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均衡流动是针对目前教师的不合理流动提出的,其意向是推动城乡教师的共同发展,消除"马太效应";消除城乡差异,促进教师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活跃教师队伍,促进校际互助合作,缓解"择校热"。教师均衡流动以"耗散论"、卡兹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诠释教师流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教师全面流动和师资的均衡发展难度极大,但在一定的区域内实现教师的全员流动以促进城乡学校师资的相对均衡还是有可能的。从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流动管理的实践出发,教师流动可有三种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师的配置不均衡严重影响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是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优质、快速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的幼儿教师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教师质量结构、教师编制方案和教师流动等,究其根源有政府财政投入差异显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制约和市场条件下的趋利性等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教育均衡视角,拟从配置方式、经费投入和教师流动机制建设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流动呈现出一种无序失衡的状态,造成了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本文以教师流动机制中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等三种构成维度为视角,剖析了教师流动的成因,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优化教师流动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现区域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当前城乡中小学教师处于“单向”流动状态。从当前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出发,分析城乡教师单向流动的后果、原因及实现双向流动的有利条件,采取区域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的对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面对近年来高校教师流动有增无减、愈演愈烈的情况,笔者运用博弈“纳什均衡”理论来探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建立学校与教师的博弈模型,进而分析了高校教师流动的原因,阐述了高校教师流动的客观合理性及必然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主要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呈单向性和无序性,从农村流向县城学校、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或省会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优质师资分布不均、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导致了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依据社会流动理论与人力资源理论,应建构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标准,以规范、引导县域内教师合理、正向流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从中小学教师校际换岗谈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体力量,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合理配置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还对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对学校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2006年沈阳实施的中小学教师校际换岗的措施出发,分析在提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实施这种教师间流动政策的可行性和有益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优化配王教师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区域内优质师资非均衡发展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促进同一区域内优质师资校际均衡发展的三点建议,即:推进社区化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在中小城市建立全城教师流动机制,在大城市建立分区教师流动机制;建立同城教育资源网,让同城的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同时,笔者也提出促进区域内优质师资城乡均衡发展的三点建议,即:提高待遇,筑巢引凤,建立培养与留住人才激励机制;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建立优秀提升机制,结合支教制度,促进城乡师资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教育教学的效果达成程度如何,关键在于师生的意向是否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一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能在理解学生意向的基础上,不断疏导和校正学生的意向,使之朝着正确的教育意向发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身处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流动同样不可避免,同时还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一、造成教师流动的主要因素农村流向城镇,中小城镇流向城市,市县流向省会城市,边远落后地区流向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工作条件差、收入待遇低的地区流向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高的地区,这就是目前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流失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城乡经济差别和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后疫情期时代同步在线学习何去何从?为了获得影响大学生同步在线学习行为意向的各个因素,研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及学生个体要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相关性分析、路径分析和影响效应分析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同步在线学习的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对其线上学习行为意向有直接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无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同步在线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效应从强至弱依次是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信息素养、便利性。由此,实现同步在线学习常态化,学习空间的变化不仅需要师生更高阶的信息素养加持,教师还应从学习任务要求、学习目标分解上使学生的本性得以释放,来形成更加持久的内在动机,并且教师需要构建及时的、多元的、有深度的交互,促成更加紧密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落后地区县城高中教师流动非常突出,使这些地方的教师队伍越来越不稳定,甚至影响到学校正常教学。长此以往,也将会进一步加大区域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并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合理流动,做到"既留得住人,又留得住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团体沙盘在中小学应用的现状,对长春地区190名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与2016年团体沙盘相关研究对比发现,团体沙盘室等硬件设施逐渐完善,团体沙盘心理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对象和范围逐渐扩大,专职心理教师初步掌握了此技术,并在学习和应用中增强了教师职业幸福感。同时,团体沙盘的应用中仍存在沙盘室等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应用区域与学段不均衡、应用范围和内容狭窄、教师专业培训不足等问题。应增加团体沙盘配备,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并促进其优质均衡发展,提高专兼职心理教师沙盘理论与技术水平等,多措并举,推进团体沙盘在中小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法理探源与法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我国教育立法的局限性与以效率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政策导致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教师法》对于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专业人员的法律地位和以此为基点设计的教师资格制度、职务制度、聘任制度,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当前义务教育教师非均衡发展的态势。惟有将义务教育教师定位为国家公务员,确立政府与教师的行政法律关系,各级政府所作的教师均衡配置的行政行为才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否适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以为,作为教师,首要任务是要选好教材,其次是要建立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间良好的相融关系。为此,教师要吃透材,对其内容安排、组织结构、写作风格和意向等都要有深层次的理解,然后,再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所学专业的性质和特点来合理取舍,为我所用。我所讲授的课程是《建筑力学》,教学对象是职业中专生,选用的教材则是普通中专四年制土建类专业的《建筑力学》。之所以选用这本教材,是因为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教师暑期研修班的组织构成和思想、学习内容和安排与组织活动形式,分析其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能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学习的自觉性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优长,归结出它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的启示,即广泛公开教学和讨论反思、开展百家争鸣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内助外援,引进外部参与、建立流动师资体系优化师资资源,补充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意味着我国师范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理想在于强化尊师重教之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保障贫困学生权益.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陷入了教师地位实难提升、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经费资助变为束缚、政策设计存在缺憾的尴尬境地.打破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限度,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需要从保障教师待遇、完善相关政策、加强选拔培养、建立流动机制、平衡多方利益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资本理论的框架下,运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多元回归统计等研究方法,在排球职业化的背景下,对国内具有不同流动意愿的职业排球运动员在其选择流动过程中所关注的因素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了我国职业排球运动员流动意向及其行为产生的机制;揭示了我国职业排球运动员流动的内在规律;归纳出我国职业排球运动员的流动策略,即:成长策略、环境策略、吸引策略,以期帮助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获得持续发展的内源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育优质均衡的重中之重,抓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核心。本文从理性思考、科学设计、有效实施、阶段成果、未来展望五个方面阐述了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以"吉林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为载体,对区域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所做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