发展为宗旨,积极赐稿,以文会友,如切如磋。这就拓宽了思路,深化了认识。有些问题则尚待继续研究。本争鸣拦基本上告一段落。谨向大力支持我刊、踊跃参与争鸣的作者;谨向热忱关心我刊、对争鸣积极提出建议的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3.
“争鸣园地”是我刊开设的一个新栏目。其第一期主稿,我们选用王一川的《我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大师》。作者的特异的文学标准和眼光,即刻引起已有定式的文坛的强烈反响。作为对立面,我们刊登了曾镇南《伟大也要有人懂》。究竟孰是孰非?有无定理公理?确有必要争鸣一番。我们欢迎这方面的文章,也欢迎就其他学术问题而发的商榷争论文章。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学科反思的角度,选择我国教育技术近二十年发展作为研究的片段.期间,三次有清晰事件节点的学术争鸣,反映了学科发展的主观意愿和正常生态性发展,作者对此做了梳理,力求还原学术争鸣本该有的学术意义和对学科发展的价值.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遇到阻力,希望能通过反思和批判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育科学》系以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誉。在2002年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中,我刊在“教育科学类”涉及的1331种报刊中居全国第12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我刊作为一本学术性教育期刊,在每一期杂志中教育理论文章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所占比重也是很大的,象“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学术争鸣”、“管理与评价”、“教育心理”等栏目主要都是刊登教育理论文章的。但是,我们在编辑教育理论文章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作者寄来的教育理论文章,因种种原因不符合我…  相似文献   

6.
本期"专家论坛"刊发了一篇争鸣文章,针对的是本刊今年第5期的一篇文章《适度体罚有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然而,本文的重心是由"适度体罚"引出了当前幼教领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如何对待教育理论。本文作者的分析,具有现实意义。如何善待教育理论,值得我们广大的幼教工作者深思。鼓励学术争鸣一直是本刊践行的原则。但正如作者来信中所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不同意见的文章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现在社会风气有变,在同一刊物上发表不同意见,很容易被误解为是针对什么人的事。"的确,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然而,鼓励争鸣,尊重科学,尊重儿童,关注儿童的成长,这是我们一贯的宗旨和崇高的使命,也是本刊编发此文的目的所在。欢迎广大的读者就此(也包括本刊其他文章的观点)展开争鸣。  相似文献   

7.
1995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探索与争鸣栏目发表了费重阳和严雪怡两位老先生针对“是否存在培养技术工人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一问题的不同意见。在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重读这些内容,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由概念之争,到内涵澄清的几个轮次的学术争鸣,对当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仍具积极意义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学报应精心办好争鸣栏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要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地办好争鸣栏目,集中组织刊发对某一学术热点、焦点问题观点针锋相对的文章,引导读者展开争鸣,以提高学术研究水准和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就必须正确认识办好争鸣栏目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学术争鸣氛围,采取办好争鸣栏目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背景、观念、设计和案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这是一篇来自教学一线的理论性文章。其可贵之处在于,当大家都在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时,作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实践与思考,给出了一种审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发展趋势的崭新视角,并且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他们这种对课程和学科发展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的态度值得我们集体共勉。更可贵的是,作者诚恳地邀请读者对这篇文章中的观点进行研讨、争鸣,希望它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更多教师共同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刊1991年第六期发表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张宏毅同志的文章《意识形态差异与中美两国和平共处》,是作者提交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1991年9月9日—15日的《北京周报》刊载了该文的英译摘要。一位美国读者读后给作者写信,谈了他对文章的看法。征得来信者同意,本刊将这封信的译文摘要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1.
[经典回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011年浙江高考试题) A.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为学术研究提供争鸣园地是本刊一贯遵循的方针。自本刊今年第2期起相继发表萧宗六和燕国材二位教授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问题的学术争鸣文章后,引起了教育理论界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兴趣。我们热忱欢迎有更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撰文参加讨论。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发表和平等讨论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对于有创见,而又文字精粹的文章我们将予优先发表。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0期在“焦点对话”栏目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先生等人的几篇学术争鸣文章。文章围绕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知识和学习、课程和教学以及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等核心问题,进行了争鸣。此争鸣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这一争鸣给长期各说各话或一边倒、随大流的学术界带来一瞥亮丽,使得我们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0期在"焦点对话"栏目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先生等人的几篇学术争鸣文章.文章围绕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知识和学习、课程和教学以及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等核心问题,进行了争鸣.此争鸣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这一争鸣给长期各说各话或一边倒、随大流的学术界带来一瞥亮丽,使得我们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外学术的发展一再证明,学术争鸣是学术进步的助推器,没有学术争鸣就没有理论发展的活力,也不可能有观念的澄明与思想的进步。然而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影响,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学术争鸣并未很好地开展起来。要想真正在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将学术争鸣的助推机制建立起来,把学术争鸣健康有序、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除去客观环...  相似文献   

16.
尊重学派或学者享有的学术自由的权利,保证文化构建标准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创造一种学术上互相探讨的高尚风格,亟须学术编辑培育兼容意识。学术编辑的兼容意识表现为:鼓励和推动不同观点与方法,不同流派与风格的作者作品自由竞争和平等争论;发表各种符合科学精神气质的观点和结论,不以特定的学术观点和科学之外的考虑为取舍标准,而以其内在逻辑是否完备、方法是否科学等进行裁定;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待不同年龄、性别、地位、背景的作者一视同仁,以质取稿;关注现实,深入思考和研究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论引导,积极回应现代化建设对学术刊物的庄重要求;积极倡导、扶植学术争鸣与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11日,中国文坛两位泰斗级人物季羡林先生和任继愈先生相继辞世,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两位大师的敬仰,作者开始阅读这两位大师的著作,并结合当前"国学"现状不时地写一些读书心得。本文就是作者对"国学"研究与学习现状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会佩服史锐、花蕾这两位小作者,一个敢于对大家质疑,一个勇于为大家辩护,两人各抒己见,甚至针锋相对。且不说他俩谁是谁非,单就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来说,就是探究性学习中最可贵的。我们提倡这种精神,也欢迎广大读者把《小学者》栏目作为争鸣的阵地。  相似文献   

19.
张立华 《江苏教育》2004,(12B):16-16
拜读了两位老师发表在《江苏教育》(9B)“争鸣”栏目中的章《好课拒绝“彩排”》,我也就“好课”生发出了一些思考,既是“争鸣”,就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我想说就说了。  相似文献   

20.
探索争鸣     
主持人语:本期两篇争鸣性文章,一篇文章的作者思考了这样一个命题:新建本科院校是追赶发展还是差异发展?这个题目选择得好,因为传统的发展思路就是追赶,这当然要采取一种非常规的发展策略,这种策略在近期确实能够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但长远发展效果如何是值得讨论的。追赶型发展模式最大问题是它使人们只重视一些表面数量的扩充,而忽视发展的实质内容。所以,这种发展模型容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