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对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制造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与制造商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将技术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如何影响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与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供应商的参与时机、承担的责任水平以及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信息共享与短期项目绩效和长期战略绩效都显著正相关;技术不确定性越高,参与时机、责任水平和信息共享与长期战略绩效之间关系越强,参与时机和信息共享与短期项目绩效之间关系也越强,而供应商承担的责任水平与短期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影响不明显.本研究结论对制造商制定产品开发战略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22,(1)
从在华国际合资企业视角,通过问卷研究对创新资金来源、合作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创新资金来源和合作多样性显著影响产品创新绩效。具体来讲,政府支持资金和金融贷款资金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异质性作用;合作伙伴地理多样性和组织多样性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在企业知识资产经营策略方面,外包策略能够正向调节资金来源与产品创新绩效的关系,但地域上过度分散的外包关系以及企业知识资产的保护策略则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如何建立外部网络关系、利用外部知识,进而提升创新绩效,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实证方式,研究了外部联结(联结强度,联结广度)、知识共享有效性(新颖性和理解程度)和团队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来自汽车行业中181份有效问卷得来的数据来论证本文的假设。结果表明:联结强度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新颖性、理解程度在联结强度、联结广度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靖华  毛丽娜  王节祥 《科学学研究》2020,38(11):2097-2112
尽管关键供应商参与有利于复杂产品创新,但是也可能因专用性资产投资和知识所有权等原因而诱发租金侵占的机会主义行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关系治理理论,从双边视角切入,研究长期合作导向对关键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的制衡效应。通过对205家复杂产品集成商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关键供应商的显性和隐性机会主义行为均会减弱集成商技术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第二,合作双方的长期合作导向均减弱了显性机会主义行为对上述关系的负向调节效应;第三,长期合作导向的制衡效应因行为主体与机会主义行为类型的不同而在程度上存在差异。本研究更加关注对合作创新中多主体微观互动行为的考察,并提示复杂产品集成商做好事前治理,即在合作初期选择具有长期合作意愿的供应商。  相似文献   

5.
李梓涵昕 《科研管理》2022,43(9):99-108
开放性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创新机会,但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独占性损失的风险,因为独占性对企业创新新颖性和效率等绩效存在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剖析独占性机制和开放性对创新漏斗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整合企业跨界搜索理论与知识保护理论,基于332家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开放性与独占性机制对创新漏斗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发现:正式独占性机制的使用负向影响创新漏斗创意形成阶段的创新效率,半正式独占性机制的使用有利于提升创新漏斗创意形成阶段的创新效率,而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则有助于创新漏斗创意形成和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新颖性的提升;另外,创新新颖性通过创新漏斗整个阶段的横向合作开放性来解释,尤其是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竞争对手合作开放性对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新颖性积极正相关,而垂直合作开放性则对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本文将企业探索性创新活动过程(知识获取、知识吸纳、知识转化和知识创造)与企业间知识关系特征相匹配,以企业合作关系对为研究对象,选取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相似性、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强度、企业内合作网络聚合度和网络距离以及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将其分别对应于创新活动过程的四个阶段,进而考察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相似性对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关系强度、网络聚合度和网络距离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5—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准极大似然泊松回归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相似性与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随着关系强度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陡峭;随着网络聚合度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得平坦;随着网络距离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未发生显著变化。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企业通过合作伙伴异质性知识的获取以及内部合作网络结构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探索性创新能力的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产品开发中供应商与制造商的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八十年代,美国的大制造商们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就开始采用向低劳动成本的供应商转移生产的办法来维持发展。如今的美国企业界,制造商与供应商更是在新产品的开发(NewProductDevelopment)(NPD)等重要领域建立起越来越亲密的合作关系。而在我国,供应商与制造商大多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相互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合作,且技术水平都相对落后,对资金、市场信息、风险意识、客户需求和产品开发等方面认识都比较肤浅。本文通过介绍美国企业中制造商与供应商在NPD中的合作成功经验,希望能对我国的制造商与供…  相似文献   

8.
黄玮强  庄新田  姚爽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57-1567
 在企业间知识水平动态互补性基础上,通过刻画合作伙伴选择、知识学习及创新机制,建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演化模型。运用多智能仿真方法,研究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规律、集群创新潜力与网络演化的内在关系及网络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等。研究综合考虑了企业间各知识要素及综合知识的动态互补性。研究发现:动态演化过程中的创新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性;企业知识水平和创新网络是协同演化的;随着集群创新潜力的增大,企业积极构建“远程”合作关系,网络稀疏性增强,企业间的重复合作次数及网络信息传播效率降低。企业应积极地与不同企业建立创新合作关系并增强局部企业间的合作紧密性,特别是在集群发展的早期阶段,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纷纷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以吸纳互补性知识资源。然而,如何开展创新合作才能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基于268家高技术企业调研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索创新生态系统合作模式与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必要条件。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是多种合作模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等效结果;存在3种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组态,分别为政产融驱动型、政用产学研驱动型与产学研用融驱动型,3种组态间存在重叠和替代关系,存在一种实现非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的组态。研究结果从因果非对称性角度推动知识管理研究由单维视角逐渐转向多维整体视角,为企业选择创新生态系统合作模式以实现高水平知识转移绩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并行工程下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并行工程下实施外包策略已成为当今企业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对并行工程下企业与供应商三种合作关系的论述,指出了企业若想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就应把非核心部品外包给供应商,与他们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企业处理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产品的多变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将开放式创新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个维度,并探讨两种模式对新产品绩效的作用机理。基于242家创新型企业数据,通过采用多元回归和Bootstrap法,得出以下结论:双向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内向型比外向型作用更显著;产品新颖度在双向开放式创新和新产品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制度支持和协同机制在双向开放式创新和产品新颖度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且调节产品新颖度在双向开放式创新和新产品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为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刘凤朝  罗蕾  张淑慧 《科研管理》2021,42(11):155-163
    本文依据知识基础观和组织学习理论,建立企业知识属性和企业间知识关系共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综合分析框架,研究合作伙伴知识多样性、合作伙伴与焦点企业间知识相关性对焦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焦点企业内部知识复杂性的调节作用,并运用医药行业上市企业2007—2016年专利数据和负二项回归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研究发现:合作伙伴知识多样性对焦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焦点企业知识复杂性对该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合作伙伴与焦点企业间知识相关性对焦点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焦点企业知识复杂性对该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军  曲丽洋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81-1390
知识创造作为企业内生性知识存量积累的来源以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在我国强调自主创新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变得日益重要。相关研究多基于过程视角探索知识创造过程(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却对企业创造的新知识到底如何影响企业成长关注不够,这使得现有研究不能解释为什么具有相同知识创造过程的企业最终会获得不一样成长结果的现象。本文基于新颖度区分的企业知识创造结果视角,以华为时间序列数据为对象进行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对企业所创造的不同新颖程度的新知识与企业成长间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知识创造对企业成长的积极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期,并随时间推移呈现出先递增再递减的倒U型特征;随着所创造知识的新颖程度提高,知识创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呈现出近似U型的特征。最后,文章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与研究局限。  相似文献   

14.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响应快速变化的客户偏好,企业必须依赖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创新以给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本文探讨了研发组织结构对企业利用供应商和客户创新的影响。虽同为供应链成员,但供应商和客户所提供知识类型和知识整合难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这需要匹配以不同的研发组织结构模式。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验证,所得主要结论如下:相比客户创新,供应商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集中研发组织的长期导向更有利于企业对供应商创新的利用,而分散研发组织的市场导向更有利于企业对客户创新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Policy》2019,48(7):1738-1757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of firms, suppliers increasingly play a key role as external sources of ideas. Although the beneficial impact of supplier integration has been acknowledged,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hat not all such innovation efforts are successful,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uly innovative solutions. Therefore, in recent years, large firms have begun to move beyond their existing supply base, drawing on innovation ideas from start-ups, that is, with young firms with whom they have no pre-existing bonds. Yet there is no empirical evidence regarding whether start-ups’ ideas actually outperform those of established suppliers. We address this question by presenting a unique, real-world comparison of 314 supplier and start-up ideas – ideas that were identified, evaluated, and followed up over the course of an open innovation initiative conducted by a large automotive manufacturer. We find that start-ups’ idea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er degree of novelty and to some extent higher benefit for end customers but, on the downside, are less likely to be implemented than suppliers’ ideas. Overall, our study adds new dimensions to the discourse on open innovation and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outcome of supplier and start-up involvement in the front end of the innov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知识合作模式能够创造利润是企业合作创新的根本动因。本文研究了企业合作创新活动中合作知识之间的关系;把知识合作分为知识合作供应链、知识集聚、知识嫁接三种模式.并阐明了三种知识合作模式中企业利润的来源。本研究可以用于分析企业合作创新的利润来源、知识合作的优劣评价等,对企业的合作创新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培  杨迎 《科研管理》2020,41(8):31-38
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探索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过程,以软件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实施过程展开案例分析。研究表明:行动主体在服务创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服务生态系统结构和知识共创具有差异性。先导阶段为核心行动主体型结构,以内向型知识共创为主;发生阶段主为多元网络型结构,以内向型与外向型知识共创混合为特征;输出阶段为多元网络型或复杂系统型结构,以外向型知识共创为主。案例揭示了服务创新过程中行动主体参与度、知识共创和服务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关系,为探究多主体服务创新内在机理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supplier involvement in a manufacturer’s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n the supplier’s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novation, and product quality with data from 128 suppliers in the Korean automobile and electronics indust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higher level of supplier’s involvement positively influences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generally indicate that a higher level of supplier involvement, especially in the form of involvement in the design stage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suppliers’ innovation and cash-flow rate. However,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upplier involvement on quality was observed only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