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忠 《成才之路》2011,(9):18-I0013
一、以"趣"激情,寓学于乐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进行《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我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夏天中午时,大家都很口渴。唐僧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  相似文献   

2.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把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而且可以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对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反复推敲,曾有过多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有趣、形象、直观、逼真地把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效地把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实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多彩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放飞想象的翅膀,激活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一、创设探究的情境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亲近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主动思维是建立在直观获得表象的基础上。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的教学 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努力拓宽思路,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切实让素质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精心编写教案,创设有趣的、能唤起学生愉悦情绪的情境,引起学生直接的兴趣。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我把整节课设计成“到时间王国”参观的情境,利用时间老人的画像、钟面模…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过程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 ,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 ,理解数学。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 ,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这样做 ,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把思维的对象具体化 ,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比如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开始 ,我创设这样的情境 :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动…  相似文献   

7.
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和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一个良好的、具有思想性、激励性、情趣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论述“学习诱因”时说:“我们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跟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给他们欢欣鼓舞,从而造成一种集体工作气氛,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这里所谈的“给儿童提供机会”,就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一、创设新颖的、有趣的故事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的材料,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两位数除法”时,教师先对学生说:“你想亲眼看看动物园里给小动物分桃子的情境吗?”学生的兴趣顿生,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教师请同学们听录音:春天到了,动物园准备给小动物分发礼品———桃子。老虎大王让小马把大小不同的几筐桃子抬来,依次给小动物分发。最后剩下了一大一小两筐桃子,要...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兴趣的激发大致有如下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低年  相似文献   

10.
刘海燕 《考试周刊》2024,(19):78-81
问题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种能促进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智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实现学以致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能结合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与学的提升与发展。文章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现状与原则入手,结合“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参与打好基础”“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强化学生运用能力”“创设实践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等策略,探讨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发挥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教与学的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四川教育》2002,(6):31-31
学科:小学数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教师:郫县郫筒镇第二小学唐学蓉。教学过程:上课了,唐老师首先操作计算机,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演示:孙悟空的动画画面。“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唐老师亲切地问道。“喜欢!”学生七嘴八舌地争着回答。“那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孙悟空喜欢吃桃子。”“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孙悟空是怎样吃桃子的。”多媒体演示:孙悟空吃桃子的动画。“刚才,我们观察了孙悟空吃桃子的情境。现在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相似文献   

12.
徐军 《甘肃教育》2020,(5):180-18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必定能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而利用电子白板畅言系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再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吸引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朱顺华 《黑河教育》2013,(11):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_{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是有效的教学隋境?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数学材料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当促进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实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课堂生成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极为有效的“催化剂”.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吸引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谈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创设有利教学的问题情境。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一、创设有趣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情境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情境创设往往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进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处于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