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课堂的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更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生生互动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2.
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课堂互动作为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的发生的有效手段。调查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跟风”式、“控制”式、“替代”式和“放任”式等虚假式互动,主要是受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情怀、教学机智和学生素养等因素影响。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课堂互动具有体验性、延展性、协同性等特征。构建深度的课堂互动,需要重建教师课堂角色、构建适切的课堂互动规则、提升学生课堂互动能力、设计深度的课堂互动任务。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长期以来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一直是作为“教学论”的一个边缘研究领域 ,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探讨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 ,在“教学论”的研究中 ,师生互动主要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而是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然而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 ,课堂互动的主体是人 ,而人的行为总是受到一定思想意识影响的。因此 ,要分析教师为什么与学生这样互动而不是那样互动 ,就要了解教师行为背后的主观世界 ,了解教师行为的主观动机 ,了解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群体 ,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体系 ,课堂互动首…  相似文献   

4.
“翻转课堂”意在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在翻转课堂上,“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不是仅仅依赖老师的教。学习再也不是一种压力,只需用我们与生俱来的头脑、随身携带的工具去认知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要更好地发挥导学功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在分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与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就“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增强,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回家作业练习或者巩固提升,而翻转课堂则是学生先在家通过观看老师发布的视频完成对新知的学习,变先“教”为先“学”,而后的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所,教师的“教”都要服从于学生的“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将对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所谓谈心法,是指课堂中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互动与共鸣。即课堂教学的具体授课内容要密切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实现启迪学生心灵的课堂效果,而并非指“促膝谈心”。1. 心灵上的互动是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所谓互动是指课堂教学主体之间的互动。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通常称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无可非议。然而,笔者认为教师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一般称为主导)。那么谁是客体呢?这就是具体的授课内容。因此,所谓互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双方活动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或表面的,而只能是两个主体之间心灵上的,即实…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数学方法上相机诱导学生,培养学生精锐的数学思想、敏锐的数学思维、新锐的数学视野是基础教育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性追求。传统数学课堂往往将所有数学问题聚焦于课堂中,期望课堂能毕其功于一役,解决所有重难点,结果并不理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前期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场所,如答疑、解惑、运用等。“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是重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其中,“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是“翻转课堂”重要的两个环节。“信息传递”是教师提供了视频或在线辅导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吸收内化”过程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有的放失,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笔者认为,“翻转课堂“至少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课堂中,生生互动包括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相互合作与相互竞争等方面,是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之一。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精辟地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话·互动”一词越来越多地跃入人的视野,引起老师的高度关注。于是,许多课堂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对话的精彩场景,课堂成了儿童开放、丰富的学习世界。然而,在摆脱传统课堂观后,亦有一些课堂出现了“为动而动、表面热闹”的现  相似文献   

11.
张东锁 《甘肃教育》2008,(21):21-21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途径,而新的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取决于教者对课堂活动的预设和课堂上对学生的组织和引导。这里,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三角形内角”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为例,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我们的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亮丽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老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是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对的互动也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交流对知识的理解,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讨论了小学生课堂互动的策略,以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上课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了明确的规定,规定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互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以及学习的过程。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反转课堂)”,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关注。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通过教师发布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李喜鹏 《辽宁教育》2008,(12):36-36
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积极交往、有效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感触: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情境与“预设”之间因时而出现“偏差”而无法“同轨”。面这种“偏差”,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7.
翻转课堂是时下教育界的流行名词,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精心制作的预习课件或微视频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熊国文 《甘肃教育》2011,(23):47-4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加荚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一切、“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场所,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这里的“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更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所有教育者和老师们研究的重点,学生自主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而“问题探究”教学法能使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让全班学生分小组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