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陆士虎 《文化交流》2011,(11):57-60
孙中山称他为"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导师""恩人",毛泽东称他为"有经济眼光的人"。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位于江南古镇南浔东大街东端。宅后原"东墅"故园废址上所建的"东园"(又名绿绕山庄),以及毗邻的庞家宜园,都已毁于20世纪30年代的战  相似文献   

2.
在火场上     
森警一支队的政委李文化带领支队机关的干部队,在三号火场的西线上打了一个晚上,早晨七点多和负责北线的三大队二中队扣上了头。二中队长一瘸一拐地过来给他敬礼,李文化抬抬胳膊算是还了礼。对身边的刘参谋说:"给前指报情况吧。"说完身子一栽歪就倚靠着一棵倒木泥似地瘫在那里。要说他现在的状态,这会儿用"精疲力尽"四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支队的刘参谋给他盖上一件棉大衣,轻声地对通信员说:"让政委睡一会儿,别让别人打扰他。"  相似文献   

3.
王春鸣 《文化学刊》2011,(3):170-173
本文试图从晚清知识分子王韬的"废时文"说入手探究其政治文化观。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时代环境以及多元、客观的文化思想;在道、器之外,重视"人"的因素,促使王韬选择了"废时文"作为讨伐传统文化的入口。"时文"在他的文论中,既是承载旧文化的符号,也是传统文人的进身之阶,还泛指一切"不古若"、"不西法"之学问。从他对"时文"的解释与讨伐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王韬为代表的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一直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王韬"废时文"的呐喊,虽然充满了矛盾,却仍然高度彰显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转型过程中的革命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从两个看似荒谬的例子谈起例一一位肯尼亚人问他的中国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中国足球队老是在国际比赛中输球吗?"中国朋友摇头表示不知道。这位肯尼亚人得意地解释道:"你们中国人看上去都是一个样,每次比赛总是不断换人。这种行为引起国际裁判十分不满,因此他总是判你们中国球队输。"这种看法听上去好笑,但细细琢磨却并不奇怪。  相似文献   

5.
戴瑶琴 《文化学刊》2012,(6):169-172
李洱的小说讲述着知识分子在探寻存在真相和存在意义的路途中进行的"精神漫游"。进入新世纪以来,他的创作以更为扎实的现实主义笔法为"悬浮"的精神寻找"大地",直面真实和精神自由成为小说最突出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6.
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张苍水,有"明季第一忠烈"、"浙江历史上第一完人"之誉。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凛然气节,至今光彩灿灿。清明节前夕,记者踏着英烈的足迹,作了一次寻访之旅。  相似文献   

7.
阿童 《文化交流》2012,(5):38-42
五月的姹紫嫣红之中,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游人如织的西子湖边。清风拂过,他的脸上始终浮现着微微的笑意。西湖,给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思妙感;他,也用一把刻刀将西湖展示给了全世界。这位老人,就是人称"西湖陆"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8.
“树医生”     
他是一位给树看病的医生,大家都叫他"树医生"。树医生年过半百,长得像大树一样粗壮挺拔,满脸硬邦邦的胡子,三天不刮,就像树枝一样洋洋洒洒,披披挂挂。当年,20岁不到,他已是一名声名远扬的赤脚医生。白天,他身背一个印有红十字的小药箱,卷着裤脚,光着双脚,奔忙在田间地头;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著名理论家别林斯基指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2012年2月10日是"俄罗斯现代文学之父"普希金逝世175周年的日子。当天,普希金的逝世地圣彼得堡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0.
艾珺 《文化学刊》2012,(3):179-184
小引:"掉书袋"与"故实"苏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滨有座天平山,山下北宋名臣范仲淹(989-1052)的墓旁有座私家园林叫范长白园,甚是精美。据明代散文家张岱(1597-1679)的《陶庵梦忆》卷五有则《范长白》所记,园主人祖父同年登科第,以出奇丑陋著名。因而,便想亲往一见。这天,他去做客,果不其然。他受到了主人的盛情款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