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百年前,宋徽宗以黔南路一统夜郎遗部五十个羁縻州,始建贵州防御使。从此,贵州防御使军政府发挥着捍卫南宋及元朝、明朝初年政权的军事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卫平 《文教资料》2011,(2):102-104
管理军粮虽然只是北宋转运使众多职权中的一项,但基于军粮本身在军事上的关键性地位,考察转运使与军粮供应经费来源的关系,在军粮的储备过程中与州级地方长官的关系,以及在军粮供应中与军队将领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把握宋朝军粮供应体系相当有益。  相似文献   

3.
隋朝的使职计有十一种,设置次数频繁,充使的官员很多。与前朝相比,出现了使职久设不废、相互兼充等新的特点,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执掌地方诸州(郡)军政大权的使职,一改过去那种使职只是临时差遣、了解民情的格局。究其原因,是与隋朝罢郡为州,在地方实行州(郡)、县两级制密不可分。隋朝使职的设置特点,对以后的唐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转运使制度是北宋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宋代的"路"级行政体制是后世行省制度的前身,而"路"则与北宋转运使制度息息相关,因此,转运使制度在北宋的建立与演变实际上反映了北宋不同于以往朝代的新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鄂豫皖苏区地方防御体系是地方党组织在中共革命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地方革命环境和具体的革命实践而逐步建立起来的。通过正规红军的武装斗争,逐步建立区域性的游击武装,进而组织群众性的防御武装。这种由游击武装和群众性武装相互配合的地方防御体系的形成,使鄂豫皖苏区基本实现了全民皆兵的全面军事化,从而增强了鄂豫皖苏区地方基层的军事防御能力,对苏区的巩固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代后期的行州行县集中出现在抵御外族的边境与讨伐叛藩的前线两种特定的时空之中,通过个案考察与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其与正州县之间存在的地方行政建制常规性与特殊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区分交战双方空间距离的“界线”对于行州行县存续的重要意义.因权置故州县而设的行州行县与权置新州县以及权废州县,共同构成了唐代后期临时性州县置废运行实态的整体面貌,在中国古代政区演变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不同意两级说和“中枢、路、州县”的三级说。路是宋代地方行政的最高级,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三司并立”是路级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具有行政组织性质,不同意“三司长吏都是‘监察官’和‘使臣,的性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重要转折期,先后经历了“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州(郡)一县二级制”、“府(都、道、方镇)一州一县三级制”的演变。作为地方行政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作为河套、关中地区重要屏障的鄂尔多斯高原的行政区划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持续变化的边疆形势需要,真实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由二级制向三级制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道产生于贞观元年,是唐太宗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改革武德弊政的创举。唐代的“道”的产生与当时行政区别、监察机能和使职设置的需要有关。从贞观三年(629年)起,唐太宗常派御史台官员巡察地方,八年又发使巡省天下,“六条”制度开始实施并逐步完善。贞观诸道使职的社会作用主要是:(一)肃整吏治,清明政治;(二)保护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造成冤错、影响生产、影响地方长吏正常职能等。  相似文献   

10.
我省清代史学家以宋太祖将最先归附于宋的“矩州”,嘉称为“惟尔贵州”一语,套用黔中称“矩子”为“櫃子”为同一物名这一叫法,于是想当然地演绎为“矩州语讹为贵州”,说成“于是始有贵州之名”起源的出据典籍。笔者认为,史学家们以宋太祖敬呼“矩州”为“惟尔贵州”抬举之词的“贵州”代称,将一部由宋徽宗以“黔南路”军事手段“拓地环二千里”形成的新型区划,始建的一个真正的黔省“贵州防御使”之史统统抹掉,从而导致至今无人破译“贵州”行政区划源于“黔南路”历史源流的断层史。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管理、以省级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美国实行的是各州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本文通过描述美国高等教育州级管理的现状,分析与我国两级行政管理体制的差异,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需要健全立法体系、平衡两级的权力、完善监督机制、创办特色高等教育、引入中介组织,以使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单一防御产品难以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防御系统,在参照一些先进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两级防御体系结构模型。在整个防御系统中,设计了在Linux环境下以基于网络的入侵防御系统(NIPS:Network-based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为第一级入侵防御系统,以主机安全代理为第二级防御系统。两系统都与管理中心保持有密切的通信机制,其中主机安全代理不仅以软件的方式运行在内部网络的各个主机中,也可以安装在远程用户的便携机和托管服务器上。  相似文献   

13.
一清代的地方官制,基本上沿袭明朝制度,实行省、道、府(包括与府同级的直隶州和直隶厅)、县(包括与县同级的散州和普通厅)的四级地方行政制。习惯上所称的州县官,一般指府县两级的行政区的长官。清代的州有两类:一类是与府平行的直隶州:它直隶于省,下辖若干县,并治理一定地区,犹如今天的省辖市。直隶州辖下没有倚郭县(县治和府治同在一城的叫倚郭县。例如,清代江苏省会苏州府,既为府治,又是吴县、元和、长洲三县的县治所在地,此三县即称做倚郭县),这是它与府的主要区别。另一  相似文献   

14.
明代海防设施因抗倭需要而设,是军事制度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地理上结合的产物。其海防设施具有防御体系完备、虚实结合,选址据要设防、据险而守,卫所堡寨布局精密、战暇兼顾等三个重要特征。明代海防遗址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制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重要的国家文物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理论和具体应用两个部分。其基本理论就是把积极防御归入战略范畴 ,并使之和人民战争有机地统一起来 ;其具体应用就是科学地分析战争的特点 ,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军事战略方针 ,具体地实行主动的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16.
唐代地方运使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有中央运使和地方运使。地方运使与中央运使的区别,要把运使的本官行政空间属性、职能和施政范围三个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唐代地方运使可分为三种类型。陕州和河南运使,是“漕达于京师而足国用”的一定时期内固定的地方运使。河西、朔方、代北、范阳和平卢淄青运使,是在边境方镇,为“漕以自资”或物资交换而设,多由节度使充任的一定时期内固定的地方运使。鄂州运使和淮颍水运使,是两个较特殊的地方运使。  相似文献   

17.
唐前期幽州军事防御地位的演变体现了幽州军事力量对唐王朝安全的影响与中央政权对幽州的管控。唐初由于幽州对河北局面的影响以及对突厥、东北蕃族的防御作用,受到唐王朝的高度重视。随着王朝的巩固,幽州军事地位下降,经历武后时期的东北蕃族叛乱,幽州军事防御再度得到唐王朝的重视与积极经营,成为防御东北的雄藩大镇。  相似文献   

18.
应对和防御是自我的两个基本过程或功能。弗洛伊德理论低估人类理性的重要程度,皮亚杰理论忽略非理性因素在人的心理形成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以应对和防御的合成体自我过程作为两大理论的联合点,能够确实地汇聚二者的优势,弥补二者的缺憾。后继研究者有必要借助两大理论所带来的启示,确定新的概念体系或理论构架,采用新的研究手段,建立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宋朝地方最重要的审判级别是州(府、军、监),州级属官是宋朝州级审判中的主体人员,针对宋朝州级属官群体的施政评价中,司法职能考奖是最主要的制度构成部分。宋代对属官群体的任职评价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等,但中等评价成为实际考核的绝大多数,因难分优劣而成为普通级的司法评价,并对应着属官群体漫长的循资历级迁升模式;优秀级司法评价为雪活人命或修订国家法律,最高级司法评价为认定地方完成狱空治理,后两种方式才可以在资格体系中实现地位跳跃,但在宋代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因而可贵,所以宋代基层文官作为法官角色是缺少晋升空间的。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财政制度是一种中央高度集权的模式。中央财政主管部门是户部,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土地户口钱粮等。省一级的财政主管机关是藩司(或称藩台),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受命于户部清吏司,设布政使一人,负责管理一省的所有财政收支、钱谷出纳之事,并负有调查统计人口、田亩之责,定期上报户部。此外,还设有专管某一事务的机构,如在布政使之下设督粮道,负责管理一省地丁粮米的征收和提用;设盐法道、盐运使专管盐税盐厘的抽收;咸同年间厘金创设后各省又成立了税厘总局,专管厘金抽收事宜。这些专门的征税机构有的是直属中央的,如盐法道等,其人员的任命和业务审核都有专门的机构,只是由藩司代管,保证按时足额地上解税收。省是基本的行政区域,也是地方的核心,省以下分道、府、州、县四级政府,均无独立的财政管理机构,一切财政事务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道、府、州、县衙门也就兼作财务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