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说要把自己留下,就大声对村长说:“那电机可不是我偷的,你们千万不要冤枉好人……”(老师提问:“大家想一想,电机是不是他偷的呢?有线索证明电机是这个跛脚的小伙子偷的吗?”) (二)课文理解活动1.教师指示学生阅读课文《找骆驼》并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课文全文和播出课文内容。2.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口头造句。(教师用电脑的动画来解释生字、新词的意思和用法。) 3.课文分析。(1)商人到外地采购货物,为什么会带骆驼呢? (2)骆驼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见的呢? (3)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征呢? (4)商人认为不见了的骆驼还有什么用处? (5)老人沿途看到了什么? (6)为什么不等老人说完,商人就立即去寻找骆驼呢?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在教学《浪花》这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出课题 ,然后问学生 :“看到‘浪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有的说大海 ,有的说波浪 ,还有的说沙滩贝壳之类的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告诉学生 :“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海边去看浪花 ,去和浪花交朋友 ,好吗 ?”接着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片 ,边看边提问 :我们到哪了 ?谁在沙滩上呀 ?她在沙滩上干什么 ?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们兴奋地举起手要求回答。这时我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说浪花和小女孩在玩什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主动求…  相似文献   

3.
刘自兰 《湖南教育》2003,(10):54-54
“三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脑、动手、动口是探究、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圆锥体积公式时,我先将学生分成小组,发给学生圆锥、圆柱模型,学生任意摆弄这两个模型,边动边想。教师然后提问:“从这两个模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得出等底同高的结论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能想一个办法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吗?”他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用杯子倒水的经验,不难想到用倒水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体积。通过学生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凭借课文,优化课堂提问,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一、急问抢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者发出一连串的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如讲读《蜜蜂引路》(六年制第三册)第三节问道:(1)列宁边走边看发现了什么?(2)列宁仔细观察又看见了什么?他会怎样想?:(3)开门的是列宁要找的养蜂人吗?这里为什么用“果然”一词?(4)列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新课导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不断探索,设计了以下几种新课导入法。 (一) 插图导入法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差,插图导入,可以丰富想象,启发思维,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如教唱《呱呱呱》一歌时,教师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中的小动物你们见过吗?它们会干什么?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保护青蛙呢?”学生通过回答,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并且明确了保护青蛙的意义。从而为学生唱好这支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在教《果树园》一课的基础知识时,先在黑板上写下了“晨曦茸毛叨咕大厦将倾逡巡汩汩”几个词语,我没有按照通常的程式来解读词语,而是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些词语特别‘拎’出来?假若你们是老师,你们要求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哪些知识?”这一问,学生展开了紧张的思维,个个都想揣摩一下老师的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这里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方法。一、引发疏导法:用诱导、疏通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使之思相活跃,理解深入。如在教《庄稼和蛇》时,先问:“你们怕蛇吗”?学生都说“怕”。教师又问,“可有的地方却要从外地买许多蛇放到田里,这又是为  相似文献   

8.
两位四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人教版六年制小语教材)一课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有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而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一位教师听了学生的提问,很不高兴地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这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爸妈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困难"的现实困境,有效提问是破解之道之一。我尝试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认识和实施有效提问。问题引趣,让学生关注文本上课伊始,我即通过基本信息的提问,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一问:"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同学们听说过吗?"二问:"课题用了引号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开发学生智力的核心问题是培养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分析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在教学中要力求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他们想象,在想象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讲了神话中唐僧取经所路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为此,笔者认为,课常提问应着重体现出下面“五性”。一、指向性。即定向性。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围绕课文中的重、难、疑点及主要内容等设计提问,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开篇描写天气情况?2、作者是怎样描写长安街上送总理的人多的?3、课文在写“送总理”的群众的装束和表情上一连用了三个“都”,它们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必备环节,但是否问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呢?其实不然.有效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课堂教学机智,还要拥有高超的提问艺术.笔者收集了几个公开课阅读教学的提问片断,在此进行赏析,以期挖掘出提问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松鼠     
今天上《松鼠》一课时,我问道:“你们喜欢松鼠吗?为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喜欢松鼠美丽的外形,有的说喜欢松鼠吃东西时可爱的样子,有的说喜欢松鼠毛茸茸的模样……正在这时,李冰赫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喜欢松鼠,因为它顽皮捣蛋!”啊,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问学生们:“你们觉得,用顽  相似文献   

14.
一、精心设问启迪思维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如,我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插图,想一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我常常到小学去听语文课,深感小朋友思维活泼,敢想敢说,智力的潜能很大。有一次,老师在教《草原之歌》时,学生指出“叼鱼郎”错印成“叨鱼郎”了。又一次,老师在教《找骆驼》时,学生提出“他”错印成“它”了。并说,“商人是人,不是牲畜,怎能用‘它’呢!”(注:原课文是:“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它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心里很着急。”)后来,我听到一位老师说:  相似文献   

16.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教学实践中,从教材的特点和儿童认识的特点出发,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这对于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发展他们的思维是很有益处的。一位教师在教学《称象》(小学语文第四册)一课时,由于较好地运用了比较方法,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取得了颇为有益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教师先启发学生把曹冲和官员们对称象所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官员们打算怎样称象的?为什么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直摇头?这些办法为什么不好?”“曹冲是  相似文献   

17.
1.要引发趣味。课堂提问应对学生进行诱发和激励,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小学语文第九册《钓鱼》一文,教师先问:“你们喜欢鱼吗?会钓鱼吗?我今天请来一位钓鱼能手教大家钓鱼好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就会顿时活跃起来。 2.要难易适度。课堂提问过于容易简单,把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凡卡》一课时,为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较深的认识,我注意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诱发联想.训练发散思维,首先要选好发散点.我以“乡下,爷爷收……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一段话为发散点,提问:“爷爷能不能收到这封信?”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收不到的!并说出好几点理由:没有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没有贴邮票……接着,我进一步问:“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你们设想一下,那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9.
讲读课文少不了提问,教师往往借助提问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提问要起到这个作用,还很有讲究。我两次教《爱迪生》一课,对此颇有感受。第一次教这一课,提问只求学生读出课文的有关句段作答,因而缺乏深度,比较呆板。如教第二自然段,我的提问是:爱迪生在哪里做实验?他怎样在那里做实验?教第二自然段时,我的提问是:有一次,火车上发生了什么情况?爱迪生遭到了什么样的打击?这些问题确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两段课文,但对课文的真正含意(爱迪生在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实验,即使遭到打击也不动摇,由此表现了热爱科学和顽强刻苦的精神),学生却感受不深。同时,由于学生只需按课文来回答,思维训练就很薄弱。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根据学生好学好问的特点,引导学带着问题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只要有人提问,全班马上就议论开了,就好象一个鞭炮点燃,引起一挂鞭炮开花,学生的思维处于沸腾的状态。我教学《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气味的液体。水既然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