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蒙皮铆接结构的疲劳断裂行为,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飞机蒙皮铆接搭接结构进行单向拉伸载荷受力分析,并在МУП-50俄制疲劳试验机上试验,对仿真结果加以验证,研究表明:试验件疲劳试验的破坏位置(危险部位)与疲劳仿真的结果吻合。研究结果可为飞机疲劳设计、维修检测和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铆接连接件疲劳破坏常出现在铆钉孔周,现阶段常采用干涉配合提高铆接连接件疲劳寿命。本文以干涉配合铆接连接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破坏特性。通过计算结构裂纹萌生寿命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法,研究了干涉量对铆接连接件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介绍了民用飞机机身壁板环向对接结构以细节疲劳额定值法为基础的疲劳分析方法。民用飞机设计要求适航条款相关适航条款:CCAR25-§25.571,条款内容详见引用文件CCAR-25-R4。设计服役目标寿命分析部位的疲劳裕度应满足飞机短、中、远程设计服役目标寿命的要求。民用飞机机身环向对接典型结构飞机机身环向对接典型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正>某型飞机电搭接方案中,采用了盲铆螺母与机体结构进行连接,安装盲铆螺母时需要在孔边开个键槽,将会降低机体结构疲劳品质。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了盲铆螺母安装细节对机体结构疲劳额定值DFR的影响,对盲铆螺母安装结构给出了设计要求及进行疲劳强度工程评估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飞机襟翼收放机构典型运动副为研究对象,通过疲劳磨损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它们的磨损行为及其可靠性。以飞机襟翼收放机构滑轨和滚动轴承实际使用的材料(40Cr Ni Mo A与GCr15)为摩擦对,通过常幅载荷下的疲劳磨损试验。绘制了磨损量与寿命曲线;以修正的滚动轴承寿命计算公式,计算了滚动轴承的理论寿命,并根据疲劳试验数据,计算了可靠度R=0.99时的疲劳磨损可靠寿命的点估计,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某设备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飞机座舱中,在飞机大幅度、长时间的剧烈振动下,支架结构在薄弱点处发生断裂。采用Catia和UG对该设备及其安装支架建立三维模型,对设备装配的振动模态、安装支架的应力分布及安装支架尺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侧壁厚度对支架寿命影响很小,Z向振动是导致安装支架断裂的主要原因,断裂发生在Z向应力集中处。计算结果与故障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7.
延伟勤  范晓东 《大众科技》2017,19(11):15-18
现代战争正在逐步演变为高技术战争,作为重要作战工具的飞机和导弹,其性能愈来愈高,这就要求作为探测工具的雷达能够适应这一变化。因此,对雷达系统分析和仿真研究,探究其工作机理和识别手段,不但对于研究飞机和导弹的有效突防措施和攻防对抗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发展雷达先进技术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子对抗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分布式交互仿真采用协调一致的结构、标准、协议和数据库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将分布在各地的各种仿真器互连,使人可参与交互作用的一种综合环境。高层体系结构HLA为分布式仿真提供一种软件总线软件架构的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企业传统纺丝电锭离心机轴承疲劳寿命低的问题,采用阻尼缓冲减振技术和高速陀螺稳定调心技术对电锭结构进行改进。以现代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为基础,通过Adams软件对纺丝电锭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以提取轴承的受力信息,再运用Matlab/Simulink模块计算轴承的疲劳寿命,对改进结果进行软件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优化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确定结构和机械疲劳寿命的方法主要有两类:试验法和分析法。确定疲劳寿命的分析法是依据材料的疲劳性能,对照结构所受到的载荷历程,按分析模型来确定结构的疲劳寿命。疲劳寿命分析方法一般包含有三部分的内容:1)材料疲劳行为的描述;2)循环载荷下结构的响应;3)疲劳累积损伤法则。如图1。在民用飞机结构疲劳分析中,一般采用应力疲劳分析方法。应力疲劳分析方法包含了材料疲劳性能、载荷谱、疲劳累积损伤三个要素。DFR——Detail Fatigue Rating疲劳分析方法,即细节疲劳额定强度分析方法,是在民用飞机结构疲劳分析方法中的一种常见分析方法。本文将对DFR疲劳分析方法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几个参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国内老龄飞机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疲劳和腐蚀产生的疲劳裂纹更是严重影响老龄飞机的结构完整性,国内外也发生了多起因疲劳造成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候。如何更有效地评估疲劳敏感结构裂纹检测概率,确保老龄飞机的持续适航和运营安全,是老龄飞机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民用航空器到达老龄阶段后,航空器及其系统、零部件的性能将发生较为明显的衰退,腐蚀现象严重、电气线路绝缘层老化和橡胶封严的密封性变差,因疲劳和腐蚀导致结构疲劳损伤问题最为严重。而检查老龄飞机存在的安全隐患最  相似文献   

11.
在民用飞机设计中,疲劳性能是飞机设计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接头破坏可能是引起飞机结构失效的最常见的根源,且接头的疲劳强度分析在飞机结构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算例介绍了某型号飞机前机身普通框接头R区的疲劳分析方法,为接头的疲劳特性评估提供依据,以帮助结构工程师设计能够满足疲劳强度要求的接头尺寸,亦可为飞机的疲劳强度验证试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ADSL通信方式完成智能钻柱的通信系统,提出了ATM over ADSL技术在智能钻柱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将ADSL通信线路嵌入到钻杆中,通过ADSL专用调制解调芯片在钻井的同时将数据处理后传输到地面,利用ATM网络将数据发送到远端处理中心,然后反馈控制信息控制钻井。利用TCM/QAM编码技术和DMT调制技术提高通信质量。该课题将钻井与测井一体化,实现了钻井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从理想环境下的需求工程出发,以需求的变更控制、可追踪性、编写能力和语言、属性等几个方面着重论述了民用客机需求的工程化过程和方法。提出了民用客机需求工程的一些广泛被使用的技术,探讨了可追踪性的建立和意义,并建议使用需求工程来高效低成本地生产飞机产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对现代文化精神及实践的最深刻、凝练的概括。马克思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人的整体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构成技术置身其中的整体文化背景;技术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由外而内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实践,马克思展开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立足现代性批判的技术批判,因具有总体性特征而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现为一种更为深切的文化批判,其实质是对现代人技术化生存困境的反思、批判与诊疗。  相似文献   

15.
在民用飞机机身结构设计中,长桁端部连接设计是飞机设计的难点之一。在机身壁板强度分析时,长桁接头主要以静强度为判定标准,而在受拉区域则需考虑其疲劳性能,而长桁和框连接钉的载荷是决定其疲劳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通过对长桁端头连接的简化,利用MSC.PATRAN/NASTRAN中的紧固件模块进行模拟和分析,给出了长桁端部连接优化的斜削方案,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金刚 《现代情报》2007,27(2):95-96
拟结合相关的软件技术,就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迈进的进程中,如何实施动态库服务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低渗透稠油区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主要以济阳坳陷为主,大多储层为低渗透油藏,突出的地质特征是油层多且单层薄、物性差、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常规开采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由于水平井开发具有延缓底水锥进、增加油气井的泄油面积、提高油气井产量和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等优势,特别是能够实现难动用储量的高效开发,已成为胜利油田新区高效开发、老区挖潜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在胜利油田八面河、高青等五个油区所施工的的水平井多为1500米左右的浅井,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油区水平井优化井身结构和轨迹方案、钻进施工技术、安全施工技术措施、钻井液工艺技术、完井技术等钻井工艺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该技术现场应用12口井,平均井深1633.5米,实现了安全优质钻井,提高了机械钻速和电测成功率,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对今后该油田水平井施工将起到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高科技为核心支撑的计算机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由于其革命性的技术手段,越来越成为影响甚至左右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性力量,在其提供的语境世界中,技术化的传媒提供了以集体记忆名义出现的日常生活的规则、共同生活的准则以及淹没在同一性中的文化诉求,其结果便是日常生活越来越具有制度化、共同性和文化认同性的变革特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史、技术史、经济史和工程史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工程史的基本内容是人类造物和用物、通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历史。文章简要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时间范围、历史分期、研究范式等问题;指出从1840年至2010年的中国近现代工程史是中国从古代工程形态和体系向近现代工程形态和体系转型和发展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工程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在170年中经过四个阶段的曲折发展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沿晶界疲劳开裂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通道衬度 (SEM ECC)技术 ,系统地研究了铜晶体中各种不同晶界的疲劳开裂行为 .直接的观察证据表明 :各种随机大角度晶界的疲劳开裂归因于驻留滑移带对晶界的撞击作用及随后的位错塞积 ;而当驻留滑移带能够连续穿过小角度晶界时 ,则不产生位错塞积和萌生沿晶界疲劳裂纹 .沿晶界疲劳开裂与否与驻留滑移带和晶界的交互作用方式密切相关 ,而与晶界结构本身无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