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但前几年,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生就业问题排除在外,认为危机还波及不到这个高端人才群,但实际上,这个群体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为更好地做好毕业研究生的人生规划和就业指导,我校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寻找新思路,开发新方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3.
基于对科研院所地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的实证调查,系统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各种因素,剖析了研究生对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衡量就业的重要动因是个人的发展空间和收入与福利;影响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个人能力;同时研究生对就业指导、职业培训需求强烈。对此,科研院所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改进培养机制,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逐步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相关就业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女研究生由于受性别、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本研究以某985高校女研究生就业现状为例,分析探讨该校女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而从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女研究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夏寅  王澜 《文教资料》2007,(20):49-51
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旨在透析当今大学生择业观问题,从分析大学生在择业意向、择业态度、择业自我定位和择业诚信危机等方面入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从社会、高校、个人三个方面改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的漏损现象较为严重,绝大多数学生看好旅游行业,同时也愿意从基层做起,但却不肯为本行业奋斗终生,对能力的渴求要高于求知欲望,在择业时表现为功利性,同时还注重个体发展与内心感受,少受他人影响,多数学生曾经改变过择业观,不同人口学背景学生在择业观上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四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即从源头上抓好高考专业填报工作、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择业观教育,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择业观,为旅游业储备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罗赟星 《科教导刊》2019,(10):178-180
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是学生个人、家庭和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检验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方面。本项目通过调查、分析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就业期望与需求,了解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并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据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0届至2014届临床医学研究生生源特点及就业现状,总结该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并提出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人均培养成本实证研究--以复旦大学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定量测算研究生人均培养成本和高校固定资产总值,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两大难点。本文运用《教育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较为科学地测算出了200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人均年度培养成本、人均教学成本、人均科研成本和固定资产总值。其结果如下:(1)博士研究生的人均年度培养成本、人均年度教学成本和人均年度科研成本分别为41413.18元、6269.62元和35143.56元;(2)硕士研究生的人均年度培养成本、人均年度教学成本和人均年度科研成本分别为35630.79元、10150.80元和25479.99元;(3)复旦大学固定资产总值为9510829029元;(4)复旦大学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和固定资产潜在租金总值为760866322.3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有以下就业特点:1.知识层次高,学科专业强.2.单位需求量大,跨地区择业多.3.人员分布散,管理难度大.4.择业期望值高,家庭制约条件多.针对这些特点,研究生毕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及就业期望值太高等主观因素和学校实力的强弱、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国家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解决的对策主要包括:提升硕士研究生自身能力,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为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南省三所高校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比较贫困大学毕业生和非贫困生在就业认知、就业压力、就业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家庭期望、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他们就业心理状态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原则、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7年全国21省33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从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三个方面对2017届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为:研究生的毕业落实情况较好,总体落实率达到84.6%;研究生在就业地区、就业城市、工作单位、就业行业、工作类型上的分布较为集中,京津沪等东部地区、大中城市、企业、新兴服务业、管理技术类工作比较受到研究生的青睐;研究生在月起薪、工作满意度和学用结合等方面的就业质量总体较高。  相似文献   

14.
旅游管理专业择业观系统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目前择业目标期望值偏高,择业动机功利倾向明显,择业认识信息不完全,择业价值取向自我价值突出。择业目标改变的时间集中在大学初期阶段,改变原因多归因于外部因素,改变方向中跨专业择业占较大比重并具有一定规律性。建议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灵活设计,实习阶段应灵活安排,择业教育应灵活渗透。  相似文献   

15.
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的统计、对在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了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社会需求发展趋势,研究了影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并提出了加强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生教学中,国际法学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应该密切结合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实践。缺乏与国际法实践的联系,学生往往对国际法的法律性存有疑虑,并对国际法在旧际社会中的实际效用和权威性产生质疑。法律实证研究主张以事实学的方法研究法律规范,解释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法律规范适用的实际效果。法律实证研究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有效的学术训练,而且更适宜于培养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具有“国际法思维”的应用型人才。当然,法律实证研究并不排除传统法学的思辨研究。  相似文献   

17.
理性选择作用于研究生就业的规律在于:研究生的择业观越积极,择业行为越趋于理性,就越容易就业;研究生的择业观越消极,择业行为越趋于非理性,失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要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需要高校有关部门加强研究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积极的择业观,帮助研究生在就业面前做出真正理性的选择,最终实现研究生的合理充分就业和研究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8.
成杰 《考试周刊》2013,(9):157-158
作者分析了大学生因缺乏担当而造成的择业观现状:缺乏担当,就业期望与市场脱节;不懂责任,就业定位与职场冲突;爱的缺失,择业思想与现实矛盾,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建议:党团教育加强指导;教育教学注重引导;目标导向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市场意识深入人心,“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观念逐渐为他们所接受;另一方面,他们受传统择业观念及一些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择业观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使高职学生的择业观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要对他们的择业观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其择业观的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坚持学科专业的设置顺应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就业指导工作采取“一院一策”等具体措施,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