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否定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否定革命: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全部给予否定。太平天国起义被说成是把历史“拉向后退”,是“破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都是“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有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冯云山是否建立过“拜上帝会”组织,这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的“自称”还是“他称”,与“拜上帝会”存在与否不是同一概念,不能仅因为是“他称”的缘故而否定它的存在;“拜上帝会”是客观存在的宗教组织实体;其名称当来源于梁发著《劝世良言》且很快被“太平天国”、“小天堂”、“天朝”等概念取代。太平天国文献中未提及“拜上帝会”,是由于“会”字是太平天国的一个避讳字。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用实际行动对“文化大革命”否定评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文化大革命”不匆忙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文化大革命”否定评价再到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文化大革命”辩证评价四个阶段,这四个评价阶段都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领袖人物。对杨秀清的评价问题,过去就有些歧异,近几年来争论更多。持否定观点者,横加贬斥;持肯定观点者,原宥辩解。我认为杨秀清的功绩卓著,过错严重,应该一分为二,充分肯定其功绩,认真分析其过错。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也才有助于我们从中引出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一关于功绩杨秀清自小“在家种山烧炭为业”,“五岁失怙,九岁失恃,零丁孤苦,困阨难堪”,“至贫……至苦”。1845年左右,他怀着当时贫苦农民的革命激情,参加了洪秀全领导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重新读了《水浒》,也看了文化大革命前评价《水浒》的部分文章。这些文章大部分是肯定《水浒》中宋江形象的,说他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但也有的说他是“葬送农民起义的叛徒”。我们是赞成否定意见的,而且要彻底否定,把那些美化《水浒》中宋江的外衣层层剥掉,看一看这个孔孟的忠实信徒、投降派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6.
试论捻军旗制——兼与罗尔纲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纲先生认为捻军“并没有自称为‘捻军’,他们打的旗帜就是太平天国的旗帜,不仅在赖文光把他们改编为太平天国的新军后是如此,就是当他们只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而不听太平天国的调遣时也是如此。……他们并没有一面什么‘捻军’的旗帜。”他还主张取消捻军番号而代之以“太平天国部队。”本文拟就捻军没有自己的旗帜说,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罗先生。  相似文献   

7.
关于太平天国妇女政策,一种意见认为,男女平等是太平天国革命政纲之一,在太平天国统治下妇女得到了较彻底的解放.另一种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并没有实行妇女解放的政策.我认为,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它自身带有很大的两重性,不是用简单的“是”与“非”、“肯定”与“否定”就能够解决的,我们必须在“是”与“非”之间选出更多的点来评述它.  相似文献   

8.
陈坤书,广西桂平县人,在太平天国起义中,因军功被封为殿前前功曹副侍卫,求天义,副掌率殿后军主将,忠诚七天将,协天神将,一八六二年晋升为“殿前礼部副春僚顶天扶朝纲护王悦千岁”。为保卫常州而壮烈牺牲,他在牺牲前说:“欲保常州以为金陵犄角,奈事不成,只有尽忠”他是为太平天国尽了忠,堪称为忠诚不阿的太平天国将领。然而对这样一位立场坚定,为天国而英勇献身的将领,有的同志却轻易地将他否定了。罗尔纲先生在《忠王李秀成致护王陈坤书潮王黄子隆两函跋》一文中说陈坤书是个“扰害人民”,“乱苏州百姓”的“动摇分子”。他“不顾大局,拥兵不救,而且还有叛变的企图”。我们的看法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9.
杜鹰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99-100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里,否定是自我意识中主奴关系转化的关键.《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托是“否定的精灵”,浮士德需要勇气才能抵制他的引诱,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不断前行.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否定意识促成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形成,而在《奥德赛》中,否定意识又体现在帮助主人公成功脱险的急智中;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里,否定意识又是迁善黜恶的前奏.苏格拉底的盘问式对话试图把否定意识变成批判意识和探求真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前的某些《水浒》评论文章,把宋江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投降主义政治纲领,说成是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认为“农民革命思想往往是不否定皇帝制度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们为投降派宋江辩护说:“我们不能以现代的思想水平要求宋江,怨他不该妥协,骂他是投降主义者,出卖了农民革命。因为农民革命本身就是不彻底的,这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论点,否定了中国农民起义反封建的伟大意义,为投降主义路线辩护,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冷拓,把相片还给我吧!”“还不了了,我把它碎撕万段了。”“什么?!你别开玩笑了,它对我很重要。”“没有啊,确实是撕了,要不要我把它的碎片还给你?”说着,他走回座位,从抽屉里抓出碎片,毫不犹豫地从心梦头上扔了下去。“你?!你怎么可以这样?它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撕了它?”心梦拾起碎片,任眼泪在眼眶中酝酿,她真的希望冷拓能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让她否定自己原先的观点,否定冷拓变了的观点。但似乎天不从人愿,从冷拓那副表情可以清楚地让人看出他的不在乎。他提高声调,冲着全班同学说:“我看着心梦跟照片上的男生在一起很不顺眼,自然…  相似文献   

12.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史学界对韦昌辉的评价大都持否定态度。但实际上,韦昌辉为太平天国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为协调洪、杨之间的关系而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其丰旨诛杀杨秀清亦事出必然。韦昌辉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人格涵养,为尽忠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是一位应予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春,我接到杭州寄来的一份《杨氏后代寻根》公启,看到文中提到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当年被杀时,有一个初生幼儿被人救到杭州,由屠姓人家收养和杨秀清后人为杨秀清建造了“衣冠坟”.最初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多年来研究太平天国历史,常为天朝领袖人物遗迹.遗物之少而婉惜,更未听说过他们当中哪个人留有后裔,无法想象被斩尽杀绝了的东王杨秀清一家会有后人存活下来.但在仔细研究了“寻根公启”并向有关人进一步了解了许多具体情况以后,对照当时的史料记载分析研究,方知东王留有后裔和他后代为他所造的“衣冠坟”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上帝”在太平天国伦理道德思想领域里占有绝对的地位。太平天国伦理道德的理想是“平等”,洪秀全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基督教中提出的纯宗教上的平等,扩大到现实政治、经济上的平等,并进而推演出男女的平等和国家的平等。太平天国伦理道德的核心是“正直”,太平天国伦理道德思想,是当时劳动群众进行实现阶级斗争的精神武器,对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给予了猛烈冲击,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史写下了重要篇章。但是,它除了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以外,还含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和封建伦理思想的糟粕,具有两重性,则是它的一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天历九年(1859年),洪秀全明定“天国六节”,内有“大见暨联登极节”(以下简称“登极节”),节期定在天历每年二月二十一日。这个“登极节”是怎么会事?有些专家、学者说它是洪秀全为1851年登天王位所设的纪念节。此说在太平天国学界相当流行。笔者对有关的“天王诏旨”作了考释,发现“登极节”与1851年天王即位毫无关系,它纯粹是洪秀全后期宗教狂热症的产物。他视《旧约》和《新约》为神启的预表,采用主观附会的隐喻解经法,臆造出一种超时空的虚幻意象,即耶稣(太兄)所预言的“世界末日”已经到来,旧的属于人间的太平天国消失了,他和太兄携手登上了与上帝“合一作主”的极位,共同创立了一个新的属于众神灵的“太平天国”。他执拗地把它当作真实的东西强加给太平天国的臣民。所谓“登极节”,就是他凭借上述的虚幻意象创立的;是他和太兄同登与上帝“合一作主”之极,共同创立新的“太平天国”的纪念节。太平天国学界以往流行的那种说法,是望“登极”二字以附义的误解。恢复“登极节”的真相,将有助于突破对洪秀全后期思想研究的现状,有助于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现在人们常常把“文化大革命”比之于洪水猛兽、席卷中国大地的“冲天巨浪”或“超级台风”等,把它视作一场空前的动乱、浩劫或灾难.但应当清楚,这场悲剧的形成,完全是出于良好的动机和美好的愿望人为所致.毛泽东生前曾多次毫不隐讳地讲:“文化大革命”这把火是我点起来的,是我闯下了这样的一个大祸.他还自豪地把“文化大革命”说成是他一生中所干的两件大事之一.人们不禁要问,毛泽东为什么要点“文革”这把火,要闯“文革”这场祸呢?“火”源和“祸”根何在?“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5月发动的,但它既经爆发就象一股来势汹猛的洪水,迅速泛滥成灾,殃及一切.然而今天如果仔细地思忖起来,这场巨大灾难的降临绝非一朝一夕所酿成,它是1957年以来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为核心的党内“左”倾错  相似文献   

17.
一八五九年,英国海军军官(二副)、十九岁的呤唎来到中国。当时中国正值太平天国革命由低潮重新转入高潮时期。为了了解中国真实情况,他逛街、看戏、听清唱、参观庙会,还到香港、汕头、福州、上海等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他纠正了英国侵略者灌输给他的偏见,认识到“一般人都把残酷凶狠口是心非归之于中国人的天性,其实这多半是由于邪恶的大清政府所造成的。”当时太平天国在江浙战场节节胜利,他更迫切地希望知道太平天国的情况。一八六○年他辞去英国海军军官,到一只曾向英国领事注册  相似文献   

18.
关于《李秀成自述》及李秀成评价问题的争论,由来巳久。1944年罗尔纲先生即提出了李秀成“袭蜀汉姜维故智伪降曾国藩以图复兴太平天国的假设”。1951年,罗尔纲为《李秀成自传》写《笺证》时,又提出李秀成自传中那些自污自辱的话暗藏有“复国的深谋大计”,目的是“伪降”。1957年,罗尔纲在《笺证》第四版说明里,宣称他1944年的“假设”,由于得不到证明,声明放弃。但与此同时他却进一步发展了伪降说。他说:“忠王写自传的意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的有:一、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经验教驯,二、保存革命力量,三、争取曾国藩把对内矛头指向对外……。” 1958年,梁  相似文献   

19.
评“扭”     
最近,教育界有一种怪论,曰: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革命的方向“总没有解决好”,因而“就是要扭”,云云。这是一股诬蔑教育革命的右倾翻案风,它妄图篡改教育革命的方向,否定教育革命的成果和教育革命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进而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必须坚决回击!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战线的形势究竟应该怎么看?认为教育革命的方向没解决好的人,他们要“扭”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太平天国是否有一套正规的土地制度或土地政策,太平天国辖区的土地关系有没有变化,以及太平天国在解决土地问题方面的历史教训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讨论。一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一方面宣布“士农工商,各力其业”、“乐守常业”,希望把一度被打乱了的封建社会秩序恢复起来;另一方面却又想用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来改造城市和农村。在天京城里一度废除商业,实行手工业官营的一些改造城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