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12,(8):7-7
姜艳在2012年第6期《新闻战线》撰文指出,新闻不同于历史资料,角度的选择十分重要,。要使党报成就报道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就应运用平民视角,见"物"更要见"人"。1.选题:贴近成就报道是对过去经济社会成果发展的叙述,但新闻不同于历史资料,因此角度选择十分重要。在选题上要增强贴近意识,把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政策措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找到国计民生的结合点。成就报道要赢得受众,吸引受众,不能简单地"回头看",也不能自说自话,应当打破以往多从工作、业务角度报道的旧模式,立足群众利益,从普通民众的角度入手,将当地成就和发生的变化与普通人的生活情感相结合,让报道中的社会成就体现在读者身上,使成就报道能够紧扣受众心弦。2.视角:平视党报的成就报道容易从"高"的视角报道,罗列数据,概括形势。增强贴近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从基层的视角切人,从"俯瞰"到"平视"。记者在采访中要将自己的视角下移,要以百姓的视角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姜艳 《新闻战线》2012,(6):93-94
新闻不同于历史资料,角度的选择十分重要。要使党报成就报道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就应运用平民视角,见"物"更要见"人"。在重大节点上梳理和总结过去的成就,已经成为党报新闻宣传的"传统项目"和"重头戏",也是党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搞好成就报道,对于弘扬主旋律,凝聚力量,发挥正确  相似文献   

3.
人物报道,就是以报道新闻人物先进事迹为主,并深刻揭示他们思想境界的一种新闻文体。优秀的人物新闻所再现的特定英雄形象,往往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使人物报道更加绚丽多彩,需要探求人物报道的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建设?作为新生事物,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村群众都在积极探索。作为与农村最为贴近的地方党报,理当为新农村建设摇旗呐喊,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从立足有用做文章,在舆论导向上给新农村建设导好航,服好务。  相似文献   

5.
反思过去的政务报道,可以清楚地看到,报道内容程式化,缺乏信息量和新闻性,官味重,“大道理”重复无数遍。群众和读者想知道的东西,湮没在一整套“八股”定式中。近年来,《湛江日报》在改革政务报道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2003年8月4日至7日,《湛江日报》派记者随湛江市委书记邓维龙、市长徐少华赴京拜访国家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跟踪我市重点项目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读完沈峥嵘的人物通讯,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这种人物通讯报道的时代感。 也就是说,作为省委机关报的人物报道,在奏响时代主旋律的同时,其节奏与旋律又与这个时代是合拍的。这就是这些人物通讯的特色。从这些人物通讯的选题上看,沈文找到了“上”与“下”的较好结合点。即“上”符合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下”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8.
人物报道,是我们日常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在我们从事记者的过程中所做的人物报道有很多,但真正有影响力、感染人、打动人的人物报道却是凤毛  相似文献   

9.
10.
人物报道是每个记者都要面对的。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能采写出既精彩又感人的人物通讯来,有典型地选材、有挖掘性地采访、有深度地写作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12.
吴静 《新闻与写作》2005,(10):18-18
平民化的人物报道是把焦点指向老百姓.立足平民、报道平民、服务平民的人物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凭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新闻故事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它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对报道领域与题材的开拓.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技巧。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普通百姓无时无刻不在亲密接触,科技新闻已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其读者群也正日益扩大。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地市党报根据自身特点,做好科技报道,既是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也是自身生存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5,(5):33-33
平民化的人物报道是把焦点指向老百姓,立足平民,报道平民,服务平民的人物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凭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新闻故事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它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对报道领域与题材的开拓,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技巧。  相似文献   

15.
“1+1”模式,让党报会议新闻鲜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3月份,新华日报全面改版。改版的一大动作就是全面改革会议新闻报道,要求以新闻的眼光、记者的眼光,从读者关心的角度,报道党和政府的会议和重要工作,从会议中发现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这样的改革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1+1模式(除了  相似文献   

16.
刘纯友 《新闻世界》2009,(8):106-107
关注“普通人的不普通命运”,为普通人树碑立传,使普通百姓走进主流媒体,是主流媒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物报道要有特点,才会形象鲜活。在采写人物报道时,应注意把握一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党报成就性报道往往令读者感觉枯燥乏味,究其原因,关键是这类报道从形式到内容都不新、不活。《黑龙江日报》从2007年11月5日起在一版推出的《落实十七大精神、关爱民生》大型专栏报道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孙喜云 《新闻采编》2002,(3):17-19,13
最近一个时期,各家党报纷纷加重了深度报道的份量。 何谓深度报道?《新闻学简明辞典》解释其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某些论著称之为:“是一种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全息结合,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有的则称之: “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  相似文献   

20.
人物报道在新闻报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有着其他新闻报道不可比拟的影响力。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对人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或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人有千面,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是人物新闻报道的关键。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声画结合的表现形式,使我们可以利用许多电视新闻特有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刻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