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析句方法的比较现行的析句方法不外乎两种:即中心词分析法(也叫句子成分分析法或多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也叫直接成分分析法或二分法)。简而言之,中心词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从意义出发的分析法,它以词作为句子成分,只有找不出中心词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和“的”字词组才整个儿词组充当句子成分。它把构成句子的成分分为若干种,然后按照这些成分的搭配情  相似文献   

2.
1981年至1982年历时一年的析句方法大讨论,使人们明确认识到,单纯使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或直接成分分析法,都不能圆满完成分析汉语句子的任务,寻求和建立一种新的析句法是语法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一般地说,构建新的析句法不外两种途径:一是建立一个与原来的析句法毫无联系,超乎其上的全新体系;二是建立一个与原来的析句法  相似文献   

3.
1.1现在的语法研究和教学中,分析句子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层次分析和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方法的不同,深刻地反映了不同的语法体系对词组跟句子的关系以及句子内部结构的不同认识。这两种折句方法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研究使它们逐步完善起来。也可以以一种为主,适当地吸收另一种方法的某些优点。但是,从大到小逐层分析的层次分析法与把句子分为几个组成部分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在根本原则上是不能统一的,所以这两种析句方法不能做到完全结合。有人看到了这两种析句方法的缺点,便提出了词组分析法。认为句子  相似文献   

4.
句法,指词组的构成、句子的结构、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内容,是语法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由句子结构、句子成分及其充当、句型以及结构性虚词、关联词语等组成一个句法结构,或一种句型,一个词语进入这种句法结构或句型.在其中充当某一句子成分,这种句法结构或句型就是这个词语的句法环境。该词语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受到这个句子的管束控制。例如“肝脑涂地”入句后用法情况就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一 在近年来对三个平面的讨论中,各种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将三个平面分别看待,如施事与主语不对等,话题与主语也不对等(胡裕树、范晓1985);二是将语用与句法合一,把话题当作主语(朱德熙1985);三是将语义与句法合一,如把施事看作主语,把受事看作宾语(Chares. Li, Sandra. Thompson19)。这三种看法虽在理论上有些分歧,但对三个平面的存在都持认可态度。 从三个平面角度析句,句子分为语用的、语义的和语法的。语用成分指句子话题链里的构成部分,也指句子分析的成分。语义成分指语符链里语符间的意义联系。句法成分指语符链里语符在句中的功能。对于句法成分的分析,传统上分为六大成分,直接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参”的析句存在某些不当之处;由此便引出了如何判别“句子成分分析”的正误问题.本文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每个句子成分须是一个结构体;辨别一个还是几个句子成分须看词语群的组合情况;各枝叶成分须都能与其基本中心语组合;切实掌握好该分析与否;从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照顾句子格局.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功能语法的范围内,从理论阐述和分类描写两个角度,对现代汉语中动词词组的连带范畴这个一向只被看作句子成分的概念做定性说明。动词词组的连带成分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典型的词组构成成分,称为辅佐范畴;另一类同时作句子成分,称为跨级范畴,正是这后一类连带成分将具有等级差别的动词词组与小句甚至复句连成一个连续体。  相似文献   

8.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不是句子的分析方法,而是短语的分析方法,充其量也只是对抽象的句子所作的句法分析,这种传统的所谓句子分析方法注重句法兼及语义,但排斥语用,分析的“句子”实际上是排除句调 以及“挂在句子身上的语用零碎”以后剩下的词语组合。汉语的句子有具体和抽象之分。具体的句子是形式、意义和 内容的三位一体,可以进行句法、语义分析,而不能进行语用分析。语义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既可以分析抽象的句子,也可以分析具体的句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析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分析句子的方法(简称析句法)有两种:一种叫直接成分分析法,简称二分法;一种叫句子成分分析法,简称多分法。在当前语法教学的实践中,采用二分法的罕见,一般都是采用多分法。多分法是一种传统的析句法,影响深远,也有许多优点,例如便于看出句子的格局,有利于建立句型,等等。然而,由于多分法的出发点是尽可能让一个词充当句子成分,就出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0.
18.析句为什么要分析句子成分? 析句是说明语言结构、理解句子内容的一种手段。不论是说明语言结构还是理解句子,我们都要揭示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而揭示句子内部结构关系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分析句子成分。为什么分析句子成分能揭示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呢?这是因为句子成分是用关系概念来命名的,或者说某种成分的概念是用关系来定义的。所以只要我们指出句子成分的性质也就是揭示出了句子的结构关系。例如当我们指出“多好的孩子”中“多  相似文献   

11.
在句法层面上相反的两个句子最终表达相同的语义,在语义层面上看似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却最终产生相同的语义,本文主要研究汉语言中这种句法互反和语义互反现象。我们认为一种句法互反现象,是句子成分的应对性造成的;第二种句法互反现象是一肯一否却同义。语义互反现象与反义复合词、偏义复合词和同词反义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正>1981年开始,我国语法学界开展汉语析句问题讨论,“众矢之的”指向五十年代中期产生的“暂拟系统”及其代表作《汉语知识》的句成分分析法(又名“中心词分析法”)——所谓主、谓、宾、补、定、状六大成分析句法。较为一致地认为这种析句法的主要弊端是把有层次的句子结构看作是词跟词在同一平面上的加合物,因而不能表明语句组织的真实结构规律,从而也就难以准确反映句子的语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句子结构观--句子的三层结构.三层结构观认为,句子从外向内依次可以划分为三层,即篇章层、语用层与句法层.三层结构对于句子的构成具有性质不同的作用,其间关系表现为外层制约中层,中层制约内层.据此,主张对句子有形成分的分析,首先应根据篇章语法学分析其篇章成分,而后根据语用学分析其语用成分,最后根据句法学分析其句法成分.这种句子结构观及其析句方法,有助于解释以往析句方法所难以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英汉书面广告语篇小句平均含量均很低,兼具书面语体和口语体特点,体现出非正式语体特征。英汉两种语篇小句衔接机制上表现出相似性。英语广告语篇语义不太严谨、缜密,必要地方依然表现出形式上的连贯性;汉语中各小句之间的语义内容密切相关,但缺乏显性的形式衔接手段。英语重形合,句子采用焦点句法,以形寓意、以法摄神、严密规范。汉语重意合,句子采用散点句法,以意役形、以神统法、流泻铺排;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句与句、词组与词组的关系,更多地是通过语境和语调而不是靠连接词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常有同学分不清句子成分与词类这两个概念。 我们都知道语法学分词法、句法两部分,词法研究词的结构规律、词的语法类别和特征等。句法研究词组、句子的组织规律,如词组、  相似文献   

16.
李永 《现代语文》2006,(1):13-14
一个语义范畴的产生,除了认知、语义因素之外,还要受到句法环境的约束,并要最终取得句法形式上的验证;同时,句子的信息结构、焦点位置也直接影响着句法成分的配置,并对动词的虚化发挥作用.在句子的信息结构安排上,可虚化动词不外乎两种分布:(1)处于非焦点位置;(2)处于焦点位置.本文立足动词与信息焦点的关系,分析句子的信息安排对可虚化动词的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把”字结构,是“介词‘把’+名词、代词或词组”的语言结构。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管“把”字后边的名词、代词或词组叫作“把”字的后置成分。一个词或者一个语言结构,一进入句子,就在句子里取得一定的句法地位。“把”字结构进入句子以后,取得什么样的句法地位呢?运用成分分析法来分析句子,对于“把”字结构的句法地位有两种说法:(一)“把”字的后置成分是宾语。即提前的宾语,或者说,前置宾语。(二)整个“把”字结构是状语。  相似文献   

18.
析句法就是对句子进行分析,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语法分析和修辞分析,目的在于准确地把握句子的语义与感情,为进一步去体味文章的语境打下基础。析句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 例如: 1.他(主)抚摸(谓)棉苗(宾)。 这是典型的简单单句,我们可以很容易理清它的结构,但在实际阅读中,句子往往会复杂得多。复杂的原因大概有三个:增加了修饰语,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以及使用了复杂谓语。如:  相似文献   

19.
施动名词和受动名词的语序变化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 语序,一般是指词同词相组合的排列次序;也可以指词同词组或词组同词组相组合的排列次序;在分析句子时,还可以指句子成分同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句子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词组本身就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排列起来的,因此,语序常常又称为词序。汉语的语序有很大的固定性。它表现着语句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例如“我读书”这个句子,它在语法上体现着“主—动—宾”的结构关系,逻辑上则属于“施—动—受”的语  相似文献   

20.
周睿 《现代语文》2009,(7):54-56
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相当丰富,有的相当于词组,在句中作句法成分;有的相当于句子,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有的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