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政策难题。以"均衡发展"为导向的一系列治理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择校的作用,却未能彻底根治这一顽症。由于这套治理思路侧重以"调配内部资源、调动内部力量、优化内部管理"等方式进行"内部治理",相对忽视了择校所嵌植的外部社会环境。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但考虑到择校问题的复杂性,仅靠教育系统内部的"综合治理"恐怕还不足以消解乱象,我们有必要探索一条破解择校难题的"社会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择校风愈演愈烈。而择校的背后折射出了教育不公的社会现实。文章从择校带来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而提出降低"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虽然择校并不是目前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根本原因,但择校现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教育具有调节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社会作用,因而有坚持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必要性,而创造教育机会均等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择校"的实质是教育选择权利的普遍缺乏和不平等.其产生的原因有: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高度筛选型社会下人力资本积累理论的效用以及各利益主体间的既得利益格局难以打破。择校本应在促进个体个性发展、教育业态繁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上具有积极作用,而"中国式择校"不利于社会公平和阶层流动。解决"中国式择校"难题应从改进公平、提高效率、构建多元尺度等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盘锦是一个拥有130万人口的新兴城市,建市仅20多年,全地区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小学、初中从不择校,无一名小学生、初中生交择校费,成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在盘锦,教育均衡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近二三十年,中小学择校成为社会热点,相关研究文章也层出不穷,但研究大都集中在原因、对策、形式、现状、群体阶层差异或国别比较等现象的描述和评论,而有关择校的历史变迁、发展特点及规律探析甚少,本文拟就此方面做点浅尝,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14,(24):27-27
正"择校",即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进入一所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小升初"阶段尤为明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焦虑"。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了多项治理政策,"择校"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问题依然不少,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台后,中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渐次推行。在不需要"以分择校"的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相当一部分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钱择校"的暗箱操作便开始萌芽、发展。一些重点学校开始招收择校生和收取择校费,加之,90年代后期确立了学校  相似文献   

9.
"择校",这个令从普通百姓到政府官员几乎所有人都感到头痛的词语,自2007年9月1日开学后,在枝江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为了一个历史概念.此前,经过两个月凤凰涅槃式的洗礼,枝江市城区终于变成了一个没有择校的城镇.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教育,保证教育的公平,是政府的义务。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从而导致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要减少或消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就必须坚持以县为单位。在此基础上配置教育硬件、教师、管理等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教育》2010,(3):24-24
2006年邯郸市为了改变义务教育。超大班”和小班并存局面和择校热等不均衡教育现象,向社会承诺:“3年内实现城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无择校城市!”2007年至2009年,主城区中小学择校生分别减少2500人、3400人和3900人,基本实现无择校。  相似文献   

12.
美国择校制度产生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其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文章通过追溯美国择校制度从无到有的发展,以特许学校为例,从微观角度去看美国择校制度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发展前进的,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经验和方法能为我国所用。希望不仅能对处理我国择校现象有所帮助,而且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3.
择校问题在国外早已有之。在中国,自现代教育确立后,便一直存在,由于各种原因,择校现象愈演愈烈,进而引发了教育公平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创建特色学校是时代的呼唤,当今世界面临多元化挑战,为了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的学生,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特色是相对于学校而言,也是相对于时代而言的,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随着学校改革而变化,具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初中择校仍是大问题,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导致老百姓只能被动选择学校。从初中择校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两种择校现象:一种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引发的,属于被动择校,只有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之后才可能消失;另一种则是老百姓自主选择教育的行为,是老百姓行使教育选择权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治理择校,就必须“消灭”薄弱学校,下大力气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择校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性难题,且越是优质教育资源多的发达城市择校问题越是突出;即使一些地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择校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就足以证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只是择校热问题的表象,实质性问题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具可选择性,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择校的本源性意义应是选择适合的教育,而  相似文献   

16.
赵彬 《文教资料》2008,(34):81-83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从普九转向享有均等的教育质量上来.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教学质量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地体现在城区不同学校之间.本文认为,造成我国择校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简单地采用"堵"的方式是将教育均衡发展错误地理解为绝对的平等.本文在对美国择校制度概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合理的择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择校是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尽管在1986年颁布的有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就近入学"的政策,但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择校现象依然存在。择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重点学校和贫弱学校的差距不断拉大,"马太效应"得到彰显。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现象有所遏止和改变,促使教育资源中师资力量的逐渐均衡,  相似文献   

18.
“拼房择校”的问题。广为公众诟病,但是,仅把这个问题的板子,简单地打在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身上,显然有失公允;而仅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地方政府的层面。也是不现实的。禁止跨区择校.不仅是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应该从维护义务教育根本理念的角度出发。因为义务教育是一个普惠的、非选择性、非淘汰性的教育阶段,也是政府必须提供的一个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若想彻底打破“占坑择校”利益格局,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9.
每年6月底7月初,恰是学校招生繁忙时。综观以往情况,家长各显神通,"择校"现象屡禁不止。然而今年本市招生,萌生了一个新气象——"择校热"开始有所降温!究其原因,乃是教育均衡初显效果、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12,(7):17
李军斌在2012年3月5日《现代教育报》撰文指出:日前,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联合发布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占坑班"和以跨区域为名收取的"择校费"之顽疾成为治理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意志,法律规定得非常明确。导致"占坑、择校""歪风"劲吹的真正原因是政府监管不力。近年来,对于治理"占坑、择校"乱象,总是"嘴硬手软",口号喊了不少,可总是口惠而心不至。而这回看来是"狼真的来了"。这不,"八大禁令"之一明确规定:加大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