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所谓教书育人,就意味着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应该教会他们怎样做人,要注重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道德教育的渗透,要力求做到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文以载道,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是一些经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因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务必明确,语文课堂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场所。接下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课上,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脱离了知识教育的道德教育容易陷入枯燥说教的空洞,脱离了道德教育的知识教育则容易造成学生在离开课堂、离开学校后面临道德选择时的错误行为。因此,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处理好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培养出既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也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学生才是实现了这门课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道德教育由于受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被看做是教育的对象,是被认识的客体,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体生命性。现代道德教育则又矫枉过正,学生被置于中心地位,教师则保持价值中立,它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权利,而忽视了教师的价值引导作用。不论是传统道德教育还是现代道德教育都忽视了道德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作用。而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就是建立在关系思维中的道德教育,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注重师生间的理解和对话。主体间性道德教育既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扬弃,又是对现代道德教育的留守和超越,具体表现为: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对象性活动到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到类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在教师专业化的潮流中,德育教师专业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议题,但建基在"道德知识"上的德育教师专业化却无法让德育教师获得道德知识,实现其教授之职。这一悖论的存在源于道德知识的特殊性,道德知识并非科学、技艺般的知识,而是人的理性品质,即实践智慧。因此,需在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规定性上慎思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可能性,并认识到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能简单地托付于专职德育教师来解决。否则,现代分工化、专业化的潮流势必让人们遗忘道德教育乃共同体事业之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重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要改变重知识传授轻道德教育的方式,要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及存在的困境,并探索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更应传道.英语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在整个中学的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遵循新课程要求、教好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块就是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即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并不容易。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不易接受单纯的道德说教,如果历史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历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历史德育教学就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那  相似文献   

8.
顾芸 《考试周刊》2024,(21):46-49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道德教育要与智育同步,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一名能够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将好的思想品德进行传播,用好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格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语文教育在道德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道德教育的开路先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无形中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一、政治课的道德教育必须回归主体和生活化技工学校传统政治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弊端,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脱离,道德教育与生活割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主体性缺失,德育过程脱离学生生活,德育情景脱离社会实际,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知行脱节,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否乐意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文化知识,不仅取决于学生认知的倾向,还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状态.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育只重政治、伦理、道德教育,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不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很难从主动的学习中寻找到自我价值而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张瑞君 《成才之路》2013,(23):24-24
在思品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发挥课本知识的道德教育功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青少年道德人格,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道德教育的关注点、前提假设、伦理学观和教育目标四个角度分析和比较了当今道德教育领域潜在的两种道德教育类型——智慧道德教育、知识道德教育的差异,提出了道德教育应培养学生道德智慧而非教会学生道德知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由于权威主义教育观、教师权威与教师个人权威以及现实权威的混淆等主观误读和道德教育的知识化、"知识大爆炸"、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道德教育的边缘化等客观因素的消解,当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呈现式微状态。只有实现道德教育中的教师角色转变、道德分层教育中的角色切换,把握教育客体的品德心理结构以及提升教师道德修养获得角色尊重以重新建构教师权威,才能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德育智慧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智慧性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它不仅体现教师道德教育的能力,而且是教师道德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是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分离、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相分离、规范教化与德性培育相分离以及灌输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相分离等四个方面的困境;导致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的创新不足,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单一,道德教育评价方式不尽合理,以及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合力未能形成等。因此,需要充分认识道德教育的复杂性,实现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的多学科融合,注重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和示范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也要运用自身独特的教学内容和优势来塑造学生的人格。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已经同等的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素质,锻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语文教学能够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等融为一体,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积极耐心的教导、情感感染及促进、榜样示范及实际锻  相似文献   

17.
<正>一、背景介绍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教师要善于激起和诱发青少年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青少年学生善感的心灵,让青少年学生真正地感动,使学生"多情善感"。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认真发挥教材中的情感道德教育的教育点,寻找知识教育与情感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中渗透情感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们将德育功能过度拔高和虚化,德育离生活愈来愈远。现实中教师仅仅将道德教育看成是向学生灌输道德规范的过程,即把道德知识等同于道德,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化忽视了对人性的提升。面向生活的道德教育就是一切能回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道德教育“工具化”与“理想化”的影响,使得我国大部分的学科教师徘徊于学校道德教育之外,师生也习惯于在“虚拟”的道德情境中共同“作秀”。从生活的纬度来审视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教师行为,就是希望通过全校参与的形式(whole school approach)来推行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变革意识;让教师在“真实”的道德情境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使学生在生活中成为生活着的人。  相似文献   

20.
正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前人在不同空间层次和时间层次上对"物"的认识的积累和总结,而物理教育又是教师与学生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的交流与探讨。因此,教师只要认真挖掘教学内容,就会发现物理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再加以引导和启迪,便能发挥物理学科在道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1.通过介绍物理学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