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丽蓉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伊斯兰文化》的问世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著者站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高度,从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化、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交流碰撞角度展开研究,可谓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将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学的关系问题,整合成关于20世纪中国学内部的基督教化的意义追问,揭示了20世纪中国学意义的复杂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中国现代文学僵硬陈旧的研究范式,形成了新的整体观研究范式,这种整体观范式基本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并沿用至今。但是,当文学批评实践未能充分体现这种整体观时,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拓宽整体观研究范式的内涵,将文化研究作为整体观研究范式的内涵外延加入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讨论中。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的编选以现代性为线索,符合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现代性的历史任务。同时,追求现代性意味着文学必须对时代作出回应。尽管这样会使文学及其研究难逃实用目的,但以现代性的核心——理性精神来回应时代不同于以往政治实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以回应时代为灵魂,以现代性为线索,在论文集的编选上达到了形神兼备,成为论文集编选的学术规范典范。  相似文献   

5.
王洲明先生的《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一书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王先生的著作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值得充分肯定。一、地域文化与文学史精神的把握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因其学术性、理论性较强 ,一般难以卒读。但是《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能够集知识性、严谨性、感染性于一体。书中多处发掘出古老民族文化的精髓 ,闪耀着优秀的精神品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处处洋溢着深厚的爱国热忱。在《论屈原的人格》一文中 ,作者认为屈原内修外美的人格对后世的知识分子发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许许…  相似文献   

6.
7.
如何正确评价两汉经学与文学的关系,这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原因至少有两方面:一是经学和文学分属不同的学科范畴,两者之间的关系决非简单的学术思想和外在表现的关系,而是有着深层文化背景下的互动关系,即两者常常相互接触,虽可分离而又有渗透,虽可辨析而又不易把握。况且两汉历经四百余年,不同时期的经学与文学各自又有不同的演变状态,两者的关系更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二是前人的比较研究虽有点线之功,但并无既定的准的可寻,所以研究者须用才胆识力去梳理有价值的文献,以便较公允地观照经学与文学之间的若即若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文学思潮史隶属文学史之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倡导“重写文学史”以来,对“思潮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文艺理论史”或“文学批评史”的重写已然成为其中的热点。2002年,张俊才、李扬两先生合作推出了一部新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主潮》。与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著以其  相似文献   

10.
邵怀领 《现代语文》2002,(12):36-36
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中国语文教学开始单独设科进而不断发展成熟的一个世纪,其间经历了种种曲折和磨难.为了更好地改革与发展21世纪中国的语文教学,我们迫切需要对百年来的所作加以回顾和反思.由陈黎明、林化君两位先生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学>,恰好可以为我们的回顾与反思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1.
李军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2):109-110
文学研究常常要求研究者与作家精神的契合,但对研究者与作家创作思维取向的统一却很少有人关注,更不用说在话语实践中研究者与作家行文指向的思维趋同了。鲁迅的研究者多如牛毛,但带有几分鲁迅精神和风格的研究者寥寥无几。不过,在老舍研究的领域中,石兴泽先生的人格精神与话语  相似文献   

12.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了刘勇先生的《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一书。在我们这个市场社会的时代,一本学术专著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得到再版,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石兴泽先生独撰的首部老舍研究专著《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该书从文本分析出发,以现当代文学思潮及历史波澜为背景,在动态中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老舍文学思想的演进轨迹及文化心理嬗变的复杂形态,从而奠定了他在老舍研究界的学术地位。在此后的十几年间,石兴泽先生笔耕不辍,先后有《老舍研究:六十五年沧桑路》、《人民艺术家——老舍》、《〈骆驼祥子〉解读》等专著陆续问世,宏观而细致地梳理了老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不断地为老舍开拓新的研究空间。2005年5月,石兴泽先生的老舍研究专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论著的整体框架中,作者将老舍研究置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发展历程的宏大坐标中,对老舍文本的艺术内涵、形象类型解读、创作理论形态、作家思想意识结构(包括文艺思想建构及知识分子心态变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视与阐释,并试图勾勒以上几个方面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风云变幻中的形态变化及相互影响的复杂图景。从某种意义说,此书所做的种种描述与阐释的努力是时隔12年之后,对《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论述思维的承继、呼应与开拓。因此,用“十年一剑”来形容,并非虚辞。  相似文献   

14.
15.
“西山苍苍 ,东海茫茫 ;吾校庄严 ,巍然中央”。 1 937年 7月 7日卢构桥事变 ,7月 2 9日北平陷落 ,日机轰炸南开大学 ,主要建筑物被毁。8月 5日日军占领清华园 ,9月日军进驻北大第二院和灰楼新宿舍。 9月 1 0日教育部发出 1 6 6 96号令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及中央研究院设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 1月 1日长沙临时大学上课。 1 2月 3日日军占领南京。 1 938年 2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 ,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虽然在中国的大学教育史上仅仅存在过 8年 ,但是 ,它却以坚忍不拔的精神 ,宽广的包融精神和独特的办学特色 ,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者沃尔夫拉姆·爱伯哈德先生著 ,陈建宪先生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0年 6月出版的《中国文化象征词典》 ,体现出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这个文化迥然不同于他所熟知的西方文化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 :中国文化处处充满着象征。这些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 ,从小接触使用 ,司空见惯 ,并不觉得有什么新奇 ,但一经爱伯哈德这个西方人点破 ,便觉得奥妙无比 ,趣味无穷。我在反复读过这部篇幅不算长的《词典》后 ,深深感到它确实不同于我国以往的辞书 ,它不仅给人知识 ,给人启迪 ;而且读来妙趣横生。更觉得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加深…  相似文献   

17.
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学是一个开掘不尽的宝库。自唐以降,致力于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研究者不乏其人,取得的成果也是卷帙浩繁。然而,当我们纵观唐代文学的研究成果时,尽管形式多样,但方法上基本都是对文本作美学的观照与阐释,是从如何理解与欣赏文学作品着眼,基本上是属接受批评的范畴。在此基础上也不同程度地傍及道德批评、本体批评和主体批评,但种种研究仍然是囿于学科内部,再行深入便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取得总体的突破,因而便引发出对文学批评新方法的呼唤。进行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沟通研究,则是对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之一。在当代,傅璇琮、孙昌武、陈允吉、王昆吾等人,率先冲破在唐代文学上传统的研究畛域,打通了学科之间的隔离与封闭。他们的研究成果的问世,立即引起世人的瞩目,获得广大学者的普遍认同,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以荜路蓝缕的精神,开创了古典文学研究的新天地,具有学术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国恩先生的新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在探讨异域文化和民族传统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双重影响,以及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与文学流变、文学思潮与作家创作、宗教意识与艺术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前人没有涉及或挖掘不够深入的论题上,见解新颖独到,结论令人信服,研究扎实,论证充分。既具有强烈鲜明的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又保持了他一贯的平实通达的学术风格,应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郑飞洲  王晓珑 《襄樊学院学报》2001,22(4):96-96,F003
对丰富和发展中的汉语词汇进行系统和宏观的审视与研究,以探明汉语词汇的科学体系及特点,这是汉语词汇学研究的迫切要求,也是历来词汇学研究者努力的目标,然而,客观事实表明,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汉语词汇的研究情况往往同实际要求相距甚远,人们的研究或偏重于个别疑难词义的考证和辨析,或汇宏观系统的科学概括,或忽略对汉语词汇演进差异的认识,或忽视对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把握,这表明汉语词汇学的研究还任重道远,可喜的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力作,最近由书海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一书就是其中颇令人瞩目的一部。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文化,无论在回族形成初期还是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是回族穆斯林的信仰来源,也是回族穆斯林的民族心理积淀。《穆斯林的葬礼》就与伊斯兰文化紧密相关,作品中包含较多伊斯兰文化元素,既关涉回族穆斯林的基本功修、取名习俗、婚葬礼仪等丰富的信仰礼俗,又涉及回族作家霍达对本民族文化历史的感触与对民族文化冲突的思考。这对于理解回族穆斯林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与反思伊斯兰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