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Kathleen Devereux, formerly tutor to the advanced diploma in educational studies (handicapped children), Cambridg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reviews the proposal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asks 'Without the trainers who can be trained?'  相似文献   

2.
3.
《学校用计算机》2013,30(4):155-170
Abstract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ing education system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nclude issues of how to prepare for and capitalize on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how to integrate computer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Jamaica, like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aking on these challenges with perhaps as much focus and increased importance as any developed country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roach taken, particularly with teacher educators in Jamaican colleges, to begin the process by an assessment of the computer-rela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llege faculty. The paper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developing a technology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needs assessment. Underlying these issues is the necessity for a national policy to coordinate the country's efforts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er education. 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s intende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such an integrated policy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4.
5.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师资短缺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依据河南省学前师资培养现状,需要多渠道补充合格教师,完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并严格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立足现状,积极采取多元、多层、多目标并举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校本培训与同事互助观课浅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观课分为三种类型:作为研究方法的观课、作为考评的观课和同事互助观课,其中“同事互助观课”可以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机制。同事互助观课有助于培养教师实际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行为;有利于鼓励教师审视提升自己的经验,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有效解决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为提高观课质量和效果,要在观课的态度、目的、内容和观后的讨论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注意消除教师的观课心理压力,适当引进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美国选择性教师教育的反思和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莲  许明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0):47-52
选择性教师教育是美国非传统教师教育方式的统称。它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以鲜明的特点弥补了美国传统教师教育的不足,为美国缓解教师数量的短缺和满足教师队伍多样化的需求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它也面临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计划的开发和实施仍局限在教师急需领域,培养的质量也不容乐观,中小学对教师候选人的实践支持并不到位,留任安置也不尽合理,并且整个培养模式对美国正在倡导的教师专业化理念构成挑战。它今后的发展状况,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是否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工作。教师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师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资匮乏是中国近代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始终都感到切肤之痛的问题。多出师资快出师资是近代普及义务教育的普遍呼声。在中国近代政局动荡 ,财经时蹇的险恶历史条件下 ,人们在义务教育师资培养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 ?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供汲取 ?文章从师资养成的途径、师资队伍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考察 ,并总结了中国近代义务教育师资短缺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英特尔ACE项目的更新课程,旨在培训教师如何实施研究型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以提供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从2000年项目进入中国以来,不断注重本土化,通过“培训培训者”、“教师教教师”等模式,完成10个模块的培训,给当代中国教师培训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反思型教师是不断追求教育的善的教师.他们不仅具有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不断反思探究以提升教育实践合理性和自身素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反思型教师既是人们对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复杂性认识的结果,也是今天社会与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作为教师教育链条上基础性的一环,高师教育应转变培养范式,从德性养成和理性提升两方面为反思型教师奠定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取向与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复杂性思维、实践哲学和缄默知识理论的启示,本文主张“双师型”教师培养坚持实践取向。“双师型”教师培养具体路径是:①要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②要立足当下的教师“教育生活”,进行教育实践与反思,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③要走向企业,参与企业的科学研究,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特教教师队伍现状 ,特教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特教师资队伍加强职后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提出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分类指导、按需施教 ,扩大中等特师的办学职能 ,适当地开展远距离教育等 ,将是加强我国在职特教教师的终身教育的有效措施 ,有利于提高我国特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而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体现了教师终身发展的理念.优质教师培养需要在这个开放的政策体系中,通过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完善的学分制、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实践等环节,大力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素质全面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7.
关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师范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距。“师范教育”的终结性和一次性的教师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模式与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终身教育理念,是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从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来看,还存在着不足。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笔者认为,在培训中要重视师资培养与师资培训的有机结合、师资培训与教学实践及科学研究的结合,同时师资培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灵活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注重师德培养。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教师培养的现状令人忧虑,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改革师范教育着手。认识上要正本清源,要明确师范教育的计划性和超前性,突出师范院校的师范性,认识教师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建立新的教师培养模式,实施全额助学金制度,组建农村义务教育志愿者队伍,以推进农村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培训是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根本性变革,整体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挖掘、梳理、提炼幼儿园教师培训策略,真正发挥培训者的示范、引领、辐射、指导等作用,笔者以自身培训经历中的模仿讲、跟着讲、自主讲为例,在回顾与反思中边叙事边提炼了"强调培训现场的互动,注重参与式的体验学习""植根教育现场的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重视授课技能的修炼,确保培训活动的优质高效"等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