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成长离不开课堂。很多人说.我在课上课下判若两人,平日里文静少言的我,一旦站到讲坛上,便神采飞扬、光彩照人。是的,我对课堂情有独钟。课堂是我的人生舞台,是我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的绿洲。这里有起点与希望,有收获与挫折,有笑声与泪水……一节又一节的课叠加成了我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程嗣武 《教育文汇》2011,(12):33-33
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忙课,听了区级大赛课22节,听了本校优质课评比活动课5节;市教科所叫我准备一节公开课,一有空就在网上和光盘上看名家的课。听课、备课之余,我总是在想一个"老调重弹"的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五届江苏省初中数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观摩了四位名师的公开课。四节公开课呈现了四种不同的课例:双师课、新授课、复习课、章头图导学课。以下是笔者的听课感悟。一、信息化发展高效课堂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的双师课,让我见识了真正的现代化数学教学课堂,打开了我对信息技术融入现代数学课堂的思考。极课数据的使用,把传统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从点扩展到面,对提高课堂效率、精准教学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开设了一节区级小班化研究课《气体的压强》。虽然课堂只有45分钟,但是经历了集备、磨课、评课、反思后我成长了许多。下面我从小班化初中物理课堂中“实验探究活动”的角度来说说这节课。  相似文献   

5.
高效课堂是当今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课堂如何才能高效,我认为兴趣最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我提出了五种课型:一是多媒体课;二是问题情景课;三是自学课;四是讨论课;五是试讲课。五种课型的实施让课堂真正达到了高效。  相似文献   

6.
在校语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促进;由课堂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相似文献   

7.
<正>20多年来,我上过数学课、音乐课,当然上得最多的是语文课;20多年来,我上过研究课、观摩课、参赛课,当然上得最多的还是随堂课,是一节一节的课造就了我作为教师的人生。做教师的日子久了,对课堂就生出一种莫名的感情,于是,有时也就会想——课堂是什么?是我和孩子们共学习、共成长的时空。课堂有什么?有探究,有发现,有合作,有启迪,有顿悟,有情感互动,有智慧共生。孩子们需要课堂,我离不开课堂,于是,课堂便成了  相似文献   

8.
在校语文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记得在这节课试讲时,我也曾力求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但在无意识中,却仍在行使教师的…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我要执教的是《母亲的恩情》一课。按照往常惯例,我们学校的教研课都是要进行两次实践的。第一次称为尝试课,由我独立备课后进行课堂实践,然后由组内老师共同进行评点,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对教案进行修改后,再由我进行第二次展示课。两次的课堂实践,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故事背景】这是我至今为止最满意的一节课,那是一次研讨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让我领略了新课程的课堂由于开放性而带来的挑战,让我真正经历了一次面对学生的意外想法,如何使它变废为宝的实战大演练。这个课堂故事给我引发了无限的思  相似文献   

11.
导入无痕     
在一次公开课上,全校初中数学教师来听我上《旋转》一课,我做足了课前准备,特别设计了课堂导入环节。可是上课铃声响起之后,我班钟小明同学却还没到教室。我只好一边点名,一边等着他。就在这个时候,钟小明匆匆跑进教室。本来我想批评批评他,但是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件事将原先的课堂导入设计改改呢?  相似文献   

12.
在成都市高新区特级教师“同课研究”活动中,我执教了《圆圆的沙粒》一课。最让人回味的不是听课老师对我“情意浓浓”的课堂风格的定位。而是课堂上学生那意外的偏差引发的巧妙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在成都市高新区特级教师“同课研究”活动中,我执教了《圆圆的沙粒》一课。最让人回味的不是听课老师对我“情意浓浓”的课堂风格的定位。而是课堂上学生那意外的偏差引发的巧妙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余林 《生活教育》2015,(3):81-82
在探索与摸索中,我看到了缤纷的鲜花,一路上,我反思、总结、提炼,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串讲课堂——杂耍课堂——花样课堂——诗意课堂——特色课堂——绿色课堂",课堂的演变,我实现了一位语文老师的华丽转身,同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一课一得、思辨课堂、活动课堂、合作课堂。一路经历,一路成长,我们的幸福在路上  相似文献   

15.
<正>王璐老师的晒课《人间生活》让我听得如痴如醉,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效果让我得到莫大的享受。再三观看视频,我冷静思索、琢磨:到底是什么方法让他把课上得如此极致?最终发现,他的课堂引导极其到位,在整堂课中显得很突出,于是我便对本节课中的课堂引导做了一番探究,现将探究结果汇报如下。一、课堂引导是"敲边鼓"在探究过程中,这一点最引人注目,也应该是课堂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堂回眸:"同课异构"的课堂引射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为了让课堂更有效、更高效,我们教育者常常通过"同课异构"这样的教研活动,相互切磋、学习研讨。在一次"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中,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这一课,李老师和王老师的执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8.
一堂好课好在课前的预设,更好在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成功操作,20年前关于《荔枝蜜》的公开课考验了我,也启发了我,引领着我对精彩的"课堂的动态生成"进行着不懈的追求。通过这节课,结合当前教学,我进行全方位反思,以求更完美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听一堂好课,如饮美酒,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听了王珺老师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真使我醉在其中,美在其中,醉在于课堂的生动精彩,美在于课堂的艺术感染力。王珺老师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我认为归功于王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对教材的熟练把握和对新课标"用教材教"的深刻理解。从这节课堂中我能感到王珺老师对教材中教学资源的深度把握和理解,就王珺老师《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我的故事还要从一节校内研究课说起。 今天是我上校内研究课的日子。早晨的天空是灰蒙蒙的,映照着我此刻的心情。按理说我应该是精神饱满的迎接"研究课",可是我怎么都提不起精神。就这样,上课的铃声响起了,我带着勉强地笑容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