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诗原  刘天纯 《高中生》2010,(31):10-11
《雷锋日记》是20世纪60年代的畅销书。雷锋牺牲后的1963年1月,《前进报》摘录了雷锋的32篇日记。接着,《人民日报》等也相继刊登雷锋的日记。其中许多句子让人们倍感亲切,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小诗就是如此。1963年,著名作曲  相似文献   

2.
话题背景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201 3年3月,《青春雷锋》《雷锋在1959》与《雷锋的微笑》等三部关于雷锋的电影也选择在这一时段"应景"上映.3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级单位下发通知,指导这三部电影的发行放映工作:但实际上,全国多数影院并没有安排放映这些影片,少数影院即使安排了放映场次,观众也不买账:除了包场或免费发票,几乎没人自掏腰包看雷锋题材的电影.甚至有媒体报道,3月4日,《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映时,竟然出现了"零票房"的槛尬局面,尽管《青春雷锋》出品方否认"零票房"的说法,但其遭受冷遇的情况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马辂 《老年教育》2013,(3):8-10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上首先发表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的手迹。紧接着,《解放军报》发表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的题词手迹。题词之前,雷锋已"红"遍军内外在因公殉职之前,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吃苦在前,专挑重担,主动为灾区捐款,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从来不留姓名。  相似文献   

4.
一、发挥雷锋战友的传承作用。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战友学雷锋》、《踏着雷锋的足迹写人生》这两篇人物通讯是最近在《辽宁老年报》和《辽阳日报》上报道雷锋生前战友李宝余事迹的。李宝余是1960年1月和雷锋从辽阳一起入伍的,并在一起服役两年零八个月。他曾和雷锋一起被抚顺市望花区本溪路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二年多耳闻目睹,雷锋的事迹和高尚品德深深感染着他并在他心中扎了根。  相似文献   

5.
李兆德 《下一代》2008,(4):54-64
编辑大朋友说:"德育文库"选载《雷锋和红领巾》,到本期就结束了。希望同学们把读后的感受写信告诉我们。雷锋告别旧社会的苦难童年,是他热爱新社会、热爱新生活、热爱革命工作的力量源泉。雷锋是新中国早期入队的少先队员,曾亲身体验过佩  相似文献   

6.
据《北京日报》消息,2012年2月初,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雷锋全集》正式面世,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雷锋个人文集。《雷锋全集》忠实记载了雷锋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收录了雷锋330余篇日记、眉批、诗歌、小说、散文、讲话、书信、赠言等,近20万字,很多珍贵资料都是首次  相似文献   

7.
本刊驻福建安溪县小记者钟壕炜喜笑颜开地报道:"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又一次在我们耳边响起,"向雷锋叔叔学习"已是扎根我们心中的一种信念,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雷锋的足迹。雷锋在校园里你瞧!操场上,几个低年级同学正兴高采烈地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们玩得  相似文献   

8.
<正>"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同志的这句话很朴实,而这句话正是他伟大人格的写照。"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这个响亮而鲜活的名字,如今已传遍大江南北,响彻长城内外。有一首歌名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套用这首歌的歌名,我想说,铁路员工都是活雷锋。现在,雷锋的定义不一定是要做好事,"雷锋"更深一层的含义是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替企业分忧解难。从我熟悉的身边人来看,  相似文献   

9.
3月18日,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来到山东省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为广大师生、家长和驻文官兵代表作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报告。今年72岁的乔安山是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人物原型。几十年来,他先后到3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学雷锋报告,为传承雷锋精神不遗余力。此次,山东省文登市教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纪念日.50年间,雷锋精神不仅影响、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而且还走出了国门.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个教育代表团赴美国考察,他们在世界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看到了该校正在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校园里张贴着雷锋的画像,学员中传诵着雷锋日记,教室墙壁上抄录着雷锋名言.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传播媒介热衷港台歌星报道,不少中小学生迷恋歌星、影星的今天。如何把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雷锋永远成为少年儿童的榜样呢?我们的构想是:开展系列活动,重温雷锋精神。 1、组织同学看《雷锋》电影,读讲《雷锋故事》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摘抄、背诵雷锋名言等,让每个同学了解雷锋,领会雷锋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2.
电影《雷锋》和《离开雷锋的日子》,学作品《雷锋的故事》以及相关报道中,都对雷锋牺牲的原因作过一些描述。然而,这些描述却均与事实有或多或少的出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看了《雷锋故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生活习惯,经常在工作、生活中竭尽所能帮助他人。做好事,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去外地执行任务时,他在旅途中还一个劲儿地做好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就这样在人群中传开了。  相似文献   

14.
读了有关雷锋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到雷锋不仅是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土,而且也是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教育者。当读到《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一文中《关心别人》这一节时,给予我很大的启示。雷锋关心班里的战友佟占佩学好技术,叫他  相似文献   

15.
萧坊 《师道》2007,(6):14-15
3月初,《乌鲁木齐晚报》对部分学校调查时发现,一些学生对雷锋很陌生,对为什么要在"学雷锋日"这天做好事也不清楚。雷锋是谁?有学生却用一段歌词作答:"俺们那旮都是东北人,俺们那旮都是活雷锋……雷锋,不就是那个东北人吗?"  相似文献   

16.
三十九年前,即公元1963年3月5日。那位娃娃脸上挂满天使般灿烂微笑的小战士,感动了伟大领袖毛泽东,日理万机的他老人家挥动如椽巨笔,为一个普通的小战士题词。一日之间,“向雷锋同志学习”,席卷960万平方公里……记得,数年前,也是在雷锋纪念日,读到了两篇关于雷锋的报道,一篇是《文汇报》关于《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连云山怎样发现雷锋的专访记,一篇是《中国青年报》关于雷锋成名始末的“独家详细批露”(报家自称)。其中挖掘、宣传、塑造雷锋形象的过程颇耐人寻味。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连云山发现…  相似文献   

17.
9月,首部以雷锋的事迹为题材的动画片《雷锋的故事》将在央视播出,而由田亮主演的电影《雷锋》不久也将与观众见面。雷锋,这个激情年代的英雄人物又一次扑面而来,而他的诸多故事也再一次被人们热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不同时期三部雷锋题材的电影作品《雷锋》《雷锋之歌》和《离开雷锋的日子》为个案,通过史料梳理与文本分析,揭示三部作品中不同的主题设置、内容选取和美学风格与其各自拍摄与接受的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雷锋》回应了6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于艰难恢复之中的历史背景,同时承袭了"十七年"电影中常见的英雄成长母题;《雷锋之歌》回应了"文革"时期阶级话语不断激化以及中苏关系日益紧张的历史事实;而《离开雷锋的日子》则以"仪式化"的文本方式,通过对雷锋形象中助人为乐精神的强调,实现了对文本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想象性弥合。  相似文献   

19.
知识卡片     
学雷锋活动的兴起1960年1月8日雷锋入伍后,该团政治委员韩万金便发现雷锋做的许多事都很感人,于是,他便让团政治处进一步调查整理出一份材料,打印30份,发各连党支部组织学习。之后,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机关首长看了雷锋写的自述材料,肯定了雷锋是个为国分忧、发奋图强的好战士。新华社军事记者佟希文、李健羽闻讯前来也采写出通讯《党的好后生》,很快在军内外几家报刊上发表或转载。年底,《抚顺日报》、《辽宁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均以不同题目相继报道介绍了雷锋的事迹。1962年8…  相似文献   

20.
2003年3月5日,《北京娱乐信报》刊登了一篇报道:"《辽沈晚报》报道,一位名叫田志芳的原我国驻美外交官,近日向雷锋纪念馆提供了一份印在西点军校简介资料上的雷锋的照片,这是他1984年至1988年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期间参观美国西点军校时收集到的。据分析,雷锋的照片被悬挂在学员们学习的地方,旁边还有一面五星红旗,可以看出西点军校的确倡导过雷锋精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点军校是否真的有过学雷锋举动’这个曾引起一段讨论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了……西点军事学校的学员们学习雷锋。雷锋精神的潜在力量超越国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