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信仰与偶像崇拜的区别 人生在世,不光有物质需求,还有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是人类的最高需求,即信仰需求."信仰"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某种主张、主义或宗教极度相信和尊崇,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1];<辞源>认为,信仰是"信服尊敬",如唐译华严经十四:"人无等类,同信仰."[2];<新不列颠百科全书>则认为信仰是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重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只要在偶尔想起一个东西时,心里泛起虔诚的微光,拥有一瞬间的幸福和美好,这便是拥有信仰。雨果说,信仰是人所必需的,没有信仰的人不会有幸福。由此推出无论是谁都须拥有自己的信仰。正是心怀信仰,许衡才会道出"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之警句。"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有鲍照,世道不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信仰     
母亲是有信仰的人。虽然这种信仰有些混沌,处于"潜宗教"状态。这种"潜"的精神元素,恰恰根植于人的深邃的潜意识里。维系着人与宇宙万物的联系和沟通。  相似文献   

4.
正仕国际交往中,中国人信仰什么,常常引起外国人好奇。因为,世界上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据统计约占全部人口的84%。确实,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因此有外国人经常问,既然没信仰,那你生活有什么准则?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一位资深的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对我说,载于旧约的"黄金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是最重要的信仰。我说,中国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直是中国人的信条。那位神学家说,这和我们的"黄金律"很相近,的确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东方董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中,董仲蠡说过:"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一层面,通过获取知识,能够提高个人修为,增强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作家切斯特顿曾说过:"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理智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动着的力量。"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海涅曾说过:"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情  相似文献   

6.
当今青年、学生的信仰如何? 北京市一份调查显示,被试的605人中。仅有2.1%的家长要求子女有信仰。同题调查604名学生“有坚定的信仰”被排在倒数第二。信仰在人们头脑中淡化了,信仰教育被人们遗忘了。信仰指引行动。它通过培养内心信念,使人形成思想境界,指导着人按一定的善恶观念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说,信仰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魂,成事之基。具有坚定的  相似文献   

7.
信仰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的"意义"一指信仰的内涵或本质,一指信仰的价值或功用.信仰是人意识到自身终极有限性而要超越之的精神需要.信仰可以通过宗教的途径也可以通过哲学的途径达成.宗教信仰作为满足人从精神上超越自身终极有限性的一种途径,是绝对必要的.信仰层次的高低由信仰什么与如何信仰共同决定.无论是对个体的人还是人类,信仰都是完满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一整套超自然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左右着人们的观念与思想;而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主张、主义极度地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行为准则及人生指南。信仰人人皆有,问题在于选择什么样的信仰,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甚至是反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对“90后”青少年思想状况的三维考察——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济南、青岛、临沂和聊城四地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90后"青少年的思想状况有以下特点:一是爱国是"90后"青少年基本的情怀。二是三成左右的"90后"青少年存在信仰缺失或迷茫现象,五成青少年表示自己信仰共产主义,但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只有不到二成。三是"90后"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四是互惠互利成为"90后"青少年处理人我关系的主要方式。五是"90后"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兴趣和比较广泛的公益参与行为,但在公益参与方面多为被动性参与。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社会,如果有人说自己信仰宗教,听的人一点不觉得奇怪,如同听到了说"老板"、"二奶奶"一样顺耳、正常,向你投来笑咪咪的赞许,说你"有眼力"、"识时务"。倘说"自己没有宗教信仰",他倒会有些不放心了,说你连以宗教安慰心灵、避世和超脱都不会,还能做些什么。假如有人说自己信仰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尤其是信仰共产主义,听的人就会顿觉不安起来而且奇怪了,尤其是那些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或崇敬,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榜样。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信仰的民族犹如行尸走肉。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最崇高的信仰,是人类历史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科学学说。树立共产主义信仰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长期地、反复地培养和不断强化。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文章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对实际生活中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康德对德性教化幸福论和信仰幸福论的观点进行了吸收和改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有德行的人必然会走向信仰。这样的信仰实际是理性范围内的信仰,人由此而获得幸福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底,凤凰网凤凰播报推出了一个"寻找中国人的信仰"的专题,让大家来晒各自的信仰,专题的导语称;"中国人不缺少信仰,只是缺少发现信仰的精神。信仰无时无刻不在指导你我的生活。我们努力尝试,让所有的人,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信仰。"有关"信仰"的各种话题,近两年来日益引人关注,诸如"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中国人还要信仰吗"这样的讨论,在网上随处可见。也许,就如博友所言,当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之际,中国人应该思考这个话题,因为"我们需要信仰,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上不少违法犯罪行为中存在着各种类别的"洗脑"现象,它们对部分高校大学生意识和行为产生比较显著的后果。毫无疑问,"洗脑"是一种负面的行为活动,但其在改变人的意识形态方面取得的另类成效发人深思。在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日趋增多,信仰教育成效不足和亟待改进的情境下,透视"洗脑"现象,探究利用"洗脑"方式的有效性为大学生信仰教育提供借鉴,这对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结构中,信仰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正因如此,特定社会的文化孕育着信仰,同时信仰也引领文化的跃迁。信仰之所以对文化具有引领与牵导作用,根据在于信仰的本质。信仰是人立足现实而进行"自我超越"的精神机制。这种超越是一种"二级超越"的"张力结构"。现代文化是我们在信仰层面必须肯定与坚持的立足点,共产主义文化是信仰旨归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周啸勇 《中国教师》2013,(12):61-62
<正>在长期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信仰"进行定义。《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信仰"的定义是:一种理智的判断,亦或一种特殊的感觉,其本质都是一种自内产生的现象。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信仰"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信仰"使人快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8.
要从深层次解决信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从深层次解决信仰问题胡智伟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的形成是受诸方面因素影响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但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动摇了。人们有了信仰,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信仰可以成为行为的...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理念】心理学家定义羞耻为内在心理体验(感觉或信仰),即自认为在某方面有缺憾,不值得被某人接受,或不值得属于特定群体。它是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或者你如何定义自己的价值。《礼记·中庸》中有"知耻近乎勇"的说法,将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让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本次班会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海报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知耻"的意义和重要性,能辩证地看待羞耻之心,培养知耻之心。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教师,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动性和专业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航向——教育信仰教育信仰是指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虔诚地践行教育使命,矢志不渝地追寻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意义。教师是否有教育信仰,决定了他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教书匠,还是一个关注"人"的教育专家。教师有了坚定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