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言诗,或称“四言”、“四言体”和“《诗经》体”,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古老而特殊的体裁;它既是一种以每行诗句四字为特征的古老诗体,又是一种藉儒家经典《诗经》的产生而著名的文学形式。也正由于上述特点,在四言诗的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又形成了两种偏向:一种是以汉代以来经学家为主体的、基本将四言诗置于“《诗经》经学”的附庸地位的研究;另一种是包括传统小学在内的、完全基于四言诗诗句字数和语词形式的语言学研究。而很显然,在这两种偏向上的四言诗研究,是很难准确揭示四言诗的发展规律和兴衰机制的。笔者认为,要真正阐明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创作角度列述汉代不同时期四言诗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从中展现出四百多年汉代历史的浮光掠影并深入了解汉代四言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诗经》的四言雅、颂体,主要用于宴享、祭祀,语言风格古奥难懂,与文学性诗歌“言志抒情”的功能相去甚远;《楚辞》少用四言而多采用国风中的长短句表达情感,汉代四言诗则因循守旧趋于僵化;五言诗的兴起,反衬出四言诗的局限和弊端;加之古乐消亡,民间不复有四言歌曲;凡此种种,决定了四言诗的衰微。  相似文献   

4.
<诗经>的四言雅、颂体,主要用于宴享、祭祀,语言风格古奥难懂,与文学性诗歌"言志抒情"的功能相去甚远;<楚辞>少用四言而多采用国风中的长短句表达情感,汉代四言诗则因循守旧趋于僵化;五言诗的兴起,反衬出四言诗的局限和弊端;加之古乐消亡,民间不复有四言歌曲;凡此种种,决定了四言诗的衰微.  相似文献   

5.
历来都认为汉代的诗歌创作成就很低,尤其是四言诗的创作更是处于衰落之境.从两汉四言诗的传衍方面着手来阐明四言诗体在其他文体中的运用,发现大量四言的韵文韵语存在于辞赋、骈文以及颂、赞、铭箴、碑诔等应用文体中,各具特点并影响着汉以后许多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汉代,铭文得到显著发展。从体式上讲,铭文上承《诗经》的结构与表达模式,以四言为正体,三、五、七言杂列其中;从功能上讲,其或为祝颂,或为劝诫;从风貌上讲,它们的风格是典雅的。四言诗在汉代以铭文的形式存在,并一度推动了汉魏四言诗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四言诗体具有“雅正“和“简约”的双重特点,并分别对应着“赋”与“兴”两种表现手法。与五言诗体比较,四言诗体易形成对仗铺陈,但苦于“文繁意少”,后继乏人。随着时代审美风尚的转变,四言诗体若能发挥“兴”的巨大潜力,以简约玄远取胜,便能做到“文约意广”,显现独特魅力。本文仅以两晋南朝上巳诗为例,考察四言诗体的流变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周家福 《西藏教育》2014,(12):18-20
<正>先秦到汉代的主流文学形式,从《诗经》的四言诗开始,次第经过了楚辞、汉赋和汉乐府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内容和形式有着较大变化。汉初,辞赋盛行,文人大量从事赋体创作,并不重视已经"式微"的四言诗,更看不上被认为是"别体"的五言诗;所以文人诗歌作品数量并不多,质量并不高,这甚至导致了诗歌创作的日渐没落。另一方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也与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无不相关。正是在这种文学历史环境中,邺下文人集团的首领曹操带头冲破了汉赋的束缚,从古老的《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重新造就了四言诗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汉代楚歌诗,一向不被人重视。最近出版的北大中文系文学专门化55级集体编者的中国文学史,甚至连提边没有提到它,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我以为,在汉代文学史上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事实:五言诗的与盛,那是汉末的事;在两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中,充斥文人诗坛的,不是那种歌功颂德的汉赋,便是那种呆极无味的四言诗,比较有一定真实内容的要算楚歌诗;汉赋、四言诗等表面是继承诗经、楚辞,实际上是和诗经楚辞的优秀传统脱节的,比较能够真正继承它们的也是楚歌诗。所以如果丢掉楚歌诗不讲,那么汉代文人诗实际上便成为一片空白;文学发展的优良传统就实际上就要被割断。这样做,当然是不合乎文学发展的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曹操诗歌以四言诗最为出色,其四言诗对《诗经》既有借鉴又有突破创新。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对《诗经》的借鉴,曹操四言诗在诗歌的形式、语句、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受到《诗经》的影响;二是曹操四言诗对以《诗经》为代表的传统四言体的突破与创新,曹操创造性运用口语化的语汇、散句化的诗行结构,形成了自己四言诗独特的艺术蕴涵和魅力;三是曹操四言诗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诗经》的诗体以四言为正格,而以杂言为变格。《诗》体的正变对《诗经》之后的文学体裁发生深远的影响。《诗》体的四言正格在汉魏被改造成三言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并发展演变为五言、七言和辞赋等诗体。四言在《诗经》时代的正格角色,在其后的时代里,让位给五、七言,而成为变格。《诗》体的杂言变格,成为后来五言、词和其他杂言诗体的直接源头。词、曲在宋、元时代成为诗体正宗,而四言则厕身于庙堂。  相似文献   

12.
简要分析了嵇康五言诗不受重视的历史原因及自身特色。认为嵇康五言诗风格、格调与四言诗相似,同样都将抒写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作为表现主体,而在五言诗当中这种描写更加直接显露,显得"过于峻切",这与其峻烈个性及人生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beginning with the two types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illu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The key point lies in the usage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in literary E-C translation and examples are employed to explain the point.At last,this paper puts out the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using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in literary E-C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4.
四字格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大量的四字格,该文从不对称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构成时所含语素的多少、词的数量、内部结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不对称性四字格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汉语四字格的特点,用较多的实例说明四字格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并将其译文与直译译文进行比较,以体现四字格翻译所具有的优点.文章最后还提到四字格在广告语领域的妙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成语的英译一直是一个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汉民族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存在大量四字成语的原因,即偶对思维,尚古思维和具象思维,井提出了对成语中的虚义部分和成语中的形象部分在汉英翻译中应采取的策略,以便最大限度地把成语中的文化色彩传达到英语中去。  相似文献   

17.
大同方言中有许多惯用语性的四字格,这些四字格惯用语与四字格的成语有相同的平仄搭配形式,把两者对比可以看到四字格(包括惯用语和成语)平仄搭配的一些规律:平平仄仄是一种主要的搭配形式;声调搭配拗者占少数;变式更符合自然语言的习惯。大同方言四字格惯用语平仄搭配与四字格成语搭配的不同又可以看到"×平×仄"是四字格一中主要的形式,这种格式更符合汉语实际运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四字格”角度论述了成语的基本性质,梳理了其基本类型,并指出了人们在运用成语时应注意一些细节,旨在规范“四字格”成语使用。  相似文献   

19.
汉语四字成语作为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如何把它们翻译成英语,是本科翻译专业学习者面临的一大困难。运用元认知理论探讨其在本科翻译专业四字成语的英译教学.分析当前本科翻译专业英语教学中有关四字成语英译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运用元认知理论来改善四字成语英译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四字成语的英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嵇康是魏晋文坛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成就卓越,尤其是四言诗可谓独步当时。他的四言诗在语言、形式、内容、表现手法诸多方面明显有着《诗经》的痕迹,就四言形式来看两者之间具有传承与开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