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回顾,速写人物形象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伽利略是怎样一个人?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设计意图:本课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伽利略这个人。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学习第5自然段“胆大妄为”“固执”两个关键词,进行前勾后连,在寻根溯源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伽利略品质的可贵。  相似文献   

4.
吕茜琳 《云南教育》2002,(16):31-32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和特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不迷信权威,敢于对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论述提出质疑。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  相似文献   

5.
课文分析课文讲的是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追求真理,破除迷信,通过科学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一个错误论断的故事。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以理论事,线索清楚,说理透彻。课文的第三段比较难理解,应作为教学的重点。而  相似文献   

6.
【课例】这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在简单复习之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一下。学生在认真地朗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九义”六年制八册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运用导读法,让学生在读中练语感,导中训思维。一、扣住重点句段,读中练语感1.抓住重点词句,在导读中练习语感。首先我以“信奉”一词为突破口,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个词后,追问: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斯多德的呢?导读:“谁要是怀疑亚里斯多德,人们就会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 :1 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2 结合课文内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语段卡片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自主读书 ,诱导感悟1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大家已经预习过 ,现在书就在你手边 ,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可以默读 ,可以放声读 ,也可以同桌一起读 ,对你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  相似文献   

9.
张芸 《福建教育》2010,(2):24-25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印象最深的段落;通过学习伽利略质疑的内容,理解亚里士多德观点中的矛盾之处,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和执著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重视实践,相信科学,打破了亚理斯多德关于“物体轻重不同落地速度也不同”的结论,取得科学研究上新成就的故事。伽利略,生于公元一五六四年,一六四二年逝世,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有“实验物理学之父”的称号。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观察和试验。他通过多次反复试验,推翻了向来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认为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研究了许多力学上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祖国的西部,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的风采。(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进行科学试验的故事,阐明了,对待“真理”应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心思想。课文叙述条理分明,逐层深入,逻辑性强。教学时拟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辅导自学研讨分段 1.简介伽利略事迹,出示自学思考题:(1)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2)“真理”是什么意思?人们是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里略发现的自由落体规律,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中作了生动的记述。该文论理性较强,长句子较多,给四年级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1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进行试验,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结合本组课文读写训练重点“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教学这篇课文应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各段是怎样联系的,进而认识写文章要先安排好表达顺序。可采用如下教学步骤。一、从结束语入手,找出课文中心为使学生明白伽利略公开试验的深层意义,可从认识课文基本内容开始,逐层剥脱,最后显露中心。学生通读全文后,要求勾画出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6.
我是这样教学六年制第八册21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一、组织学生也做一次两物体落地的实验。这个实验要求不高,只是选择的物体不能太轻,以免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使实验效果不理想。物体的轻重比越大越好,高度尽量大一点。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意大利著名报纸《新闻报》的记者,在亲眼目睹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之后,你必须在第一时间撰写有关本次试验的新闻报道,请问你会为这篇新闻稿拟一个什么样的标题?  相似文献   

18.
一、第一个句子:“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是一个难理解的句子,因为它结构复杂,是个?..  相似文献   

19.
20.
一、比较伽利略与亚里斯多德的名气新课开始我向学生提问:伽利略是一个什么人?他对亚里斯多德的两个铁球落地的看法质疑时是一个怎样的人?亚里斯多德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在释疑的默读中知道伽利略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本课中他提出怀疑时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深受人们的爱戴,对他的学说深信不疑。后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