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和探讨,先从总体上对信用的概念及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最后结合我国现有国情,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对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提出个人展望,希望以此来完善我国民商法信用体系,从而引导社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私有财产奠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有着平等性、补偿性和不主动干预原则,应在物权法基础上完善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应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活动及相应的伦理关系入手。不同的市场主体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展开的竞争活动,使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利益直接性、权益互惠性、自主自由性、平等竞争性的特点。各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自觉追求和维护,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内动力。承认并正确解决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矛盾,是社会生动活泼、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从法律修改技术及其价值判断上看,罗马法的修改主要是补充性的修改。法国民法典本身是一部经典杰作,但后人对其所做的增删修改更是独具匠心。正是其绝伦的修订技术,既使这部法典依然发挥着调整复杂社会关系的作用,也使这部法典的影响更显深远。我国台湾票据法的修改简单明了,承继了罗马法、法国民法中的修法技巧。但我国票据法对第75条的废除修改,则价值判断落后,修改方法笨拙,亦无何技巧可言。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唐代农贷体系的演变,观察唐代社会经济的运行。通过研究借贷关系的转变,即由关系型借贷向契约型借贷转变,由被动借贷向主动借贷转变,由重义轻利向利益性的转变,可以发现唐代农贷体系以关系型信用为主,借贷契约制度发展迅速,后者成为传统社会农村借贷由关系型信用向契约型信用演进的标识。这种演变,促进了农村金融的流转,代表了商品经济更深层次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关于信用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经济并非随着信用的产生而产生.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信用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调节并支配着整个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它的产生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并且具有不同于其它经济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信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信用缺失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推高了社会管理成本。因此,如何改造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新型信用制度体系,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新举措。运用SWOT分析方法,能够全面地分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优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威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基于以上的分析,文章提出:因地制宜,利用灵活性是发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势的关键点;国家的支持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契约经济、法制经济 ,也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经济。这就相应地要求经济行为主体既是利益主体 ,又是权利———责任对称的信用主体 ,还是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新型市场主体。针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经济主体的利益驱动强化 ,而权利———责任失衡 ,信用缺乏 ,竞争性合作不足的现状 ,现阶段我们特别要倡导一种信誉理念和契约文明 ,倡导一种法治精神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由于信用缺失导致市场秩序紊乱和整个社会交易成本的提高,已成为当前阻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本从原因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商主体是商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它具有与民事主体不同的法律特征.研究商主体与民事主体法律特征的差异,必须从主体行为和主体自身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商行为的营利性和商主体的法定性是商主体区别于民事主体最重要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比较民法与商法的区别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应该是各目独立的体系,即民商分立更适合我国所建立的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主体与民法主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主体规范的不科学现状 ,对经济法主体理论的建立形成了障碍。文章从几个基本假设入手 ,试分析了经济法与民法在立法的本位、价值取向、作用等各方面的差异性 ,从而为经济法主体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论述商法部门独立地位的文献很多,但大都是采取法部门划分标准这一工具。以商法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将会使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商法地位的变迁一一从绝对的独立地位到其绝对独立地位的丧失,以及民法与商法之间关系的交锋与互动,地位上的此消彼涨与相互抗衡。我们将试着解释这种变迁及民法商法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商法是独立法部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保障,商法的出现不但可以保护商事主体的利益,而且能够全面规范商品经济的秩序,进而大力推进社会的繁荣和国力的增强。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都离不开商法的建立,然而如何确立商法的立法体例却成为我国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选择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学者们各执一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加之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笔者更倾向于选择以德、法、日为立法典范的民商法分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进,民商法中的诚实守信原则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的代价是层出不穷的交易矛盾问题,因此需要将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内涵加以完善和研究,为维护市场经济和谐稳定以及依法治国的基本策略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民法存在着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民事主体制度、债权制度等起到了对市场经济完善的促进作用。民法观念的现代化的关键是突出自主、自由、平等意识。我国现有民法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商法的价值取向蕴涵在商法的要素之中,商事法律规范、概念、原则和法律技术性规定构成商法价值取向的微观基础,商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商法的价值取向.实质意义上商法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效率和安全的集合,形式意义上商法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效率和安全的博弈均衡.实然之商法的价值取向为公平、效率和安全的均衡,应然之商法的价值取向为效益最大化.不同的商事部门法体现公平、效率和安全价值的不同均衡状态.商法的价值取向遵循制度变迁原理,均衡状态仅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商事制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国律例·民律》是法国传教士毕利干及其助手译介到中国的第一部近代西方民法著作。该书介绍了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近代西方民法的基本原则,也让中国人了解到许多与传统法律不尽相同的法律规定,并译定了一批民法学术语。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法国律例·民律》晦涩难懂的语言严重制约了该书的流传。但是,《法国律例·民律》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仍然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农民家庭暴力与法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家庭暴力与法律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法律的不完善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是产生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首先必须健全相关的立法体系,其次要完善司法干预模式,最后要构建相应的社会网络,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做到依法治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