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腾梁因其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屡屡成为历史上一些君王巡幸避暑的胜地。大业三年,隋炀帝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巡幸。该文重在探讨隋炀帝此次巡幸塞北的原因和具体规模。  相似文献   

2.
隋Yang帝扬广继位后,凭借文帝积累的巨大的民力和财富,对外四处用兵。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后果最严重者,莫过于三征高丽。隋Yang帝于大业八年、九年、十年连续三次大规模的征伐高丽的战争,导致了农民起义、杨玄感起兵和雁门被围等事件的发生。由于隋Yang帝始终自恃国家富兵强,对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大业十二年,南下江都,远离政治中心,终于导致隋的灭亡。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图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于隋炀帝统治时期.起义形势的发展与隋炀帝三次征伐高丽密切相关.公元六一一年,王薄聚众起义于长白山,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经过长期战斗,各地的起义军逐渐趋向联合,形成以地区为中心的起义军集团,其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1)翟让、李密领导的河南瓦岗军;(2)高  相似文献   

4.
新近考古发现的扬州“隋炀帝陵”,受到了社会大众与部分学者的质疑。主要的三点质疑是:“陵”中出现了墓志而未见玉册,墓志中出现了“大业十四年”纪年、与“隋”国号不符的“随”字。其实考诸唐初的史实与杨广的身份,这三点质疑,正是此陵为隋炀帝陵的“铁证”。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出生之日,正是隋王朝由盛转衰之时,隋炀帝大修离宫、游幸江都、三侵高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611年,知世郎王薄登高一呼,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在农民战争如火如荼的年月,李渊被隋炀帝提升为太原留守。李世民看到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即积极协助  相似文献   

6.
隋朝对高丽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隋朝对高丽总的方针是羁縻方针,把高丽作为它的附属国,并围绕这一方针来调整对高丽的和战政策.文帝时期,实行的是和好的外交政策,虽有战争,但未酿出多大后果,这与文帝勤俭为政是分不开的.炀帝大业七年前是从抚慰到征战政策的演变;大业七年后是征战政策,这一过程与炀帝的个性特征和高丽的疑忌心理是分不开的,并因此而把隋朝推向灭亡.  相似文献   

7.
1.隋炀帝大业年间开设进士科,开始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你知道进士的进是什么意思吗?2.乡试、会试和殿试是  相似文献   

8.
《河北自学考试》2004,(2):31-31
隋文帝于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诏令了“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斡济二科举人”的分科科举制度。隋炀帝时,又扩大了分科范围,大业三年(607年)四月,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十科举人。”大业五月(609年)六  相似文献   

9.
清末科举制的废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正式下令,停止一切科举考试.自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以来实行的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至此宣告终结,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改革科举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科举制的废除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换句话讲,也就是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封建王朝选拔干部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此项制度自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开科取士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相似文献   

11.
大业十四年(即义宁二年)三月十一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一伙杀于江都(扬州)。宣告了隋王朝的灭亡,李渊很快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弒逆事件”是宇文化及一伙的单独行动,还是有其他方面的联系、插手?李渊与这一事件有无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隋炀帝杨广荒淫暴虐,连年无休止的横征暴敛,迫使广大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运动中,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七月,浙江余杭人刘元进发动起义,他振臂一呼,“三吴苦役者莫不响至,旬月众至数万人。”同时,我省苏州的朱燮和常州的管崇也聚众起义,“民苦役者赴之如归”。这时,“惧见于色”的隋炀帝立即命令虎牙郎将赵六儿领兵万人,驻守江北,阻止江南义军北进。管崇派部陆(?)渡江夜袭赵六儿,破其两营,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义军初战  相似文献   

13.
高颎是关乎有隋一代兴亡盛衰的重要人物。就是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却在开皇十九年被隋文帝黜官为民,大业三年又被隋炀帝杀害。隋文帝、炀帝父子为什么要置高颎于死地?这是隋代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关于高颎的死因,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就阅读文献所得,对高颎之死略作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自汉文帝前元15年(公元前165年)以策问考试以来,至今已有2155年;自隋炀帝大业年间创进士科以来,至今也有1380多年。16世纪中国考试开始传入西方,英法陆续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5.
大业五年(605年)发生的隋炀帝西巡途中的“大斗拔谷事件”,长期以来一直令人困惑不解。本文在对相关史料进行全面地分析,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揭示了这一灾难事件的真相,并用新材料对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考试的国家,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隋炀帝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正式设置进士科,通过考试分科选拔官吏,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当时叫做“开科取士”。  相似文献   

17.
杏坛大家     
《教师》2010,(14):F0002-F0002
王通(公元584-617),字仲淹,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于儒学世家,是隋代的杰出教育家,死后,门弟子私谥为“文中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用于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直到清末废除,绵延一千三百年之久。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是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唐太宗时,于进士科之外,复置秀才、明经等科,分科取士,故称科举。科举制的特点是用考试  相似文献   

19.
隋朝幽州军事防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州作为隋代东北重要边镇,不仅是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而且是守御高丽的重要据点和兼控河北的战略要地,因此隋王朝对幽州的军事防御不断巩固加强,最终在隋炀帝大力建设下,在东北构筑了以幽州为重心,联系北边,兼控河北的军事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20.
贞观并非全盛日,奈何人心向往之 长久以来,“贞现之治”深入人心,人们都认为那是个富强的、国力鼎盛的时代。相比之下,隋炀帝的统治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与“修凿大运河”、“伐高丽”、“江南巡幸”、“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