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作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实施建议,它为改变作教学现状提供了契机,也使我们看到了作教学希望的曙光。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标》指导下的作教学呢?我以为主要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实践。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或真切体验。”但目前初中学生作文的实际状况却离这一要求相去甚远,无病呻吟,娇揉造作的现象在初中学生作文中司空见惯,真情失落已成为初中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的一痼疾。本文拟就这一突出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许兴亮 《山东教育》2005,(35):19-20
写作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个性是写作创新的基石,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的创新可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写作的个性化作为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要求.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写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新课标在写作方面提出的“练笔”的理念可以说是语文教改的必然要求,十分切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所谓“练笔”,就是练习写作,训练笔力。它  相似文献   

5.
李德萍 《现代语文》2005,(3):109-10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对7-9年级写作提出了"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的教学目标,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材料、情感,通过思维写出代表自身特色文章,即要求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写作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2006年各地中考作命题的要求中,“独特感受”、“真切体验”这些关键词语频频出现,对新课程标准作出了积极而具体的回应,例如吉林省中考卷就明确提出“要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可是批阅了2006年中考作,阅卷老师普遍认为“怦然心动”的感觉鲜有出现,倒是作的“假”、“平”、“空”、“俗”等弊病依然大量存在。那么,怎样才能使阅卷老师“怦然心动”呢?答案是:你必须让自己指尖流出“真心”、“真情”之韵,拨动“个性”、“创新”之弦,弹奏“感受独特”、“体验真切”之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每一次经历,都可以写成动人的文章,感动自己,打动他人。这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就写人记事的文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已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运用想象联想,丰富表达的内容"。这一点对于有志把文章写好的人都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8.
徐蓉 《中学文科》2005,(11):47-47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论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王敬敏 《现代语文》2007,(10):118-1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实际就  相似文献   

10.
刘国芬 《现代语文》2007,(3):117-1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版七九年级段在关于作文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第三点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事实上,七~九年级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农村中学师生的一个难题,由于初始阶段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上中学后多数同学还没有作文兴趣,作文时无事可叙,无景可绘,无情可抒,内容没有生活的反映和鲜活个性。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现状,我根据学生和学校地域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意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启迪他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潘景学 《现代语文》2007,(5):119-1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大部分初中生的作文多是文思狭窄、内容雷同、语言陈旧,学生缺乏独创精神及独特的写作个性。仔细分析这种现状,与我们一贯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有着直接关系。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应试教育,压抑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摧残着学生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2.
吴剑如 《现代语文》2008,(10):147-148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遗憾的是,中学生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动不动就回到古代,把古人“请”出来,屈原、司马迁、项羽、刘邦……几个老面孔常常在作文中严重“撞车”。不少学生写作文喜欢用手电筒“照”古人,写现实的微乎其微,写自己的凤毛麟角。如要写,则天马行空,胡编乱造。如以“坚强”为题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反对套话、空话、假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让学生的写作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写给别人看,而是回归真实,回归本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标准》)中提出的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并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作文评改的权力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修改、互动批改、合作探索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快速作文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六百到八百字左右的作文,并且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会和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为了要达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潜心摸索,在几个方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快速作文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六百到八百字左右的作文,并且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会和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为了要达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潜心摸索,在几个方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赵萍 《现代语文》2010,(11):38-39
虽然目前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要求、读物类型、阅读总量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但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丈践中仍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课外阅读是课外的事情,有同然好,没有也无伤大局。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鼓励自主写作,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在减负的背景下,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程倡导的就是生态作文。生态作文追求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