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介     
叶尚福(1938.12.14-)微波天线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川省科委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及高效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尤其在大口径、高精度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研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主持研制的“自动跟踪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是国内最早的卫星地面站天线之一;“高精度卡塞格伦卫星地面站无线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防建设中产生重大效益。撰写和发表的多篇论文及其取得的成就,为卫星地面站天线及高效馈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星上搭载有11种遥感仪器,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遥感对地观测。它的升空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了风云三号系列卫星使用的4.2米接收天线天伺馈分系统在接收卫星资料过程中出现的天线指向精确度不准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调整方法,及所使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通过轨道拆卸废弃卫星零部件打造“僵尸卫星”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fDARPA)将打造“僵尸卫星”群,通过同步轨道机器人卫星星载机械臂将处于地球轨道上已经失去工作能力的报废卫星相关零部件回收,重新捕获以作为新的空间天线阵列备份组件。  相似文献   

4.
黎萌 《金秋科苑》2008,(9):43-44
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将发射升空。由于被赋予了奥运气象服务主力卫星的重任,“风云三号”正引起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告诉记者,“风云三号”的能力并不只是生成一张卫星云图那么简单,“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把全球的气候变化都监测到”。  相似文献   

5.
我国卫星工程的发展迫切需要卫星气象的支持,卫星气象的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卫星工程的完善。卫星气象涉及面比较广,总览各个气象领域,像陆地、海洋、大气的卫星监测需要卫星气象的技术支持。卫星气象在卫星工程中的监测作用越来越显著,需要结合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对卫星气象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再处理,给卫星工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重在研究卫星气象的发展,以及对卫星工程带来的重大助益。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已经学会运用科学技术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也更加渴望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卫星接收天线便是重要的科学技术,人们通过卫星接收天线能够观看更多的频道和节目,甚至是国外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可以说,卫星接收天线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在人们使用卫星接收天线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不恰当操作或其他原因,导致卫星接收天线出现错误,甚至会导致其无信号可以接收。因此,在人们使用卫星接收天线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使用方法,遵循使用的原则,对卫星接收天线实施调整。就研究和思考卫星接收天线调整与问题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5月 2 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卫星升空后 ,由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刘景林教授主持研制的天线展开电机成功地将卫星天线展开 ,为卫星正常发挥功能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天线展开电机是卫星的关键部件 ,其作用是将卫星天线展开。电机的正常工作对卫星完成任务与使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该研制组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 ,出色地完成了研制任务。目前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相似文献   

8.
王强  廖本友 《西藏科技》2012,(10):76-79
文章设计了一款简易而低成本的卫星对准仪,解决工程人员在调试卫星接收天线时,不能方便快捷的找准接收天线与卫星的角度的问题。通过C++编写程序,计算出卫星接收天线的水平角与仰角,并图形化显示。该卫星对准仪,由编码器与倾角传感器组成,分别将卫星接收天线的水平角与仰角数据测出,传入AVR ATMEGA16单片机芯片处理,并用12864液晶显示器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9.
阿贡 《西藏科技》2002,(9):56-58
详细介绍了“风云二号”气象静止卫星接收系统的基本功能、星地系统以及该系统在我区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提高,卫星电视的应用逐渐得到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卫星电视的连接观看到来自不同地区的电视节目,并且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界事物,但是卫星电视是通过卫星接收天线来连接的,所以卫星接收天线的调试工作非常重要。卫星信号的接收效果与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效果有很密切的联系。对卫星接收天线调试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在进行卫星接收天线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相关安装人员的安装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0)
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通常指的是线极化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对于圆极化地面站调整,只要将地面站天线极化与卫星极化想匹配即可。当地面站天线极化与卫星极化匹配时,不存在极化角的问题。而对于地面线极化地面站天线来说,当天线接收极化与卫星入射波极化不一致或者地面站天线发射波极化与卫星接收极化不一致时,都存在极化损失,本文通过对地面站天线极化的调整原理分析,讨论了三种常见地面站天线极化调整的程序,最后得出了用频谱复用法调整待测站天线极化是最简单且最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建设西藏气象一体化综合观测系统,提高农牧区天气气候变化监测能力。利用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新型观测手段,健全由地面、高空、卫星等组成的大气立体综合观测体系。力争“十一五”期间,做到县县有气象站,重点区域一县多站。加快卫星遥测和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能力建设,为临近天气预报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3.
卫星接收天线的选址十分重要,天线的架设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电磁环境,以保证接收到高质量的卫星广播电视信号卫星地球站由于技术发展和卫星覆盖范围调整的需要,经常要对卫星电视节目的传输与接收方式进行调整,这就需要电视台的卫星地面接收站及时调整其卫星接收天线参数,使之与所要收视节目信号的卫星转发器相符。  相似文献   

14.
程鹏 《金秋科苑》2010,(15):142-142
在当前卫星应急通信领域中,“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在公安、武警、消防、气象等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是指载体(例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实现与卫星的实时通信的系统。本系统中所述及的卫星是指定点卫星(即同步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5.
数字卫星接收系统的工程设计是根据所接收卫星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高频头的噪声温度和卫星接收天线的噪声温度来确定接收天线的口径,同时还要计算卫星接收机的输入电平和卫星接收系统的噪声温度。  相似文献   

16.
中外合资西安安东电子有限公司是由西北工业大学与香港安东贸易有限公司共同经营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合资公司.西安安东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火炬计划《卫星电视接收机及卫星接收天线》项目中的《卫星接收天线》课题唯一承担执行单位.公司自行设计和生产的ADORE超塑整体成型系列卫星接收天线,日前业已通过权威机构检测.测试结果表明:ADORE系列卫星接收天线从研制、生产直至检测的管理体系是科学的,可靠的,完整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卫星覆盖面积非常广泛,卫星覆盖有利于加强广播电视信号的接受情况。卫星覆盖是解决广播电视信号经济性最有效手段。近几年来,卫星事业发展十分迅速。但这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卫星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射功率的设置过大,卫星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或者由于传输距离较远,或者是因为传输位置不妥当,就会导致信号大大衰减。另外,地面接收站若是受到干扰,也是会影响到信号接收质量。卫星信号接收的情况的好坏在于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与调试。对于卫星接收天线进行准确的安装与调试,保证外界的因素对于信号接收干扰降到最低,从而保证卫星信号的接收质量情况。本文根据对于卫星接收天线信信号接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调试以及维护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奇云 《发明与革新》1992,(10):19-21
太空科学家设想的“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是一颗大小象美国曼克顿岛的人造卫星。该卫星收集太阳能,并把能量发射到纽约州北部的接收天线场,供应整个纽约州所需的电力.  相似文献   

19.
胡伟  刘小刚 《科技广场》2009,(9):119-121
“新一代卫星通信气象数据广播(DVB—S)系统”是在9210工程气象卫星数据广播(PCVSAT)的基础上新试验建设的高速数据广播系统,DVB~S卫星数据广播系统技术成熟、开放性好、硬件成本低、传输速率高,能很好地承担各种气象数据业务和视、音频广播业务。本篇文章介绍了新一代卫星通信气象数据广播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配置并且对数据广播系统在江西气象业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气象观测过程中,高空气象探测是其基本业务,随着新一代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应用与普及,一些常见的高空气象探测观测问题会影响高空气象探测的准确性和数据完整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文章总结了一些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包括天线抖动、天线死位、复杂天气等,供业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