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文胜 《华章》2007,(12):82-8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文化学术遗产,其中,关于"和合""和谐"思想纵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适应我国的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和运用"和合"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和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所谓"和合",指和谐、和平、祥和、结合、融合、合作等.和合文化的精髓或价值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首要价值和政治伦理实践原则,被广泛用于认识自然、治国处事、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合思想.进入21世纪,在我国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科学理解和正确发掘中华和合文化,充分借鉴和吸收传统和合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为解决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生存危机、人文危机、道德危机以及文化危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和合文化为孔子儒家思想所融合,继承了和合文化,充实了和合文化,突出发展了和合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弘扬了和合文化.古代儒家思想与和合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今天深入研究开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忠恕"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一贯之道,是通往"仁"之桥梁.本文仅就孔子的"忠恕"思想作一探讨,旨在批判继承孔子"忠恕"思想中的合理内核,以丰富当前学校道德品质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被称做"亚圣"的孟子,时孔子崇敬有加.他不但在战国时期捍卫了孔子思想,又对孔子思想忠实地继承,并多所发展.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历史及思想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和合"与"和谐"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和与合不仅不完全同义,而且还有内在抵牾之处;和合容易导致对和或和谐思想的严重误解,不能说和合学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正确理解和科学继承。和合与和谐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和合起来的结果并不都是和谐。以和合为核心概念而建立起来的繁复的和合学体系是不牢靠的,很难指望它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孔子"和"思想理论来源以及"和而不同"、"致中和"、"和为贵"三种表达形式,这是孔子"和"的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为研究孔子"和"的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0,(3):136-137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孔子及以后的儒家把"和合"视为人文精神的核心,道家、墨家、法家都在和合文化中汲取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9.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和合文化为孔子儒家思想所融合,继承了和合文化,充实了和合文化,突出发展了和合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弘扬了和合文化。古代儒家思想与和合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今天深入研究开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继承和发展孔子的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入手,通过反思"和谐"观所包含的生命主题要素及其作用,寻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根据生命实现自我超越的四个归宿点,可以在精神和组织层面分别找到生命教育的主题,并以此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基本依托,即通过爱己实现个体生命内在的超越性和谐,通过爱人实现生命主体间的人际和谐,通过爱国实现生命主体间的社会和谐,通过爱天下实现生命主体间的世界和谐。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保障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和谐,但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维护和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不和谐的问题。要保障整体利益和谐,就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利益均衡的保障机制,重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早期和谐观之异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方早期“和谐”观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源于对数量关系的最初思考,都包含着“杂多统一”和“对立统一”两种基本的形态,且具有由前者向后者发展的轨迹;中西方早期“和谐”观之异在于:西方早期“和谐”观是充分展开了“对立”环节的“和谐”,最终导致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辩证法和以“理念”为中心的本体论;中国早期“和谐”观的“对立”环节未经充分展开。因而缺少真正完备的辩证法和本体论,最终导向了以追求平和、中和,即平衡的实用关学。中西方早期“和谐”观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但中西方文化的上述特点,并不代表它们在价值上有高下之分,二者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期会通。  相似文献   

14.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它包含相当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虽不同但能和谐相处;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从这里出发,儒家普遍怀有一种热爱大自然的伦理情怀,即“仁民爱物”,这是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更为可贵的是,儒家一再主张在实践中对自然万物既要合理利用,又要有效地进行保护,如“取之有时”、“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等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的生态伦理实践观,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讲授新版“概论“应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整体与部分的自然和谐.唯有如此,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住新教材的基本内容、结构体系和功能作用,达到明显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设和谐校园离不开“和”文化。和谐校园的建设,重点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关键是提升人文素质,而提升人文素质需要“和”文化的推广。推广“和”文化可以从“和”文化的理念传播、实践推行、融合发散三个路径来展开。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体现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处处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观,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为基本条件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适时地分阶段地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丰富、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学生的群体特征体现出以下三种差异:一是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带来的差异,二是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带来的差异,三是个人奋斗目标不同带来的差异。这三种差异冲击着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成为影响校园和谐的主要因素。“CEG”学生管理机制以上述三种差异为基本依据,以差异协调机制、现实解释机制、冲突引导机制为基本内容,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机制。“CEG”学生管理机制的实施,将有效地优化学生群体差异,促进校园和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界关于文化全球化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的研究对于建构文化全球化的基本游戏规则,避免矛盾冲突,维护各个民族国家文化的独立性、主权和尊严,发展、繁荣人类文化,以及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研究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开拓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