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粗心,又称马虎,指做事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学生抄错数字,写错单位,漏写“答语”,忘了进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由于受知识、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认知上容易出现偏差,这是不足为怪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学会宽容他们的差错,切忌因此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甚至暴跳如雷。但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去敷衍家长的咨询。对于一些学生做题时“一看就会,提笔就做,一做就错,做完就交”的现象,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方面去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同时探索相应的矫正措施,这就是…  相似文献   

2.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而程序性知识又分为两个亚类:一类为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另一类为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后者又称策略性知识。具体说,策略是指导认知操作的计划、方案、技巧、方法或窍门。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信息加工活动。学生要有效地进行这种加工活动,就必须使用  相似文献   

3.
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它是程序性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陈述性知识对个体认知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接纳新的知识、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创新思维的发展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它对于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各门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外     
国外有关知识测量与评价研究的新发展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也就是把知识看成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同时认知心理学又根据知识在头脑中表征特点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前者主要以命题网络或图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系统表征,这构成了知识本质上的差异。过去的  相似文献   

5.
很多高三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做了很多古诗鉴赏题却还是把握不了这类题。问题出在哪呢?笔以为,这与很多教师没有教给学生程序性知识有关。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前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后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语教师教给学生的更多是陈述性知识,而忽视了程序性知识的教授。在古诗鉴赏中我们不仿教给学生一些程序性知识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答题的正确率。本举出几例答题的类型,以说明古诗鉴赏的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硕 《课外阅读》2011,(5):111-112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更多是陈述性知识,忽视了程序性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形成写作能力,急需我们每一为教学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开始在心理学领域兴起。由于人的认知内容是信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知识,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或知识学习心理学。它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它们被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通过书籍或其它媒介贮存于个体之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关于知识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关于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知识分为3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又称语义知识或言语信息,指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通过知识教育来实施和完成。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以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经过适当练习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完成一定活动任务的联系,在遇到相关情境时运用相应的知识来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即它的外观表现为技能。策略性知识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它表现为一种情感取向。因此,对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体系进行具体分类对实施语文的素质教育有重大意义。 在…  相似文献   

9.
一、理论依据1.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且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 ,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策略性知识用图式表征。陈述性知识回答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策略性知识回答怎么做才更好的问题。对物理教学而言 ,陈述性知识主要指物理概念和规律。2 .学习的同化说认为 ,知识学习的过程是材料的逻辑意义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个体心理意义的过程。奥苏贝尔指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  相似文献   

10.
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看作程序性知识在活动中的主体化。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是培养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而解决好程序性知识的教学首先要搞清楚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机制问题。程序性知识本身并不代表能力 ,因此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促进程序性知识向能力的主体性转化过程。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必须面对多样的个体和他们多元的潜能 ,结合学科或课程 ,走向课堂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的本质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习得理论有行为主义的习惯论和认知的闭环理论、图式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职业能力习得过程包括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阶段、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阶段和程序性知识向职业能力转化阶段。职业能力习得的途径有实践性习得途径和理论性习得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程序性知识试题出现的背景近20年来 ,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崛起 ,出现了一个以新时代心理学为基础的知识分类观 ,心理学家将认识领域的知识分为三大类 :1.陈述性知识 ,它主要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程序性知识 ,它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3.策略性知识 ,它主要用于解决如何高效地办事情的问题。这一分类既包括了人们常说的狭义的书本知识 ,也包括了智慧技能和认识策略。随着这一理论的普及和应用 ,随着当代教育改革形势的突飞猛进 ,教育要面向社会实际 ,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策略原指军事斗争的双方为了战胜对方而采用的重大的智谋和计划,后来泛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带指导性的思想方法。认知策略就是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思想方法。 从广义的知识观点来说,认知策略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掌握。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应该特别注意认知策略的学习与训练。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被贮存于个体之内时,即为个体的知识;而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贮存于个体之外时,即为人类的知识。知…  相似文献   

14.
学习的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可能发生的某种影响。迁移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在广义知识分类的前提下,对研究性学习中的知识迁移给予理论分析与实践透视。一、广义知识的迁移分类当代心理学家大多同意认知领域的知识分两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前者是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  相似文献   

15.
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看作程序性知识在活动中的主体化。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是培养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而解决好程序性知识的教学首先要搞清楚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机制问题。程序性知识本身并不代表能力,因此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促进程序性知识向能力的主体性转化过程。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必须面对多样的个体和他们多元的潜能,结合学科或课程,走向课堂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方武 《中国教育学刊》2004,(5):19-21,37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对课程知识的建构主要表现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建构人际间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和谐相处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建构解决问题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对文本多种解读的方式建构阅读、鉴赏、重构文本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以对课本知识的分析、归纳或进一步扩展的个性化方式建构课程知识;建构课程学习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主要表现为:以汲取课外读物中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方式建构课程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以积累人生经验和阅历的方式建构关于社会人生的知识;以个体独特的认知结构精细加工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方式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性知识;建构自我的元认知知识。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对于促进学生认知领域发展的诗歌知识教学却不很重视。针对这一现实,再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将古典诗歌知识可分为:静态陈述性知识、动态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并进一步提出三大知识教学策略:课前用学案呈现陈述性知识,通过情境教学实现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课后师生沟通交流确定合适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8.
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信息的注意、储存、提取等认知加工问题。依托这一领域中信息加工的两种模式、信息储存的三种模式、长时记忆的两类知识等研究成果,我们探讨了翻译教学中的翻译组块、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整合加工、翻译信息的储存与投射、翻译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与学习、程序性知识的迁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影响其教学行为,给数学教学造成消极影响.因此,研究数学教师的认知偏差现象,对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教师的认知偏差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知识基础、能力结构一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的形成大体是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两条途径来间接把握和直接认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看法有时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类理论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由于这两类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不同,因此获得的方式也不同。政治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应通过知识的分类原理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之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吻合,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