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从传统的纳粹权威政治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巨大变迁,其中德国政治教育的重构与发展在改变、创造、维系政治文化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从政治教育理念转变、政治教育目标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效果.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变革的基础,是德国社会对"二战"历史的全面反思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以后,英国虽然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以适应二战后世界政治关系、环境的变化,但是传统的政治文化仍然左右着英国的外交政策,这对战后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组织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详细论述了英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二战后英国与欧洲一体化关系的影响,指出正是传统的政治文化下诞生了"三环外交"政策,使英国两大政党在执政期间,在战后初期外交政策上都选择了超然主义原则或孤立主义原则,研究这一看课题希望能够对我国处理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问题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转型国家仍需权威主义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权威主义政治在东亚的实践是成功的。当前,亚洲和其他地共的转型国家仍然需要坚持权威主义政治,而不应热衷于西方的民主政治。本文从权威主义政治的含义和特征,政体与国情,权威主义政治的实践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文化是关于政治关系的心理的、精神的反映,包含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的观念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的思想的综合教育活动。我国政治文化的基本现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占主导地位,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专制主义和西方传入的个人主义政治文化还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促进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后,政治教育在德国的经济恢复、政治重建以及肃清纳粹思想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后不同时期所涌现出的政治教育思想理论,一方面反映出德国议会、政府和学术界对不同时期政治教育的认识历程,另一方面也指导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教育实践。本文期望通过对战后联邦德国不同时期政治教育思想理论的研究,发现其变迁的规律和特征,为联邦德国政治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79):194-195
"世袭政治"这种独特的政治现象虽非日本所特有,但日本作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其"世袭政治"现象比西方国家要多得多,这种现象体现了日本政治的特色,并且与日本特有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世袭政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违反了民主精神,并且导致政治腐败的弊端尤为明显。近年来,日本社会对"世袭政治"的反对呼声愈发高涨,本文主要从日本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并简要分析"世袭政治"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单怀俊 《新高考》2006,(2):27-31
[学法点津] 1.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16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20世纪上半期民主政治的反动法西斯主义的猖獗;二战后西方国家民主改革与世界政治的发展。本专题的重点是,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帝国主义阶段主要国家政治发展趋势、二战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世界政治的发展。难点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法西斯主义对民主政治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梁志 《历史教学》2006,8(9):27-32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将韩国作为在亚洲的"反共堡垒",竭力控制韩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政治上,极力促使"反共主义"成为韩国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扶植右翼势力,打击左翼和民族主义力量,并向当地民众灌输西方民主思想;经济上,尽可能地通过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韩国实现自立并走向"起飞".渐渐地,这一切与韩国人的反美情绪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文化安全是伴随着全球化浪潮逐渐显现出来的事关国家安全的特殊命题,是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对文化安全、文化利益诉求与争夺的必然结果。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和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势扩张,从文化安全的视角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美国行为主义学派企图另辟政治学的研究蹊径,以探求世界各国不同政治体制下的文化背景与公民的心理导向和行为态度,这是政治文化概念缘起之所在;而对政治文化概念的定义,尽管中外学者见仁见智,但从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两个层面来界定政治文化概念的内涵,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也有利于政治文化研究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2.
"二战"之后,台湾政治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的演进后,最终导致了今年台湾地区大选后的政局巨变.今后,台湾政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3.
杨莉 《天中学刊》2007,22(6):122-1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定的政治文化基础,政治亚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状态及其与主流政治文化的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文化环境。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政治亚文化呈现多样化态势。社会主义政治亚文化,既存在传统政治文化,又存在外来西方政治文化,这种态势对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和谐的政治亚文化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在经历了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初创和繁荣期后,因遭到来自理性选择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的批评而走向衰落.它被指责为片面、保守、僵化,低估了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作用,不具有解释力和预见性等.然而自80年代中期起,由于发达工业社会文化因素的上升以及非西方国家多元文化模式的凸显,理性选择理论陷入窘境,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衰落,政治文化理论重又获得生机并走向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起至"二战"结束,德国先后经历了"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三个阶段.此间,在意识形态的激发下,"语言民族主义"亦起源于德国,并在德国先后演出了四次主要的扩张."语言民族主义"在德国的表现不仅导致了德国语言理论和"语言护养"的巨大变化,而且以充分的事实证明:语言上的认同对政治、种族文化和人类学等方面的认同,具有非同寻常的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冬梅 《文教资料》2008,(34):183-184
关怀理论是二战后西方新兴的一种德育理论流派.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本文对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必要性及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傅安洲  阮一帆 《教育》2012,(20):60-61
德国政治修养观,可溯源于德意志古典大学修养观,对当代德国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具有奠基意义,成为其理论基础。政治修养观是在继承和汲取了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的思想精华,发扬了新人文主义的人性与民主观念,吸收借鉴了美国政治文化与公民教育理论,并在深刻反思魏玛与纳粹  相似文献   

18.
贝克特二战后的作品中开始呈现政治意识,在他的二战后创作的戏剧《等待戈多》中含有丰富的伦理内涵。文章用文学伦理学的方法分析《等待戈多》荒诞背后体现的政治伦理。剧中体现的政治伦理包括了三个方面,首先是以"波卓"为代表的统治者身上的自私,无情,虚伪的非理性伦理;其次是非理性政治伦理下造成的身份迷失和精神虚无;最后是对于无私,正直,真诚的政治伦理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后,东西冷战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力量的消长和相互借鉴,全球化进程的强势推进,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提升,西方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所产生的断裂感,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崛起等诸多因素,共同催生了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西方学者在不同的时空境遇中一再表达了"意识形态终结"的主题.虽然各种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话语形式、主观动机、主要含义驳杂纷呈,但是其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观、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却是一脉相承的.抓住了这一理论共性,就能从根本上将西方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终结论话语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终结思想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0.
刘学坤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5):103-110,124
西方政治与伦理经历了由合到分的过程,二者的分离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和教育后果,政治不断暴露出伦理缺陷,公民走向政治冷漠.以课程和非课程形式存在的专门的政治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出现,并成为政治的重要设置,保持适度政治热情成为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政治教育无法挽救西方的政治困境和社会的现代性道德危机,西方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转向在根本上是其教育救国论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