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笔者看到一幅漫画。画的中心摆着一部厚厚的作品,一位杂文作者站在一旁,手里提着一大把套圈,圈下面的标签上分别写着:高尔基说、  相似文献   

2.
朱学召 《兰台世界》2013,(22):150-151
<正>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丰富的情感世界、独特的审美理想、无穷的生命哲思……是如今我们观看王维的画、读王维诗歌时的收获,这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田园诗人、禅意巨匠的生命意识和审美感受。而深究其绘画诗歌,王维作品中的声色并出、以画入诗、禅理融文、清新淡远的特点,更加让人有  相似文献   

3.
书法和绘画本是两个不同的门类,虽然有书画同源之说,但在其各自的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常见在国画上使用书法题诗题款,但将书法变成画,或将画变成书法便不多见了。漫画虽然形式多样,但将书法与绘画“嫁接”、“融合”,这种形式也是不多见的。近年来,我看到一些书法同漫画结合,即“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作品。有人说是漫画,有人说不是漫画。我觉得,这些作品既有书法与绘画的艺术性、观赏性,又有漫画的幽默性、思想性、趣味性,它们具有漫画的性质,应该说也是一种漫画。  相似文献   

4.
灯画,又称灯屏画,属于民间绘画的一种。自宋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灯画作品。明清时期,灯画的发展呈现出鼎盛之势,尤其是北京的民间灯画作品,更是喜闻乐见,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一鸣  振斌 《报刊之友》2012,(11):153-154
青年画家、海南画派的杰出代表安君是我多年的好友,几年前,在他的画室里我看到了一幅令我称奇的作品,作品名叫《水乡情》,画中牧童趴在水牛背上,悠闲自得。柳枝随风飘荡,水牛探头觅草,牛尾轻甩,好一副田园风光,人、物神态祥和、状态自然,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6.
检验自己作品的方法恩格斯在报纸上发表的第一件作品是一首诗,当时他还不到18岁。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时,他高兴地大笑了一阵,冷静下来后,又读了几遍,便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对朋友说:“看到自己的诗就这样给发表了,定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些诗使你感到陌生,而你对这些诗的感受要比它们刚写出来时敏锐得多。”正是凭着这种异样感受,他发现了自己作品中的两处毛病。从此,恩格斯养成一种习惯:每当自己的作品发表,总要再读一遍。这不是自我欣赏,而是以一种陌生者的身份对作品进行审查,找出缺点,以利改进。  相似文献   

7.
张亚文 《大观周刊》2012,(24):260-260,262
中国画艺术是一种“有意味形式”创作,虽是一种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我们知道,国画作品形式的目的在于内容的丰厚。精神内涵和意境创作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作品的灵魂则是作品的外在形式。要想达到作品的表现目的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理想、新颖的表现形式,而不是表现内容的丰富。也正因为如此,构图的独特美感成为中国山水画形式美的构成方式,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明确指出为“画之总要”。  相似文献   

8.
写诗要有诗眼,做文章要有文眼,绘画摄影也应该有画眼,而这个画眼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作品的标题。标题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主题思想,是沟通画面语言和观众思想感情的枢纽,是帮助观众理解作品内容,开掘作品意境的一把钥匙。可以说标题是摄影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株洲市601厂技工学校副校长张宝华,自创了一种指纹画,专画小犬。一年多来,已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作品100多幅。本刊选登两幅。  相似文献   

10.
刘晨 《新闻世界》2013,(11):212-213
美存在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之中。而新闻作品也是人们对追求美好未来的审美描述成果。新闻作品是传播信息、记录社会、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表现,在媒介传播中处于优先主导地位。本文从新闻作品形象美的三个角度切入,以典型报刊类新闻作品为例,探究新闻作品的形象美在新闻创作过程中展现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描写眷村故事的作品很多,让观众又哭又笑的,只有一部;而让大陆的观众看到眷村故事的作品,也只有这一部  相似文献   

12.
舒勇和区志航为纪念汶川大地震.创作了雕塑作品“生命之花”,从一开始就演化成为社会行为艺术。从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出发,可以看到艺术家创作的社会根源。艺术的社会学评价脱离不了公众的参与。接受美学奠定了艺术欣赏的社会性基础。公众关注艺术家用意图伦理挑战和颠覆生命伦理,以及对于作品的炒作,这都是有其社会性基础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线条,是最简单的审美符号,也是绘画艺术最基本的原素,勾勒着多彩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情感。西方画坛泰斗毕加索曾对中国画赞誉有加:“中国画真是神奇。齐白石先生画水中的鱼,没有一点颜色,用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有些画看上去一无所有,其实却包含着一切。”本文从绘画中线条的源起、线条美的表现及线条在绘画中所体现审美意味几个角度,展示线条艺术的魅力和线条美的最高形式——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了解艺术家,最好的途径莫过于看他的作品。全显光懒得展示的自我.都在他的画里肆无忌惮地绽放着。深深浅浅看似不经意的每一笔下面是千锤百炼的沉淀和积累.甚至可以看到每一次失落带来的新一轮思考和探索。我们无法想象在动荡的年代.以艺术为生的人们是怎么样顽强地让信念破土而生。使得一世颠簸却不失天真的老人眼里倾诉的是全然的可爱和美好。  相似文献   

15.
<正>看过肖景志的画,你会惊叹,为什么他会捕捉到自然界那么美妙的瞬间。在他的画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林中有婆娑的光影在闪;潺潺的溪流仿佛伴着春光哗哗作响,跳跃的松鼠在落叶上觅食……一幅幅作品使你仿佛走进了人间的仙境,而他却说,如果你在山林里住上几年,细细地品读,你也同样能感受到这一切。13岁时,肖景志跟随林口县一个中学的美术老师,学习了两个月的素描。在那里,老师不仅教他绘画的基础,而且  相似文献   

16.
师晶 《新闻世界》2003,(12):45-45
说起漫画,许多人可能会很“糊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电视里的叫卡通,小报上登的是幽默,大报上刊的是讽刺画,街面上流行是口袋书或成人绘画读本,而漫画是什么呢?翻开《辞海》,可以看到这样的定义:漫画,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其实,早在出现漫画这个名称之前,也有叫“讽刺画”、“滑稽画”、“寓意画”等  相似文献   

17.
王超 《新闻与写作》2007,(3):F0003-F0003
我一直在画,画那些我熟悉的东西;画那些曾使我激动的东西,我力求用真诚感动自己,用作品去感染他人。绘画是苦与乐的合体,创作又是一个苦乐的交织的过程,在这里其他东西都变的很淡,很淡。绘画有自己的语言,画者应用作品与人交流,而不是画外的解释。面对漫长的绘画艺术之路,只有不为时尚的诱惑,而默默耕耘,别无它径可寻。  相似文献   

18.
诗与漫画     
诗同漫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联系最密切的一种形式要算“诗画配”了。一首诗,配上一幅漫画,给人一种新的感受。 漫画、“诗画配”的形式的产生可能是受了国画或绘图小说的影响。从中国画的发展看,最先成熟起来的是人物画,唐代达到了高峰。唐、五代至宋,花鸟画日趋兴盛。到了明、清时代,打破了单一的绘画形式,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我们现在看到,在画上题上一首诗或一句诗,已经是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9.
酷爱绘画,或是儿童的天性。我幼时也喜涂鸦。见堂兄们撇兰画竹,皴石点花,回到家里亦依样画葫芦,大涂大抹起来。当时的我,表现欲极强,画好就贴在自家墙上。大人们自会过来鼓励一番。而我,则神气十足。画好的作品,有被邻居们要去补壁的;而我,如作品已入选展出一般,更是眉飞色舞飘  相似文献   

20.
全形拓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早期,著名金石僧六舟为创始阶段的代表人物,由他制作的此类作品是所知保存至今最早的全形拓原件。六舟的全形拓技法多种多样,至少包括颖拓、翻刻椎拓、原器椎拓及补绘等,他以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来制作作品。六舟制作全形拓的本意,是为了方便金石学研究,在当时的金石学界享有盛誉。六舟进一步将全形拓与中国画相结合,创作了一种全新的绘画形式。他借此表现金石文字传千秋而不朽的顽强能力,并尝试以补绘花卉的方式来赋予它们崭新的生命。全形拓及全形拓入画还深深地影响了19至20世纪的中国美术界,成为当时非常流行的美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