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是人文关怀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里都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种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人性”的观念,一种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在西方,人文主要强调的是一种自由的思想理念。而在中国,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引自《辞海》)。  相似文献   

2.
张艳华 《班主任》2001,(11):18-18
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塑造自我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每个人不仅需要为自己的将来储蓄知识和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需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品质的人.怎样才能使一个中学生发展成具有健全人格品质的人呢?这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如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自身遗传方面的,等等.这里,我只谈谈班主任如何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完善的人格的过程。人格教育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完善的人格、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在社会和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健全的人格越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里,有鲜活的历史人物,有生动的历史故事,有深广的文化知识,每一个历史画面所给我们的历史启迪都是不可限量的。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充分的利用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在历史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教师以预设的模型来塑造自己心中理想的学生,那是教育的悲哀,尤其当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会做题、得高分的时候。对中学生而言,语文学习对他们以后走进社会有着更为重要的人生意义。培养学生独立而健全的人格、自由而开放的思想、缜密而创新的思维,这是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重要内涵。新课改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是一种高素质的教育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有关“人文”的词汇,人们用得越来越多,比如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等。大家都觉得“人文”和与“人文”搭界的这些词汇,是一种层次、品位较高的东西。但什么是人文呢?简单地说,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而人文教育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不断健全的教育,是叫人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按北京大学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教育。人文主义起源、发端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人们从神的统治下逐渐解放出来,重新成为社…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人文是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词汇,古今中外凡是以弘扬人的价值、正确认识人生意义、探导生命意味为特征的思想观念和文学作品都可以冠之以这一美称。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纵观高中语文课本从《诗经》、  相似文献   

7.
"人文"是一个内涵很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生命价值,主张以人的发展需要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从人文的概念界定出发,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无疑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因为从教学目标看,该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适当渗透情感,实施人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使他们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实践和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等途径,使其成为既拥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因而,人文关怀教育对提高旅游专业课教学效果,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人文?人文即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亦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是求善。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的精神标准与内涵。一切偏离人文的都是错误的,一切反人文的都是邪恶的。人文精神是维系着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一切逆之者必然招致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实施“以学习成功”为目标的教育中,对初中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历史和时…  相似文献   

9.
造就新时代的“健全公民”山东省实验中学副校长王春光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造就人,这恰如叶老所说:“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这一要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最为重要的。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教学中的一个“发现”谈起,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中学生过着一种“家一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这种单调生活又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们写作范围的狭窄和内容的肤浅。据此,提出“做健全的人,写健全的文”之观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提到的“人文性”,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教育中应当充满人文性,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这是人文性的固有之意。《辞海》对“人文”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含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毋庸讳言,思想性是教化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核心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教育在其本质上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面对教育的离心离德之偏向局面,我们要特别强调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的综合,它不仅是智力意义上的文化传播,而且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承袭。所以新教育观的完善,必须以深广的人文内容以及博大坚实的人文精神来科学的教育、综合的塑造更完善的人,从而为社会的健全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告别作文教学旧体系,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重新把写作与生活相融合的人文主义作文教学新体系,倡导注重对写作主体的人格培养和人文塑造的诚信写作是作文教学努力的目标。一、作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即人文主义教育精神,它始终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始终,有着动态的立体发展轨迹。从古希腊的“人的和谐发展的理想”再到20世纪的“终极关怀”,无不是人文精神的内容。尽管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但其实质都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即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索,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倡导个性发展,培养独立个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学生也概莫能外.但是,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也不是个人、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单方面能独立培养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一个体系.本文从职业素养的概念及其现状切入,从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企业文化进校园、人文素质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探寻如何健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格问题已经成了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从历来的“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在我国,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大课题。一、人格的内涵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亦即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人格概念既属于心理学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家庭中,常常看到一些小孩子“不怕人”,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事事都“独断专行”,这是家长对孩子长期放任而形成的恶果。要想纠正这一现象,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惧怕感”是十分必要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在儿童健康人格和品行的塑...  相似文献   

18.
在我看来,作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人生”三个方面,因而人的教育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教育。入文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济和管理都是社会科学,而人文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我们说人文学科,但不说人文科学,因为人文不是科学,而是价值、是判断、是解读。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来都是科学进步与人文进步并举。如果说科学是为了做事,那么人文是为了做人,做有品位的人。科学告诉你什么是真理,人文告诉你说真话的价值。人文在清华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传统。在清华大礼堂中悬挂着一块匾,是清华1926级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礼物,上书“人文日新”四个字,就是一例证。  相似文献   

19.
西方人文教育思想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也被称为“人性教育”,即以人文价值为基础,以人的终极关怀为目标,以培养人的完美人性为途径.最终实现人的精神自由超越。综观人类教育发展的历程,无不贯穿了人文教育这一永恒主题。因为人性的完善和人的自南发展,既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也是人类的现实追求。自古希腊以来,人文教育经历了一段“兴  相似文献   

20.
《国家课程标准》序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阳光,产生万物,活力无限;人文素养是雨露,滋养生命,润物无声。为此,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提到的“人文性”,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教育中应当充满人文性,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