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第85页,以下简称《论文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多方面考察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种关系和对政治经济学深刻研究之后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至此,历史唯心主义的大一统局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第七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七章的重点内容是历史唯物论关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等。 一、社会存在及其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①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关于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及其一般规律的根本观点。②社会存在是不依人们意识为转移的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中最基本的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中精神现象的总  相似文献   

4.
何谓意识? 这是解决“何谓意识形态”的逻辑基础。 何谓意识形态?马克思没有直接进行界说,但在《序言》中他实际上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解谜的金钥匙。 (一) 《序言》中是把意识与存在对举而言的。 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存在。 人们的社会存在是:由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发生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即现实基础。约言之,社会存在即经济基础,即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意识是与存在即经济基础相对而言的范畴。意识属于与“基础”相对而言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首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言:"不是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这一论断批判了唯心史观的谬误,在历史科学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生活与哲学》教材在编写时,并没有注意提法上的问题。如"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一提法不仅难以理解,也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表述不符,造成理解上的乖谬。  相似文献   

6.
意识是哲学和心理的一个范畴,《辞海》上的定义是:“高度完善、高度有组织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对物质而言,意识是第二性的。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恩全集》第2卷第82页)……从生理方面说,人的意识是以具有第二信号系统为特征的,它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是指人们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高教研究期刊的编…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哲学教学和研究中,许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看作是“存在决定意识”,并在此前提下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不在自然哲学或一般哲学之中,而在历史哲学之中。但在唯物史观中,最基本的命题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只有这一命题,才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之所以说“存在决定意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一方面是因为它并非马  相似文献   

8.
李秀林等人主编的高校文科共同课哲学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下简称《原理》)一书,在“社会意识的构成”一节中设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专目。社会心理问题,是社会精神生活、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政治活动家们所关注,也是高校教师和学生颇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这里简要介绍下什么是社会心理,并附带谈谈当前国内外对社会心理的研究状况。社会心理,有人解释成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心理现象。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普通心理学已经揭示了人类心理现象和意识的社会制约性,即它们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是从人们的生活条件,从人们的活动和相互关系中产生的。因此如上解释“社会心理”并不能将社会心理和普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类一般心理(寓于个人的普遍心理)加以区别。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9.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思想条件。为此,学校必须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集体主义者。集体主义者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培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两个精辟论断揭示了“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以及“人的意识对社会的依赖关系”。任何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受社会制约的。因为道德是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人们的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那末,为什么社会上不存在的东西,也能形成人们的意识?例如属于唯心的僧侣主义范畴的鬼神之类。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形式的迷信思想,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也是社会存在——对盲目的自然力量的支配,社会力量的统治的反映,不过它是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的荒诞的、虚幻的反映,是可以找出它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源的。接着人们又提出一个问题,那么,当对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把一切社会现象分为两个基本部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怎么发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有没有中介?本文就所提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第九章社会主义道德及其基本原则一、道德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1.道德的本质和特征:①道德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同时,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活动。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在同一个社会不同阶段,又各有自己特有的道德。②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状况决定着社会道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第九章 社会主义道德及其基本原则 一、道德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 1.道德的本质和特征:①道德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同时,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活动。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在同一个社会不同阶段,又各有自己特有的道德。②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状况决定着社会道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切观念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我国的勃兴,引起了一场社会观念的大演变.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人们的观念,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革而改革.属于社会精神生活领域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则是教育形势发展到今天的历史的必然.当前,在方兴未艾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我们将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师资问题、学校布局与数量问题、教育经费问题等等.但我觉得更紧迫的,更具有现实意义与普遍意义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教育观念问题.所谓教育观念问题,当前突出的有两点:一是人才观,或者叫学生质量观;二是学校功能观.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造就大量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呢?《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关于“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研究《资本论》的同志们都认为是十分重要的,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是,这一节是研究商品生产的社会生产关系呢?还是研究社会意识呢?许多人却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看法.日本的河上肇先生在《<资本论>入门》一书中认为,“商品生产社会的拜物教是反映其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发生于被拘囚在商品生产关系中的人们的头脑中,那是根源于客观地存在于他们头脑之外的、他们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他强调:  相似文献   

16.
一、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而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本质上讲,人的一切意识都是社会的意识。3.物质和意识是相对应的,是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的两个哲学范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对应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概念。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是指…  相似文献   

17.
"辛苦恣雎"应作何解?省编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三册中,《故乡》一课的注释中写道:"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雎而生活——别人,指压迫者和统治者.恣雎,骄奢和放纵.辛苦,在这里有讽刺意义,是说那些人处心积虑地追求剥削和享乐的生活."我认为解释得甚不妥当,有碍于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创作意图等方面的正确理解,大有商榷的必要.在这条"注释"中,我以为有如下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品属于意识范畴,一部文学作品完成,它又能相对独立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解读《老人与海》,使读者能够从宏观角度对该作品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下,不仅引起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许多哲学教科书,关于社会意识的解说,多渊源于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下称艾本),只是在具体论述上稍加修饰。艾本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于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的认识。”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大家都可以同意;说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于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的认识”,可就不一样了。其中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