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密度矩阵运动方程,探讨了调频光场作用下二能级原子系统中的原子跃迁过程,并利用布洛赫矢量模型方法对其演化过程中的粒子布居几率振荡现象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调频效应使得系统粒子的布居几率出现了振荡现象.布洛赫矢量的演化过程表明,粒子布居几率的振荡现象反映的是系统粒子数转移、色散和吸收三者之间动态变化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双模光场与级联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子粒子布居相干捕获条件,讨论了虚光子过程对粒子布居相干捕获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了系统的量子噪声。  相似文献   

3.
以次亚磷酸钠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对其进行了晶相、结构、形貌及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大粒径纳米颗粒存在层状孪晶及表面突起结构,而小粒径粒子多为热力学稳定多面体结构;纳米粒子制备的拉曼基底的扫描电镜表征显示,相邻纳米粒子间距较小(10 nm),纳米颗粒表面粗糙。拉曼测试显示,银纳米粒子基底能显著提高罗丹明6G的拉曼散射信号。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的纳米粒子表面粗糙,裸露较多的高自由能晶面,粒子间距较小对材料的高SERS活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9,(2):24-28
用W/O微乳液水热制备Yb,Er掺杂α-NaYF_4上转换纳米粒子,并对合成的产物α-NaYF_4:Yb,Er纳米粒子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上转换发光表征. XRD分析表明产物晶格常数a0为5.423?,SEM、FTIR分析证明粒子表面覆盖着一层CTAB.通过研究上转换发光证实了α-NaYF_4:Yb,Er纳米粒子中Er离子的电子跃迁从~2H_(11/2),~4S_(3/2)——~4I_(15/2)和~4F_(9/2)——~4I_(15/2)均为三光子过程.  相似文献   

5.
Pickering微乳液法合成聚苯胺/TiO_2复合纳米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水热法制备的超细金红石型TiO2纳米粒子为乳液稳定剂和前驱物,在甲苯/水微乳液体系(Pickering微乳液)中成功地制备了聚苯胺/TiO2(PAn/TiO2)复合纳米微球.用TEM,SEM,IR,TG-DTA等技术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化学结构、相结构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形貌呈球状,尺寸均一,平均粒径约为46nm;由于TiO2的存在,与纯的聚苯胺相比,复合材料中聚苯胺的晶化度较低;TiO2和聚苯胺分子链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并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晶型的纳米TiO2制备出了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用BET(Brunauer,Emmett and Teller)法测定了在不同H2SO4溶液浓度、不同焙烧温度、不同浸泡时间及不同浸渍液时,比表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用锐钛型纳米TiO2,以H2SO4溶液浸泡,在350℃焙烧所制备的固体超强酸的比表面积最大,为211.0 m2/g.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虚光场效应对双模光场与Λ型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子粒子布居相干捕获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了系统的量子噪声。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晶型纳米TiO2制备出了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用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了在不同摩尔浓度的H2SO4溶液、不同焙烧温度、不同浸泡时间及不同浸渍液时,酸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用锐钛型纳米TiO2、以H2SO4溶液浸泡、在450℃焙烧所制备的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大,其H0≤-14.52.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一组CoFe_2O_4含量不同的CoFe_2O_4/PA6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TEM结果显示CoFe_2O_4在复合材料中分散达到纳米级,但是团聚现象比较严重;XRD结果表明随着CoFe_2O_4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中出现了CoFe_2O_4特征峰,另外CoFe_2O_4的加入对基体材料PA6晶型影响不大;VSM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着CoFe_2O_4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样品5的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3.5eum/g左右;DSC结果表明CoFe_2O_4加入会阻碍PA6γ晶型的形成;CoFe_2O_4的含量越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越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扰理论和数值研究方法,讨论了调频光场作用下"激发-电离"物理模型中失谐量对双光子电离光电子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失谐量影响激发态的粒子在缀饰态上的选择性布居,以此对双光子电离光电子谱的特性起到了调制作用.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正失谐有利于将粒子布居在下缀饰态,而负失谐则有利于将粒子布居在上缀饰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扰理论和数值研究方法,讨论了调频光场作用下“激发-电离“物理模型中失谐量对双光子电离光电子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失谐量影响激发态的粒子在缀饰态上的选择性布居,以此对双光子电离光电子谱的特性起到了调制作用.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正失谐有利于将粒子布居在下缀饰态,而负失谐则有利于将粒子布居在上缀饰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扰理论和数值研究方法,讨论了调频光场作用下激发-电离物理模型中失谐量对双光子电离光电子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失谐量影响激发态的粒子在缀饰态上的选择性布居,从而对双光子电离光电子谱的特性起到调制作用;正失谐有利于将粒子布居在下缀饰态,而负失谐则有利于将粒子布居在上缀饰态.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非相干布居数转移和相干布居数转移技术及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绝热快速通道(ARP)技术控制基态原子的相干性及其布居数在不同能态间的转移,并运用密度矩阵方程与麦克斯韦方程联合的自洽方程数值解,获得了实现原子布居数在不同能态间完全转移的条件,只要选择好两脉冲的输入次序和延迟时间,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粒子数,以达到我们所需的各种结果.  相似文献   

14.
葡萄糖氧化酶与纳米粒子连接形成的纳米级结构,为葡萄糖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回顾了各种新的纳米粒子与葡萄糖氧化酶组成的系列用于葡萄糖的检测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体上制备透明的TiO2薄膜催化剂.采用TG-DTA、XRD、EDX、SEM和AFM等方法对薄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TiO2溶胶-凝胶性能稳定,负载1~10次时TiO2的负载量在1.51×10-5g/cm2~11.34×10-5g/cm2范围内,负载5次的薄膜铅笔硬度为4H、附着力为0级,500℃烧结1h后薄膜中的TiO2为锐钛矿结构,细颗粒分布均匀,并呈纳米级大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化学多元醇法合成Gd2O3:Tb3+纳米粒子,通过对NaOH的加入速率的控制,能将纳米粒子的直径从1-2 nm能增大到4n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Gd2O3:Tb3+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发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分多次加入NaOH比一次性加入NaOH能获得更大尺寸的Gd2O3:Tb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7.
利用Gaussian03W在LANL2DZ基组水平对有机锡氧四元杂环结构化合物(μ-O)2Sn2R4(R:Me,Et)进行理论研究,优化了几何构型,获得键参数,分析了化合物的Mayer键级,计算出分子体系能、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和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经Mulliken布居分析原子净电荷分布,计算出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组成贡献。结果表明,除(μ-O)2Sn2Me4外的标题化合物均稳定,为有机锡氧四元杂环化合物(μ-O)2Sn2R4(R!Me)的合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介孔氧化钛为钛源,草酸为碳源,在N2气氛中500℃时进行固相热解,制备介孔碳-氧化钛(C/TiO2)纳米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C/TiO2上负载Pt纳米颗粒,制成了P/tC/TiO2纳米复合材料,并且在导电玻璃(ITO)上涂膜,制备C/TiO2和P/tC/TiO2电极;用X射线衍射对C/TiO2和P/tC/TiO2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TiO2和P/tC/TiO2呈现锐钛晶型,薄膜在0.1mo/lLNa2SO4溶液中具有典型的光电化学活性,P/tC/TiO2和C/TiO2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更强的光激发和更稳定的光电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e3+:ZnO - Al2O3 - SiO2(ZAS)微晶玻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系统研究了铈离子掺杂浓度与热处理温度对ZAS微晶玻璃的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热处理后在非晶基体中析出了平均晶粒尺寸为13nm的ZnAl2O4尖晶石纳米晶;ZAS微晶玻璃的荧光发射峰峰值位于381nm,属于Ce3+离子的5d→4f跃迁,当Ce3+掺杂浓度为3%时发光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0.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与纳米粒子连接形成的纳米级结构,为DNA杂交电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回顾了各种新的纳米粒子与多核酸组成的系列用于DNA杂交电检测方法.最近致力于研究新型基于纳米粒子的电化学DNA杂交各种检测方法.基于纳米粒子的放大和其它各种放大过程使检测达到很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