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风筝     
放风筝是民间体育活动之一,亦称“放纸鸢”、“放鹞子”等。最初,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这就是风筝的来历。传统放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上糊薄棉纸,造型有蜈蚣、老鹰、蝴蝶、飞燕、鱼等,还有制成人物或飞机的。现代的风筝制作不拘一格,往往以金属为骨架,采用尼龙绸或降落伞布面料。放飞时系以长线,利用风力牵动升上至高空。以飞得高、动作灵活、造型优美为佳。风筝比赛的评分标准为:制作技术占50%,飞高(升空技术及高度)占5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技巧愈趋精良。世界上很多国家每年都有风筝节。我国于…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一个已是四世同堂的“风筝世家”。1978年4月,全国著名风筝老艺人、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的杨同科,荣幸地在天安门前作放飞表演,他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获得了优秀创作设计奖。今年已91高龄的杨同科,从父辈那里就是杨家埠出名的风筝艺人。从11岁起,杨同科正式从师杨振奎扎制风筝,至今已有80年的艺术生涯。他的风筝骨架周正、竹条均匀、造型独特逼真,而且起飞平  相似文献   

3.
风筝滑板一种新颖有趣的健身娱乐活动--风筝滑板,时下在美国多风的加州地区风行一时。所谓“风筝滑板”,旣是风筝与滑板的结合,具体说,就是利用放飞在空中的几个特大号风筝所“采集”到的巨大风力来牵动滑板在平坦路面上滑行。实际上,风筝滑板并非“新颖”,早在近200年前就在西欧出现过,只是由于驾驭技术过分复杂,玩者才日渐稀少。而今,风筝和滑板设计术的改进和完善使得风筝滑板成为一项大众化的健身运动。据说,一块大滑板上可载6人,时速最高可达50公里、完全可以与汽车媲美。汽车“踢”足球由美国人发起的用汽车“踢”足球运动虽  相似文献   

4.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首诗生动地再现了江南人们放飞风筝的情景。我国是风筝历史最为古老悠久的国家之一。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早期风筝是用于军事的。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古书记载,墨子和鲁班都曾制作过木鸢,而他们又都是鲁国人,由此可见,风筝鼻祖——“木鸢”的发源地,应是齐鲁一带。随后,风筝在公元七、八世纪传入朝鲜、日本,十六世纪由马可波罗带入欧洲,再经欧洲和阿拉伯传入美洲和澳洲,深受外国人的青睐。现在,世界上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风筝是人类  相似文献   

5.
风筝是我国著名传统民间工艺品,也是民间玩具,种类极多,以“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拍子风筝”、“直串风筝”、“筒形风筝”及“拆装式风筝”较为常见。1987年,我国发行T.115《风筝》(第二组)邮票1套4枚,双枚连印,表现的是潍坊风格的风筝。笔者已收集齐这一套邮票的极限明信片。  相似文献   

6.
4月12日上午第28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潍坊风筝大赛在潍坊浮烟山国际放飞场举行,共有86支参赛队、100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时间为12日—14日。本届风筝大赛采用团体报名的办法参赛。参赛项目分为巨型类、龙类、软体类、板式串类、翅类串类、翅类、板类、立体类等八项。大赛将分资格选拔赛(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7.
现代运动风筝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健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强 《体育世界》2008,(3):78-80
风筝本身是一种无噪音、无污染的“绿色飞行器”。现代风筝的进化,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运动风筝的诞生和发展,正是这方面的展现。本文通过介绍运动风筝的起源及其发展,客观地评价其在健身方面的功用,使它不仅成为手中放飞的娱乐玩具,而且成为全民健身的良好器械。  相似文献   

8.
风筝的起源问题是风筝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风筝的起源——风筝文化发生的原因或条件——进行探讨,从启发与需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风筝的起源是人们受到自然现象、生活实践经验的启发的结果,是人们原始的游戏娱乐的本能需要、“御风而行”的心理需要和宗教信仰的精神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 “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青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郑板桥的这首诗道出了潍坊风筝的特色。阳春三月,潍城上空飞满了形态各异的风筝。每年4月1日至10日的潍坊国际  相似文献   

10.
风筝     
风筝,又名"木鸢"、"风鸢"、"纸鸢"等,是一种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上薄绵纸,系以长线,凭借风力飞上天空的玩具(2006-1516BK-0273-6,图1)。《韩非子·外储说载:"墨子(2000-20-5,图2)为木鹞,三年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笔者分析了风筝文化在南通传承的原因,论述了南通风筝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必须承办更多的全国、国际风筝大赛,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实现风筝的现代化、产业化经营以更好地传承与开发南通风筝文化。  相似文献   

12.
左明 《集邮博览》2012,(4):31-31
清末民初,天津风筝在全国很有影响,可以说是名家辈出。当时在天津最有名的扎制风筝的“扎彩铺”就有所谓的“六斋”:魏元泰创办的“长清斋”、张国瑞创办的“志乐斋”、李和曾与李和林创办的“志远斋”、王三创办的“志祥斋”、段宇樵创办的“唯心斋”以及周树棠的“雅文斋”。那时的“风筝魏”、“风筝周”和“燕子精”就已很出名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风筝运动及其对民间体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风筝运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竞技化使风筝运动向组织化、规范化发展,产业化使风筝运动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国际化使风筝运动走向了世界体育文化舞台。中国风筝运动的现代性发展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体育文化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并走进了其又一个“黄金时代”。文化自信、开放的心态、尊重事物发展规律、顺乎时代潮流、政府作为等是现代风筝运动发展实践提供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4月的山东潍坊,风和日丽。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即将召开。“到潍坊放风筝去!”(图1)一些风筝迷,通过网络、电话互相联络,众多的海内外风筝爱好者开始云集潍坊。潍坊也敞开胸怀,热情欢迎他们,欢迎他们来放飞风筝、观摩风筝、参加风筝比赛。此时的潍坊真正成为世界风筝之都。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文史》1985年4期王赛时同志《风筝名称辨误》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对近年来包括笔者在内的好几篇论述风筝的文章引用唐人鲍溶、高骈等人的《风筝》诗提出异议,认为这些诗是描绘乐器筝的弹奏而非咏写风筝(飞鸢),说这些诗命名“风筝”实指乐器筝,并断言“风筝一词原指乐器”,因而要“辨误”。《王文》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但辨  相似文献   

16.
京城健身潮     
“平民体育”不仅各就各位塑造着自我形象,而且也显露出北京人的价值取向 风筝是北京的一道永久风景。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传统的放飞地,这里的风筝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造型新异。一位在海外侨居多年的“老北京”故地重游的几天时间里,就挤出一天到广场放了风筝。他有一段妙语:“北京的天空不能没有风筝,没有风筝就不是北京了。”  相似文献   

17.
复线特技风筝放飞时,在风力的作用下,即使运动员两臂平举不做任何动作,风筝仍可稳定在一个空域。而一旦要操纵风筝做各种动作或编队追踪,那么风筝就要以一定速度飞行,以完成编排的如上升、俯冲、顺时针圆、逆时针圆等动作。四线风筝则不同:它既具有复线风筝的操纵功能,运动员通过操纵风筝迎角,改变其在空中的姿态;  相似文献   

18.
所谓“飞翼”,可以说是一种空中载人的“大风筝”。不过“放”这种“风筝”的人,不是在地面上用牵线控制,而是随“风筝”一起升空。上面的“仪表”就是飞行者的眼睛,耳朵和整个身体.飞行时象鸟一样完全凭自己的“自由感觉”对面临的情况作出判断,因而飞翼运动又称自由飞。  相似文献   

19.
近读《体育文史》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所载旷文楠《唐人风筝诗与风筝——辨王赛时〈风筝辨误〉之误》一文,很受启发,受益良多。然细思《旷文》,似仍有可商榷之处。 读旷、王二位大作,各有所据,其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唐人所说“风筝”一词的理解上,也就是说唐人所说的“风筝”是不是我们  相似文献   

20.
风筝一词,起于唐代,原指一种乐器,并非指今人引线放于空中的风筝。然而近几年来报刊所登载的一些关于风筝的史话和文章,多将唐代指乐器的“风筝”混同于放飞的风筝,相沿成错,有辨别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