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一束     
<正>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据捷克通讯社报道,以中国近30年以来社会巨变为背景、创作极具现实讽刺性和荒诞意义的小说而知名的中国作家阎连科获得了2014年度"卡夫卡文学奖"。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组成了今年的评审团,于近日做出决定,将第14届"卡夫卡奖"授予中国作家阎连科。"卡夫卡奖"是为纪念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法兰兹·卡夫卡所颁发的年度国际文学奖,该奖项被视为捷克所颁发具全球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1883-1924)是犹太人。他的家原先住在捷克的一个农村里,父亲在布拉格与人合伙开了一家百货店,后来和当地一位富裕的啤酒工人的女儿结婚。卡夫卡在捷克文里意为“寒鸦”,这只小鸟也就成了他家商号和家族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有人说,大师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必模仿别人,而且也是别人无法模仿的。卡夫卡就是这样的大师。卡夫卡1883年生于捷克(当时属奥匈帝国)首府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是家中长子。自幼爱好文学、戏剧,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初习化学、文学,后习法律,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苦涩的《变形记》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的影响,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卡夫卡是个特殊的人物,他那矛盾而又特殊的身份,使得他注定没有归依之所:他是奥匈帝国的臣民,生长在捷克的布拉格曾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做小职员;母语是德语,血统是犹太人而他本人又终生与犹太人的…  相似文献   

5.
在卡夫卡小说中,作者对“耻辱”主题展现出很大的关注,而同时对于“耻辱”主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比较少。本文一方面从文本内部探讨“耻辱”主题的展现方式,一方面试图从文本外部解读造成卡夫卡对“耻辱”主题的关注原因,从而探究卡夫卡作品一直被人忽视的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的《变形记》一直被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视为是一部揭示异化的现代主义杰作,但事实上用作为哲学术语的"异化"概念对卡夫卡作品本身的强行分析是对卡夫卡作品的一个极大误解,因此也给卡夫卡的研究造成了种种不适和偏差,本文从读者接受和专业研究的角度出发,并用人学的观点进行审慎分析,以期得出最符合我们自身体验的解读可能.即探讨人生和人性的可能才是卡夫卡作品与创作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反西方历来的文学传统,大都具有懦弱、顺从、女性特质被男性社会异化等特征,这一文学典型与卡夫卡本人的经历有莫大关联。从存在论心理学角度来看,卡夫卡生命中第一位女性(即母亲)在卡夫卡童年与成年时期,未能给予其完整的母爱,也未能在专制粗暴的父亲面前充当独立的力量保护他。母亲所投射的痛苦经历使得懦弱、顺从的女性形象成为卡夫卡印象中女性形象的典型,并成为其创作的原型。  相似文献   

8.
从五十年代末,“卡夫卡热”在西方兴起至整个六十年代,历久不衰。时至今日,卡夫卡享誉文坛。世界上研究卡夫卡的出版物已超过一万种,对卡夫卡的主题思想即“卡夫卡说了些什么?”的探讨远远多于对他的审美形式即“卡夫卡怎么说”的探讨。本文试从卡夫卡的独特的写作方式来开启门户紧闭的卡夫卡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一般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表现主义作家,但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人们又从其作品中发现了后现代的一些因素。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体现了不确定性、内在性、解构性、游戏性、互文性、碎片性及其悖谬性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之所以成为卡夫卡,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动荡不安的时代和当时知识分子对人生意义的求索有关,然而作为一个被抛入世界的陌生者,他只有凭借着文学创作来质疑世界,因而卡夫卡个人身份的独特性对卡夫卡作品风格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内在力量。《布伦迪巴》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艺术家创作的儿童歌剧,它的不平凡在于"二战"中一些被囚禁在捷克特莱津集中营的犹太儿童,面对饥饿和死亡的威胁坚持演出这个剧目,期间不断有孩子被转运杀害,但也陆续有新的孩子接上来演,所以此剧一直在集中营演出了55场,成为大家的精神依托。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的神话小说《普罗米修斯》深受古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影响,其笔下的伟大天神成了被遗忘、被怀疑、被厌倦、被排斥的对象。而卡夫卡另外一部小说《变形记》与小说《普罗米修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人公格里高尔实质是卡夫卡笔下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人物的变体。虽然格里高尔长着甲壳虫的丑陋肉体,却有天神普罗米修斯的高贵灵魂。化身甲虫的普罗米修斯苦苦挣扎以期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与理解的惨剧揭示了卡夫卡生活时期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对普通下层小人物人性的戕害与扼杀。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作为犹太裔作家,深受犹太教经典《圣经》的影响。通过对他的著名短篇小说《乡村医生》的解读,分析了其中所隐喻的“救赎”命题,并以历史的观点讽喻了“救赎者”和“被拯救者”所面临的困境;从而展现出卡夫卡对西方现代人宗教信仰问题的拷问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乡村医生》是一个关于救赎的寓言,从中表达了卡夫卡对于犹太宗教复杂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中的伊甸神话对犹太作家卡夫卡有着深刻影响.其小说即是对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因后人类命运的思考。这可从人物的违禁、罪感及受到的驱逐、死亡等惩罚中得到印证。上帝与人的关系是卡夫卡思考的重心。在二者间存有鸿沟的情况下,他推崇信仰方式的个性化,即走向上帝的救赎之路。卡夫卡有着较强的宗教意识。不从宗教角度出发我们将难以读懂其作品。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箴言共有一百余条,作于1917年10月19日至1918年2月26日,题目是1931年发表时马克斯·勃罗德(卡夫卡终生挚友)所加。卡夫卡自己非常重视这些格言,将它们抄写在编号的纸片上,有的还被铅笔划掉。大概是准备修改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卡夫卡同父亲之间曲折复杂的关系在其文学创作中的反映这一角度展开论述,着重分析卡夫卡从父亲那里受到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卡夫卡从反抗鄙视畏惧父亲到希望得到父亲理解的过程在文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在其文本《城堡》中,叙述了一个被称之为K的想要进入城堡而终不得的故事。K的焦虑与执着,恰好折射出卡夫卡在特定的家庭、种族和历史语境中的焦虑与反抗。卡夫卡与K的精神内涵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曾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流血的童话。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形容他自己,唯一不同的是,也许卡夫卡的伤口更深。他的那些童话或者寓言,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如《城堡》《变形记》《地洞》等等,无一不在昭示着苦痛、绝望和孤独的命题,这些东西被卡夫卡从人类几乎不可能到达的深处挖了出来,很多年以后,人们被卡夫卡的发现震惊了。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人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相似文献   

19.
乔治·凯南     
乔治·弗罗斯特·凯南,美国外交家、外交政策专家,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的设计师。 1902年2月16日,凯南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瓦基。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不久,进入外交部门工作。1929—1931年,奉国务院派遣,赴柏林大学专门研究苏联语言、文化、历史和政治理论。其流利的俄语和对苏联深入的了解使他成为1933年美苏建交后,美国驻苏大使馆成员。 二战中,凯南一直在欧洲工作。1938年,德国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时,他正在布拉格使馆,从1939年二战正式爆发到1941年12月美国参战,他一直在柏林使馆工作。希特勒对美宣战后,凯南曾被拘禁。个月。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现代派的重要作家,卡夫卡的作品被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所笼罩。本想要阐明的是,卡夫卡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只是他摆脱现实孤独的一种策略。通过作品,他在精神领域与各种思想展开对话,并把自己从现实的孤独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