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红楼梦》中的贾府到《尘埃落定》里的麦其土司;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到《四世同堂》里的祁家,家族生活一直是作家们较为关心的文学资源,也是人性变化、世态冷暖较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它成了不少小说家的宠儿。  相似文献   

2.
论文遵循文献学的方法。以我们对《史》《汉》进行了详细比勘之后得到的材料为根据,对于《史》《汉》在体例、史料、文字、叙事、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从史学著作内部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环境对史家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出发,对于产生《史》《汉》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析。第一章:由于《史》《汉》比较在历史上是学者们关注比较多的课题。自二史产生以来至今,关于它们的比较研究的成果很多。本章对这些成果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以明确本文的研究起点以及研究任务。第二章:本章是关于《史》《汉》编纂体例的比较研究。《史》是纪传体的开创之作,《汉》继承了这一体例,在细节上做了不少变更,如删去了“世家”一体,开拓了“书志”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孤独六讲》,有人称“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果不其然,“其实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这样开宗明义的句子直接抛在了书的最前端.蒋勋这回看来是要动真格儿了.不过《老子》有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相似文献   

4.
喻晓 《军事记者》2010,(4):63-64
一切都与现实无关,它只属于历史,只属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而且它坐落在陆地与海洋之间,与城市隔绝,与灯红酒绿的现代生活隔绝。它从里到外,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孤独的。一座孤独的城堡。  相似文献   

5.
丹飞 《出版广角》2015,(4):36-36
加西亚·马尔克斯羽化登仙前,《百年孤独》迎来了它的北欧远亲,加比·格莱希曼的《永生之书》。两者的问世遥隔半个多世纪,《永生之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向《百年孤独》致敬之作。而在其本心,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野心。将之比作欧洲版的《百年孤独》至少在以下层面成立:马尔克斯描绘布恩迪亚家的男人们肉欲横流,世代游走在乱伦禁苑的院墙内外,到第六代奥雷连诺与姨妈实现实质性突破,生下长着猪尾巴的第七代布恩迪亚。格莱希曼毫不惜笔,描写阿里(斯宾诺莎家族最后一人)的祖父、小处男南森受诱于前妓女、现女佣玛丽卡,不可遏抑地产生了爱情,可是南森先后发现其父伯恩哈德、其弟卡尔曼都是玛丽卡的情人。众所周知,严肃文学作家爱着笔无法挣脱的原罪,无处可逃的宿命,直至把所有人都“写死”了。马尔克斯述说布恩迪亚家族,七代而亡,格莱希曼刻写斯宾诺莎家族,三十六代而终。马尔克斯用了一场飓风刮走了故事发生的主场景马孔多,仿佛马孔多从没存在过;格莱希曼给斯宾诺莎族人安排了各种死法,直至家族的最后成员阿里既无子嗣又患癌症,这个家族就此消亡。二者都是戏中戏、书中书,《永生之书》写到斯宾诺莎家族的哲学家本杰明所著也叫《永生之书》,该书是勾连斯宾诺莎家族命运走势影影绰绰的线索。《百年孤独》中第六代奥雷连诺破译了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卷首语就预言了布恩迪亚家族的来处和去处--生与死。  相似文献   

6.
刘灿灿 《出版广角》2011,(10):27-29
2011年4月21日,中国几乎所有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这样一个文化新闻: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正式将《百年孤独》中文版权授予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百年孤独》授出中文版权,以及5月30日正式出版中文版,也许将成为载入中国出版史册的一个大事件。从4-6月两个月时间内,《百年孤  相似文献   

7.
书情书讯     
《出版参考》2012,(1):29-31
正马尔克斯新书《我不是来演讲的》在京首发本刊讯(记者韩阳)12月15日,自《百年孤独》后,加西亚·马尔克斯第二本中文正版书《我不是来演讲的》正式与读者见面。该书出版方新经典文化公司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行了新书首发式,作家慕容雪村、李承鹏,资深  相似文献   

8.
我是台北远景出版社社长,由于职业关系,常从《出版广角》上了解大陆出版界的信息和动态。最近,由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健康状况的关系,不少读者对他的兴趣愈加浓厚。我作为在台湾最早出版《百年孤独》的出版者,一直在寻找一部有关这位作家的传记作品,恰巧这时我读到《出版广角》2001年第1期上一篇“《百年孤独》出版前后”的节选文章,拜读之余,使我喜出望外。这不仪因为那段摘登文章读来引人入胜,更因为文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一部据鲁迅纪念馆所藏的《二万五千里》誊清修改影印本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此,《中华读书报》还以《一部关于长征的“存世孤本”影印出版》为题作了报道。文中强调,“由于1942年版的《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它才“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见《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18日第一版)不错,因为它与《红军长征记》在篇目与文字上略有出入,它确“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线索与研究空间”。但说《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却似可商榷。因它在1954年出版的《党…  相似文献   

10.
樊艳丽 《新闻窗》2008,(1):113-114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称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两千年来备受推崇,除了它是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梁启超言:“《史记》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关于新闻和史的亲缘关系,谭嗣同有“报纸,即民史也”的见解。今人认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人物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脱胎于史传文学,它与历史、文学关系密切。史传记述历史,人物通讯反映现实,两者都要求从真人真事着眼,  相似文献   

11.
《报林求索》2012,(10):158-158
<正>如果说《百年孤独》是震撼人心,那么《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书中人物心态的变换非常细致,没有一个遗漏。在现在还活着的作家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最伟大的一位。《百年孤独》像上帝用天才写的,一日百年,神鬼莫测;《霍乱时期的爱情》像老者用生命写的,大喜大悲,爱过恨过。小说中,阿里萨和费尔米纳的爱情始于一次惊鸿一瞥的邂逅,因为年轻,所以这场爱来得纯净,但在父亲的干涉下,费尔米纳后来嫁给了一个世家子弟,悲痛中的阿里萨从此把爱情当做事业来经营,甚至下定了死在费尔米纳丈夫后面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1987年写了一篇关于博物馆史的文章《天津考工厂是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发表于《中国博物馆》杂志,它引起博物馆学专家的注意和批评。关于“天津考工厂之争”,其焦点似乎不在于“第一、第二”,而集中于“天津考工厂是不是一个博物馆”。这确实是关系到“近代博物馆概念”的问题。打开文化部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道  相似文献   

13.
《新民晚报》报道:中国好书榜今年上半年“十大好书”近日揭晓,记者将其与同期的图书销售榜作了比较,发现这份由书评人、媒体人主导的榜单与各大书城、网络书城的图书热卖榜差异很大。交集仅限《百年孤独》一本,  相似文献   

14.
陈俊达 《兰台世界》2017,(19):116-119
《辽史·地理志》中记载辽代的州有节度、刺史、防御、观察四类,《百官志》记载有节度、刺史、防御、观察、团练五类。两相比较,《辽史·百官志》与《地理志》中关于辽代州的记载不同的部分,应为《百官志》杂抄本纪、列传及其他史料,或为史臣修史时漏载所导致的。其相同的部分,应具有共同的史源,即耶律俨《皇朝实录》。早在耶律俨修《实录》之时,就已经将不同时期的记载未加考辩而仅仅是罗列在一起了。《辽史·地理志》与《百官志》记载的混乱,恐怕不能完全归咎于元代史臣。  相似文献   

15.
冯田芳  赵慧闪 《出版科学》2011,19(2):110-111
由方厚枢先生编著的《中国出版史话新编》一书于2010年12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60多万字,共收49篇关于出版史的史料和资料,其中包括《古代出版史探索》《当代出版工作纪事》《历史回望散记》《缅怀故人》《附录》五部分,内容从古至今,点数了出版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成就,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史不足百年,到目前也只有少许的科研成果,且多在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方面,关于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史的研究尚无鸿篇巨构。而林青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的出版无疑改变了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17.
文学 3月文学类榜单,《高手过招:将为官艺术完美到底》赶超《小时代3.0刺金时代》,荣登冠军宝座.《青春》《百年孤独》《盗墓笔记》和“南音”系列等图书表现相对稳定.老书《红岩》《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课》返榜.  相似文献   

18.
《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声名远扬,村上春树以细腻的笔触巧妙地描绘出了如今都市青年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海边的卡夫卡》是不一样的。《挪威的森林》在中国之所以声名远扬,是因为村上春树以细腻的笔触巧妙地描绘出了如今都市青年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泛物化时代的人们祈求保留一片小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郑和航海图》的研究,对于填补中国古代档案史海图档案内容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对中外关于《郑和航海图》的研究,尤其是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概要阐释了《郑和航海图》的产生、特点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徐雁、谭华军两同志翻译、整理、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续补藏书纪事诗传》一书终于同我们见面了。关于此书的特点及价值等,徐雁同志已在序言中作了很精辟的阐述。其中《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系近代图书馆事业家谭卓垣先生40年代写的一部关于中国藏书史的专著。它从明清学术发展的角度叙述并探讨了清一代藏书的历史发展轨迹,是“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一部断代藏书史”,具有发几起例的功绩。特别是这部专著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