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学者斯文·贝克特的历史学著作《棉花帝国》在资本主义全球史的脉络中描绘了棉花帝国的兴衰史,为我们探究美国非裔文学中的棉花书写提供了一个全球视角及所需的历史知识。本文以贝克特书中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棉花帝国及其造成的“破坏”为参照,梳理和分析了美国非裔文学中的相关棉花书写,挖掘美国非裔棉花书写中蕴含的历史意义,彰显棉花资本主义全球史框架下其不亚于美国地方史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这样一个多元并进、文化驳杂的"脱魅"时代,草玄的《狂狷上不了天堂》以其厚实的创作"底色"、饶有兴味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事视角,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和文学文本,其中蕴藏的乃是人性的曲折、变形和张扬。文本所舞动的文学"魅影"实质上是人性在既定时间和既定空间的"舞蹈"。  相似文献   

3.
朱老师上课     
苏晨 《广东教育》2009,(5):67-68
朱光璧教授是我的文学老师。不过那时候文学叫“满语”。当时的“满洲帝国”是日本法西斯占领下的傀儡政权,我们都是日本法西斯统治下的亡国奴——“满洲帝国的臣民”。  相似文献   

4.
正要说文学叙事与地域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很奇妙的。读朱山坡的小说时,我不时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一丝熟悉的南方幻影和气息,回想起来,在初读同为广西北流作家的林白的小说时也有这种感觉:潮湿、阴郁、飘忽不定的魅影、捉摸不透的意蕴。当然,这并不是无谓的重复,事实上,无论是林白,还是朱山坡,他们的个人风格都是很明显的。在"70后"中,朱山坡是为数不多的坚持文学的纯  相似文献   

5.
《荒原蚁丘》中阿契贝在标准英语中嵌入未被翻译的词汇,句法融合和语符转换等策略对帝国中心语言进行重写和改写,一方面是说明他使用的"英语"即地方英语是有别于标准英语的一种"新英语",以此彰显文化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说明地方英语文学文本中使用的方言口语的词汇、语法形式本身就是文化真实性的体现,从而颠覆帝国中心语言所体现的文化"真实性"和"中心性",达到重塑非洲文化身份和特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法律选编》是拜占庭帝国皇帝利奥三世与君士坦丁五世于740(741)年联合颁布的一部小型实用法典。该法典首次明确提出的提升"仁爱"原则和相关法律条文所体现出的"仁爱"精神,使其成为继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后罗马-拜占庭帝国史上又一部重要官方法典。在帝国皇权不断强化态势下,《法律选编》"仁爱"原则的提出,并非皇帝的仁慈使然,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天灾人祸引起的人口锐减,教会"博爱"思想激起的人文关怀,客观上迫使皇帝在追逐皇权至上原则的同时,不得不屈就以"仁爱"原则来维护帝国的稳定,促进帝国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罗生门》发表于大正四年(1917年)十一月的《帝国文学》,是芥川龙之介最初的杰作。作品充满了利己主义的思想,并透射出了人类的脆弱。从作品中的"雨"这一场景入手,分析雨中仆人的不安与彷徨,并从中窥视当时为了生而烦恼的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当年的"日不落"英帝国,其殖民地曾遍布世界各地。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获得解放,而前殖民地国家作家的创造力也在更大范围里有了极大的释放。殖民地独立后的文学创作可以被称为后殖民文学。与此同时,用英语写作的文学也成为前殖民地国家建立文化身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发动侵略扩张战争,日本文学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在"日本浪漫派"理论、"国民文学"论和"近代超克"说等民族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服务于侵略战争的文学活动,出现了"大陆开拓文学"、"满洲文学"、"兵队文学"、"笔部队文学"和"皇民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文学。15年战争中的日本文学,全方位地服务于侵略"国策",日本文坛几乎整体沉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研究至今都还缺乏应有的重视.范藻先生以文化现代性的创新和文学审美性的抒情为切入,建构起了"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潮"到"文学运演下的审美心态",再到"文学表现中的创作鉴赏"的学科框架,还打破了通常的四大体裁的文学分类,提出了"使命文学"、"情趣文学"和"新锐文学"的分类,从而建立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领导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进程中,认真探索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探索的目的所在,一方面是为了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正是为了理顺人们的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开道。从这个角度来说,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是为了探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从预防和打击贪污犯罪的目的出发,从身份、行为、财产以及国际合作等多角度对贪污罪建立严密的法律规制,设立多层次的刑罚处罚,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打击贪污的作用。但是,由于刑法对贪污罪的起刑点、刑罚配置等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使得实践中对贪污犯罪的处理仍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立法完善。应该在立法中降低入罪门槛,不将数额作为定罪依据,而作为量刑依据更合理;创新贪污罪的刑罚,增加资格刑配置和取消死刑,让刑法的惩罚和教育功能得以体现,在预防和遏制贪污行为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职业的流动和基于能力的发展是职业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本质特征。现实中,职业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转变思想观念、拓展区域空间和职业领域、提高收入水平和就业层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难以支撑受教育者向乡村流动,受教育者难以向高层次就业发展和通过职业与技能向上流动,以及他们返乡后生存发展遭遇新困境等。为此,有必要提升职业教育赋予受教育者发展能力的水平、拓展职业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范围空间、构建旨在强化职业教育促进社会流动功能的制度保障,以此加快类型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增强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提升人才的社会配置效能。  相似文献   

14.
说服主要应运用好认知说服、情感说服和榜样说服三种方式。首先要注意认知说服,重视理胜,并找到接受的适度点、最佳时机和接受说服的适合人选,提高说理效果。其次要利用情感说服,既要注意围绕职工合理需要的正向情感激发,也要充分发挥负面情感刺激的反向转化作用。再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行为意向引导功能和行为动力激发功能,注意榜样行为引导和榜样的树立,并进行榜样认知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好该瓶颈问题,关乎重庆经济能否更快更好发展,须从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业绩提升、信用建设,以及增加中小银行数量、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完善资本市场等多方面着手努力,方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如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给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提出了挑战,也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杨雅  苏芳 《中华家教》2022,(1):25-32
媒介为我们认知外部世界的图景搭建了桥梁,而技术赋权也使得家庭媒介使用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社会的面貌.家庭是贯穿我们生活的重要空间和重要传播场域,是代际沟通的关键场景,也是媒介技术驯化的重要情境.在后喻文化时代,子代开始向亲代进行数字反哺,共同增强家庭传播中的代际沟通效果.这不仅成为家庭传播中的新现象,也给代际沟通带来新的挑...  相似文献   

18.
在恢复性司法模式下,犯罪人、被害人以及社区等各方参与司法过程,尊重各方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首先,可以让犯罪被害人倾诉感受,找到平衡,以求抚平创伤,为犯罪被害人提供具体帮助。其次,有利于犯罪者深刻认识犯罪性质及后果,明确罪责,便于其内心的平衡与真正服罪,利于其悔过自新。再次,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在发生刑事案件时,可以有更多的人出来制止和抵抗犯罪,有更多的人来帮助受害人和犯罪者,从而减少和预防新的犯罪和重新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一种对系统知识依赖程度极高的"知识型实践"。与这种实践形态对应的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一种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基本环节包括:发现并确认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监控并调整方案以最终解决问题。为促进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过程应同实际生活情境密切沟通,以达到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双向建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要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组织等,均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对人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信息搜索、获取、吸收、传递和创造的能力。学生在网络信息时代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语文学习服务,培养快读、快写、快思的语文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网络信息所显示的快捷、新鲜、繁多、不确定等特点,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利用网络有效地筛选并获取信息资源,实现阅读和写作方式的变革和发展。笔者在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课中,尝试利用网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搜索和截获语言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时代,应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采用探究性学习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并运用语言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