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解决思路。其中,要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减负的初衷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课堂增效才是减负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期教学研究栏目聚焦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力求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可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为此,浙江省嘉善县高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提出"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切实减轻学生校内外过重课业负担".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和学生都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重大教育问题.北京市近年采取多种途径推进减负工作,提出"育人为本、科学减负、提高质量".如何科学认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帮助学生把过重负担减下来,是个需要深入系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提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5.
刘吉星 《甘肃教育》2020,(3):147-14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重点提及了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为中小学生减负,已不是新鲜话题,但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教育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学生减负在教育信息的层面有很大的空间。本文谈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及资源助力学生减轻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素 ,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实需要 ,是培养新世纪有用人才的必备条件。减负主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免去不必要的学习任务。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学生能更容易、更轻松地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 ,对减负具有更深刻的意义。1 减负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营造素质教育优良环境的有效途径  过重课业负担构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进程中的重大障碍。减负是减掉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过重课业负担 ,使学生…  相似文献   

7.
王萍 《辽宁教育》2011,(7):10-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减负的本质是什么?是减负不减质,让学生能轻轻松松学业有成,快快乐乐培养各种兴趣,史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潜力开发出来,让他们自信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学生要减负,老师要加压",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的"名言".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可以破解"如何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育质量"这一难题的.为此,他提出了"科学减负观".……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直是教育政策与教育民生问题的重要关注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巩固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化发展”同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减负”固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而且还涉及社会家庭的教育期待.但作为直接研究、指导与服务教学工作的教研部门,对学生“减负”有着其应有的责任担当和工作作为.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秉持“普惠教研、智慧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着力从自身职能出发,通过教研理念、教研机制与教研实践的协同创新,科学“减负”,有效促进了区域范围内中小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聚焦     
《教学随笔》2013,(20):6-7
<正>北京北京市召开中小学减负督导工作推进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精神,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发现和推广中小学校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先进典型和有效经验,部署全市中小学减负督导监测工作,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减负"势在必行。学生"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达到"减负增效"。"减负"不是减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不是减学生刻苦钻研的风气,更不是减教育教学的质量。减轻课业负担,虽然谈及多年且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面世了,她孕育着中国教育的希望,在"公平"和"质量"两大目标背后,寄予的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愿。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立足自身办学优势,以"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用思想办学,用文化理校,积极构建和谐的现代乐园,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减负的本质是什么?是减负不减质,让学生能轻轻松松学业有成,快快乐乐培养各种兴趣,更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潜力开发出来,让他们自信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23):113-114
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也随之出现。在当前时代中,"减负增效"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减负增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以更高的质量完成初中英语作业,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布置英语作业时应"减负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为英语课堂教学赋能。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的指示和《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为我们教育系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指明了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当前必须从做好“减负”和加强德育工作入手。本文就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减负”工作 易谈难做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多次坚决纠正加重学生负担的不正当做法,教育行政部门也多次对“减负”问题专门部署。去年 6月全教会上明确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改善教学内容,实施"增效减负"的有效策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语文学习,是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大潮的方向和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必要意义,提出几条对小学语文增效减负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在实施"减负"的今天,要减轻学生负担,实质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氛围与效益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8.
袁雪风 《教师》2010,(10):77-7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2009年5月起,常州市先后出台《关于减负增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率先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减负增效工作。随着减负增效理念的不断深入,“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等问题已经悄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9.
陈梅玲 《小学生》2022,(7):112-114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面临的较为复杂的问题,既要减负又要增效,这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所期盼的理想境界。“减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为了切实落实“减负”,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作为“减负”的出发点,进而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以下简称“减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各界乃至国家领导人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将“减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大任务之一。这是我国政府在最高级别的教育文件上对“减负”的特别要求。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减负”的高度重视,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减负”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