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L,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王瑶 《现代语文》2008,(6):48-49
“双师协同教学”的含义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两位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有机组成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相似文献   

3.
杨绿 《陕西教育》2008,(3):28-28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它涵盖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英语学科的教学就是根据学科特点,通过对学生掌握、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和实际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4.
时代呼唤具有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人。但我们的教学实践,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还受到抑制。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影响着我们的数学教学,成为束缚学生“无形的手”。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主体意识,培养主体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  相似文献   

5.
张翅远 《考试周刊》2011,(77):56-5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学习的方法,即自学能力。可见.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黄秀金 《成才之路》2013,(28):71-71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由此可见,“说”也是一种数学能力,需要适时、适量训练,让学生能说完整的、规范的数学言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课程要求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不少英语教师都知道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培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阐述激发学生主体精神的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对“主体”一词的诠释是“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与之相对立的“客体”则是“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新世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弘扬,课程改革更是强调学习者是主体和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重要性。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关系到教育活动的成败。下面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主体的自我积淀和自我完善,写作主体的情感体验和自主表达贯穿始终。显然,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写作是学生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主表达,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体性作文教学也就应运而生。随着作文教学的主体从“学生单主体”发展到“师生双主体”又转换到“师生交互主体”,主体性作文教学从学生主体性逐步完善到主体间性。主体间性视域中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作文,即作文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学生,教师是以学生为主的作文教学实施过程的引导力量。教师通过定标、点拨、示范等引导学生自主拟题、自由表达、自我修改,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课堂交际化。大学英语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英语课堂主题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放手给学生一个白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说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人会认为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不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创新教育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桎梏,注重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主体精神,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所培养出的学生多是“高分低能”,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差;而创新教育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使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培养他们在实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参与”。笔者在此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一、激起学生学习英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树立主体意识;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发挥教师的创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悟能力,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要更新观念,发挥主动性,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主体意识,形成主体性学习方法;确定师生的双主体意识,实施双主体教学,推动教学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晓芳 《成才之路》2009,(19):I0005-I0005
创新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数学教材就十分注意这一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向“学”的过渡。营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发展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再次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黄良灿 《中学文科》2009,(15):23-24
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陶行知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在政治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张红 《贵州教育》2005,(12):28-29
语文,无论是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理解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都离不开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语言教学。对一门语言的领悟,最高的境界便是具有良好的语感。什么叫语感呢?语感就是语言主体对语言对象的一种直觉。说得简单点,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语感修养较好的人,能够在一瞬间就辨别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可以从语句的开头立即预测到整个语句或语段的中心主旨。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