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路上有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由仰慕你的盛名,而诵读你的诗篇;因沉醉你的诗篇,而崇拜你的风格。终于,为感受你的思想,而追寻你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小石潭记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相似文献   

3.
小石潭记     
课内检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笪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相似文献   

4.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笙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测.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相似文献   

5.
竹乐部的成长前奏2009年9月,夹金山下的宝兴县正享受着暖人的阳光,被减免了学费的高一贫困新生李兰内心同样温暖。在学校,她怀着感恩之心成立了一个爱心俱乐部,想帮助其他跟自己一样身处困境却自强的孩子。俱乐部取名竹乐,与助乐、足乐谐音,意思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相似文献   

6.
竹玩具,真有趣,天天伴我做游戏。竹筒做成小腰鼓,背着唱歌又跳舞。竹片做成小飞机,两手一搓天上飞。小弓箭,挎在身,手力眼力天天练。竹水枪,真正棒,夏天用它来打水仗。竹快板,它最酷,小朋友用它演节目。竹小马,哒哒哒,个个玩得乐哈哈。竹玩具,真有趣!四川宜宾@赖祥容 !四川宜宾@范维珍  相似文献   

7.
牵牛花的话     
拿来小铲儿,刨个小土洼,窗外的屋檐下,妞妞种下牵牛花。小桶儿浇水,竹棍儿搭架。牵牛花一天天长大,爬到楼上娃娃家的窗口,张开粉嘟嘟的小嘴巴!妞妞乐了:梦中,她听见牵牛花跟楼上娃娃说话:  相似文献   

8.
竹文化与绘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宝年 《文教资料》2001,(4):146-155
竹,本为自然界中极平常的一种植物,可是在中国它却受到了极大的礼遇,文人骚客无不钟情于它,中国的老百姓也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竹为禾本科,它有着木质化的竿茎,竿上生节,节间中空,竹常年翠绿,挺拔而有韧性。也许正是这些自然属性赋予了竹更多的文化内涵,人们不仅感悟并愉悦于竹的高洁、挺拔、四季长青及多姿多彩的外在美,更欣赏它所呈现的内在品格:以竹比德,可感于竹的根固、性直、心空与节贞;以竹抒情,可发之于喜,发之于哀,发之于怒,发之于乐;此外,竹又被伦理化,以竹暗喻家族繁衍、人伦关系,还有人借竹寄托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领略本文的写作特色。 1.“心乐”起首,展开全篇文章 柳宗元游览了“钴鉧潭西小丘”之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突然“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叮叮咚咚犹如玉珮碰击的水声强烈地吸引了他,于是,他不惜费“伐竹”之劳,“取道”观赏小石潭。这个石潭潭小、石奇、水清、鱼乐,使得他暂得一乐。柳宗元以“心乐之”为领句,展开全文。 2.着笔“小”“石”,突出潭的奇特  相似文献   

10.
史建华 《成才之路》2011,(12):70-71
中国音乐始终沿着以声乐为主的道路发展,这在很大程度缘于我们的音乐文化传统。李渔说:"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此处的"自然"并非自然事物,而是没有过多人为的"自然而然"之意。"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相似文献   

11.
“歌者,乐之声也。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肉居诸乐之上。”学唱歌不仅能通过呼吸促进身体健康,还能够通过情感的放松和随之而来的愉悦促进精神健康。高中音乐新课程内容结构六个模块,歌唱便是其中之一。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也是可操作性很强的模块,所以许多学校在开设模块课时老师与学生都选择了歌唱模块。  相似文献   

12.
打造竹文化校园,要依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抓住"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别意蕴,寻找和探索竹的品性与教育之间的关联,从竹的品性中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溧阳市平桥小学以此为突破口,营造竹文化的育人环境,开展竹文化背景下的"扶持教育",实施竹文化校本课程,在竹文化的主题活动中彰显文化育人的魅力,努力打造主题学习、课程研发、实践体验、专业成长和资源共享五大中心。  相似文献   

13.
画家与画竹     
我国是竹的王国,植竹历史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不少书画家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大量咏竹、画竹的佳作,为竹文化平添了艺术光彩. 宋代画家文同善画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人尊称为墨竹绘画的鼻祖.据传,他曾在居处遍植竹林,经常以竹为伍,细心观察竹的不同形态及在晴晦雨雪等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做到"胸有成竹".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来竹文化研究在党和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快速发展,其成效主要集中于竹文化与少数民族、竹文化与文学、竹文化与绘画、竹文化与旅游开发、竹文化与园林景观、中日竹文化比较等领域;其缺陷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独立性不足、研究框架贪大求全、研究队伍薄弱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放风筝     
偶见街上小儿放风筝,拖着一根棉线满街跑,嬉戏为欢,状乃至乐。那所谓放风筝,不过是竹蔑架上糊一点纸,一尺见方,顶多底下缀着一些纸穗,其结果往往是绕挂在街旁的电线上。常因此想起我小时候在北平放风筝的情形。我对放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起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没有放  相似文献   

16.
<正>《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一段赞与可画竹高超,第二段围绕这幅《筼筜谷偃竹》的来历写了兄弟间的一场"口水仗",第三段交代了写作目的——对与可的深切怀念。全文以乐写悲,正应了那句"欲笑还颦,最断人肠"。人曰,"东坡文章老更成",此言诚不虚也。笔者与学生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时,在同届的两个不同班级(重点班)遇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课文中"愿得此绢而已"的理解大相径庭。一部分学生的理解是"(你,指与可)只是想得到这些绢罢了",  相似文献   

17.
很多教师认为,备课时应该下足工夫,上课应该胸有成竹。原先我也一直持有这个观点。所以,我在课堂中不断有满足感———胸中之竹已成,我预设的皆已实施并实现,学生欣赏到"翠竹"并作欢喜归。这样的满足止于我看到郑板桥的画论:胸中竹不是园中竹,笔下竹不是胸中竹。我们的教学,光有"胸中之竹"是不够的,应该随瞬息万变的课堂即兴画"笔下之竹"。  相似文献   

18.
王玉青 《教育》2015,(10):45
西宁市城中区大同街小学创建于1921年,在城中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设施完善、设备齐全。近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始终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学校"同·乐精神"的引领下,在构建适合学成长和发展的德育体系方面做出如下探索:培育"同乐"文化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是其灵魂的所在。学校坚持"儿童愉快发展、教师自主发展"的管理理念,以"乐于读书,勤奋为乐;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锻炼,健体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为内容,形成了以"同乐"为中心的学校文化。确立了"让每一位  相似文献   

19.
板桥妙联多     
<正>郑板桥,名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清代"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诗、书、画时称"三绝",楹联也为后人称道。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上联说读书要选择,要全神贯注。咬定,这里有抓住要旨、深入体会的意思。对于有用书中的要旨,须精思涵咏,一旦领会其义,其乐陶然,可  相似文献   

20.
竹蜻蜓     
这个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支竹蜻蜓。傍晚,我就和妈妈在楼下玩竹蜻蜓。我双手合住按着竹蜻蜓来回搓,然后突然用力一搓快速放开,竹蜻蜓就像一架小小的直升机似的飞了出去,然后慢慢悠悠地停在了草地上。一会儿,它又像一只可爱的小蜻蜓飞落在草丛中。风儿好像是竹蜻蜓的向导,它吹到哪儿,竹蜻蜓就跟到哪儿,我和妈妈比赛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妈妈迎着风儿使劲一搓,竹蜻蜓飞了出去,风儿往后吹,竹蜻蜓就跟着往后飞,朝着妈妈的脑袋急飞过来,幸亏妈妈机灵过人,往下一蹲,竹蜻蜓就从妈妈的头顶上掠了过去。好险呀!轮到我了,不好,竹蜻蜓飞到树丛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